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甘肃酒泉一次TX-G500A-05无人机人工增雨过程分析评估

作者

曹华 马鑫 代勤昱

酒泉市气象局 甘肃酒泉 73500

0 引言

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云催化技术可以增加 15%~25% 的大气降水量,对西北区域生态建设意义重大[1-3]。

近几年,国内专家学者对祁连山区地形云结构及降水机理进行了专题研究,连续多年开展野外观测试验,取得丰硕成果[4-7]。目前人工增雨雪飞机作业主要针对层状可降水云系连续作业,用多种播撒装置将催化剂直接播入云中,利用空间探测仪器对作业前后云的宏微观状态变化进行追踪监测,进行效率评估,无人机不同于载人飞机,具有经济实用、操作灵活、安全可靠、载荷多样化、性能不受人体生理条件限制等优势,成为新概念和技术的探索试验平台[5-7]。

酒泉市地处内陆,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 92mm,主要靠祁连山西段的融雪供水,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干旱面积增加,自然灾害频发,农牧业生产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制约愈加显著,人工增雨任务艰巨。截至目前,全市布设人影作业点 57 个(其中移动火箭作业点 50 个,固定烟炉作业点 7 个),移动式火箭架 12 部,增雨防雹燃气炮 1 座。年均作业 60 点次左右,发射火箭弹约 600 枚,地面增雨面积约 19.4 万 km2,已成为服务防灾减灾、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及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重大战略的重要科技手段。

酒泉选择 TX-G500A-05 无人机增雨是一种全新的作业模式,无人机搭载的机载播撒系统,可直接进入云层中播撒作业,可根据天气雷达测得的降水云系位置,设计飞行航线,无人机自动飞向作业位置,地面工作人员可根据天气雷达探测的降水云系实况,调整航线。相比地面发射增雨火箭弹、燃烧地面烟炉等传统方式,无人机增雨(雪)具有机动性好、作业时间长、安全风险低、执行效率高、机载数据可实时传输等特点。通过无人机携带增雨催化剂增加降水量,可提高人工增雨的效率,对维持和增加酒泉地区积水量、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评估方法

利用区域气象站观测无人机作业区域和非作业区域的降水量,分析人工增雨作业区域与未作业区域的降水量差异来评估增雨效果。采用泰森网格法计算出该范围的面雨量值,计算总降水量评估中小型无人机人工增雨的效果。

定量计算公式: SRY=M 增雨面积 R 面雨量 Υ 增雨效率 M 增雨效果总

2 天气过程研判及无人机增雨作业

2.1 天气过程研判

受新疆东移冷空气和高原暖湿气流共同影响,11 日夜间酒泉市大部将出现降水天气。根据市气象台和肃北县气象局预报,此次天气过程有利于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酒泉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决定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开展 TX-G500A-05 无人机人工增雨作业。

2.2 无人机增雨作业

9 月 11 日 20 时 30 分—21 时 55 分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党城湾镇开展 TX-G500A-05 无人机人工增雨作业,飞行面积 591.78km2、距离 168.8km、海拔高度 4200m、作业时长 85min 点燃增雨碘化银焰条 10 根。

图 1 11 日无人机增雨区域

3 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利用风云 4 号气象卫星反演、天气雷达探测和数值天气预报(图 2)判定:我市大部地区有降水云系覆盖,云系自西向东移动,云系结构为层积云以冷云为主,过冷水主要位于海拔 3500—5500m(0℃至-20℃之间),最大云水混合比 0.3g/kg ,垂直累积过冷水含量最高达 0.5mm ,降水云系位置大部分地区处于冰面过饱和区,并且该区域为垂直上升气流区,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和促进降水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有一定增雨潜力。

通过对卫星云图的分析发现,在无人机作业后,作业区域的云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云的垂直结构变化而言,原本云的垂直发展可能较为有限,在人工增雨作业的影响下,云的垂直厚度增加,云内的对流运动更加剧烈,水汽能够在更大的垂直空间内上升、凝结,从而增加降水的几率。再者,云的微观结构也有所改变。人工增雨作业使云中的水滴或冰晶数量增加、尺度变大,催化剂的播撒为水汽凝结提供了更多的凝结核,使得原本较小的水滴或冰晶能够更快地增长,当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便更容易从云中落下形成降水,从而改变了云的微观物理结构,提高了降水的效率和降水量。

4 增雨效果评估及检验

表 1 肃北县 11 日 20 时 30 分至 12 日 21 时 55 分降水实况(单位:毫米)

4.1 增雨效果评估

依据表 1 观测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作业区域平均面降水量 6.63mm ,非作业区域平均面降水量2.4mm ,相比较增加面降水量 4.23mm ,相对增水率为 64% ,无人机增雨飞行面积 591.78km2 ,增水量为251104.01m3 ,增雨效果明显。

4.2 增雨效果检验

根据市气象台模式预报肃北县马场北沟降水量为 4.2mm 、政府广场降水量为 3.1mm 、肃北观测站降水量为 2.0mm ,平均 3.1mm 。经过无人机进行人工增雨实际降水量 6.63mm ,相比较增加面降水量 3.53㎜,增水率为 53% ,与效果评估基本一致。

图 2 甘肃省 11 日 19 时云水混合比垂直剖面(混合比(g/kg)、冰晶数浓度(1/L)和温度(℃)20240911

5 结论

通过对 2024 年 9 月 11 日无人机增雨过程分析评估,得出如下结论:

(1)此次降水过程主要受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暖锋共同影响,云系结构为层积云以冷云为主,降水云系位置大部分地区处于冰面过饱和区,并且该区域为垂直上升气流区,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和促进降水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有一定增雨潜力。

(2)无人机人工增雨过程选择区域条件适宜,飞行海拔高度 4200m 为零度层以下,作业面积和时间适度,播撒增雨碘化银催化剂合理,作业科学性较好。

(3)对这次增雨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增雨效果明显,并用模式预报进行检验与定量评估基本一致。由于自然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以及观测站点的局限性,可能导致评估结果存在误差。

参考文献

[1]游景炎,段英,游来光.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增雨技术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83-88.

[2]刁鹏,李刚,仇会民,等.巴音布鲁克山区暖季人工增水作业区域的合理性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24,18(5):166-173.

[3]杨俊梅,孙鸿娉,田晓婷,等.山西中部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微物理特征[J].沙漠与绿洲气象,2024,18(3):24-31.

[4]王广和,胡志晋,陈万奎.人工增雨农业减灾技术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1,12(增刊):1-8.

[5]马舒庆,郑国光,汪改,等.一种人工影响天气微型无人驾驶飞机及初步试验[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5):545-550.

[6]王静,尉元明,郭铌,等.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预测与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3):463-470.

[7]李宗义,杨建才,李荣庆,等.祁连山中段人工增雨(雪)的气候分析及其有利天气[J].干旱气象,2006,24(1):23-27.

基金项目:祁连山西段 X-G500 无人机人工增雨(雪)作业应用研究项目(2024CA1052)

作者简介:曹华男(1970-),甘肃省正宁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大气科学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