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倪小娟 倪小娟
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 准格尔旗林业和草原局
引言
森林火灾防控面临现实挑战,传统有线通信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防火需求。数字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其优势,为构建森林防火通信网络创造了技术条件。研究数字无线通信在森林防火中的创新应用,对提升火情监测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1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特点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防火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特征,其核心技术特点体现在传输可靠性、网络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三个维度。采用抗干扰调制解调技术确保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通过自适应功率控制实现不同距离的可靠通信。网络架构支持自组织组网模式,节点之间可自主建立多跳中继链路,有效扩展通信覆盖范围。系统具备动态频谱感知能力,可自动避开干扰频段,在电磁环境复杂的林区保持通信畅通。数字加密技术为防火指挥信息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防止敏感数据泄露。设备采用低功耗设计配合太阳能供电,满足野外长期值守的能源需求。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运维,可实时诊断设备状态并预警潜在故障。系统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的多业务融合传输,满足防火指挥的多样化通信需求。模块化设计便于根据实际地形灵活部署,快速构建定制化通信网络。环境适应性方面,设备具备防潮、防雷、耐高低温等特性,确保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可靠工作。
2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2.1 火情监测中的应用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为森林火情监测构建了立体化感知网络,显著提升了早期预警能力。通过在重点林区部署智能传感节点,实时采集温度、湿度、烟雾浓度等关键参数,形成全天候环境监测体系。传感节点采用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将监测数据通过多跳中继方式传输至指挥中心。高清视频监控设备通过无线 Mesh 网络回传实时画面,结合图像识别算法自动检测火点。无人机巡护系统利用 5G 专网实现超视距控制,对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空中巡查。智能预警平台对多源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当检测到异常指标时自动触发分级报警机制。通信系统支持监测设备的远程配置和固件升级,确保系统持续稳定运行。这种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监测模式突破了传统人工巡查的时空限制,使火情发现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为火灾扑救赢得宝贵时间。
2.2 信息传输与共享的应用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构建了森林防火信息的高速传输通道,实现了跨部门数据的高效协同。通过建立专用无线通信网络,整合卫星通信、微波传输等多种技术手段,确保在无公网覆盖区域的信息连通。移动终端设备使巡护人员可实时上报现场情况,包括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电子地图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动态更新火场态势,为各级指挥员提供统一的作战视图。应急通信车作为移动中继节点,快速增强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能力。数据中台对多源异构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系统支持多级指挥机构之间的安全通信,确保指挥命令的准确传达和执行反馈。通过开发专用应用程序,实现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系统对接,及时获取风向风速等关键决策数据。
2.3 指挥调度中的应用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重构了森林防火指挥调度体系,实现了精准化、可视化作战指挥。移动指挥平台通过无线专网接入各类信息系统,为指挥决策提供全景数据支撑。智能调度系统根据火场态势自动生成资源调配方案,通过数字集群通信快速下达行动指令。人员定位终端实时回传扑火队伍的位置信息,在电子沙盘上动态显示兵力部署。应急广播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发布疏散指令,指导受威胁区域群众有序转移。视频会商系统连接前线指挥部与后方指挥中心,实现多方协同决策。电子围栏功能对危险区域进行数字化标绘,通过终端设备警示接近人员。通信系统支持语音、数据、定位服务的优先级调度,确保关键指令的传输畅通。指挥员可通过移动终端查看扑救力量状态、物资储备等实时数据,动态调整作战方案。
3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融合应用趋势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正加速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合,推动森林防火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新一代通信系统将深度集成机器视觉算法,使监控摄像头具备自主识别烟雾火焰的能力,大幅降低误报率。边缘计算节点的部署使前端设备获得本地决策能力,可在网络中断时保持基础监测功能。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将通过无线网络实现自然语言指挥,提升应急通信效率。自适应波束成形技术将根据火场变化动态调整信号覆盖,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通信质量。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防火指挥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实时映射,为战术推演提供支撑。量子通信技术的试验应用将为防火指挥提供绝对安全的通信保障,防止关键指令被窃听篡改。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使扑火队员生命体征、周边环境等数据可实时回传,提升作战安全性。
3.2 全域覆盖网络构建趋势
未来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将着力突破地形限制,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森林防火全域覆盖网络。高空伪卫星通信平台将作为天基中继节点,实现无盲区通信覆盖。可快速部署的系留无人机基站能够在火场上方形成临时通信网络,保障救援黄金时段的指挥畅通。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使通信设备可动态切换工作模式,自适应不同场景需求。太赫兹通信技术的突破将提供大容量、低延时的数据传输通道,满足火场高清视频实时回传需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组网技术增强网络抗毁性,单个节点受损不影响整体通信功能。绿色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通信设备摆脱电网依赖,通过风光互补供电实现长期值守。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接入为偏远林区提供备份通信链路,确保极端情况下的最低限度通信。
3.3 标准化生态协同趋势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防火领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标准统一和生态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将推动建立统一的通信协议标准,实现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开放式的系统架构设计便于整合第三方服务,形成丰富的应用生态。通信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平台的深度对接,构建一体化的防火指挥体系。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防火部门将形成紧密的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人才培养体系将加强复合型专业队伍建设,既懂通信技术又掌握防火知识的跨界人才。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引进先进经验同时输出中国方案。标准化的设备接口和开放的 API 设计,降低系统升级维护成本。
结束语
森林防火工作对实时通信的可靠性和覆盖率提出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地形复杂的偏远林区。数字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多个特性,可有效突破地理环境限制,实现火情信息的快速汇聚和指挥命令的精准传达。探索该技术在防火指挥系统中的应用路径,将为提升森林防火数字化水平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马志国.打好森林草原防火保卫战[N].甘肃法治报,20250523(005)
[2]皇甫艳斌.森林防火关键在防人[N].长治日报,20250506(003).
[3] 周天 彩. 森 林防火 策略 及规 范化管 理浅 析[J]. 农业 灾害研究,2025,15(04):235237.
[4]郭超,王杰,刘杨,许勇勇,邢维京.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综述[J].中国科技投资,2021,(21):149150.
[5] 童 桦 .5G 无 线 通 信 技 术 概 念 及 相 关 应 用 分 析 [J]. 电 子 世界,2021,(2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