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械厂安全管理中的人因工程学分析与改进策略

作者

王玮

江苏久泰安评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机械厂安全管理领域,运用人因工程学原理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人员生理与心理因素、工作环境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人因工程学相关因素。基于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旨在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机械厂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为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机械厂;安全管理;人因工程学;改进策略​

一、引言​

机械厂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过程涉及众多复杂的机械设备与工艺流程。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尽管各类安全措施不断完善,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人因工程学作为一门研究人、机器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机械厂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对人因工程学在机械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据此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从而显著提升安全管理效果。人因工程学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以及机械设备,来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在机械厂中,这可能意味着对操作界面进行优化,确保设备的布局合理,以及调整工作班次以减少员工疲劳。此外,人因工程学还强调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通过这些方法,机械厂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工作环境,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人因工程学在机械厂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员工工作舒适度​

人因工程学,也被称为人类工程学或工效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和改善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学科。它致力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优化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并提升整体的工作满意度。在机械厂的生产环境中,通过合理设计工作岗位和优化操作流程,可以显著减少员工因长时间进行重复性动作或维持不舒适的姿势而产生的疲劳感。例如,根据员工的身体尺寸和工作习惯,设计出合适高度的工作台,可以有效避免员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弯腰或过度伸展身体,从而降低因工作姿势不当而引发的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而且还能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通过人因工程学的应用,可以实现工作环境与员工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从而创造出一个既高效又人性化的生产环境。

(二)优化人机交互界面​

机械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对于员工操作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应用人因工程学的原理来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可以确保操作按钮的布局合理、标识清晰,同时符合员工的操作习惯和认知模式。这样的设计使得员工在操作设备时能够更加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反应,从而有效减少因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例如,一些现代化的机床设备采用了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能够直观地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提供操作提示,这不仅降低了操作的难度,也显著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此外,良好的人机交互设计还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因为当员工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时,他们更有可能感到满意,并且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人因工程学,也被称为人类工程学或工效学,它专注于研究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致力于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优化工作流程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意识。这一学科认为,当工作环境被设计得既安全又舒适,操作流程被制定得简便且合理时,员工更容易接受和遵守安全规定,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增强安全意识。例如,在机械厂的生产区域,通过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区域,采用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安全防护设施,可以时刻提醒员工注意安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还通过预防性的设计减少了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工作场所的安全事故。​

三、机械厂安全管理中的人因工程学分析​

(一)人员生理与心理因素​

在机械厂,员工往往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操作任务。长时间的工作会导致身体疲劳,使员工反应速度减慢、注意力不集中,增加操作失误的可能性。例如,在装配车间,工人可能需要重复进行拧紧螺丝等动作,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引发身体局部疲劳,从而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螺丝拧紧不到位或工具掉落等安全隐患。​

工作压力也是影响员工安全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机械厂生产任务紧张,员工可能面临产量指标、质量要求等多方面的压力。在高压状态下,员工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导致工作中出现疏忽和失误。例如,在新产品试制阶段,由于时间紧迫,员工可能会为了赶进度而忽视一些安全操作规范,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员工的认知能力包括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对危险的感知和判断能力等。不同员工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员工可能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或缺乏相关培训,对安全操作规程和潜在危险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识别和应对工作中的安全风险。例如,在操作复杂机械设备时,部分员工可能无法理解设备的操作手册,不能正确判断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从而容易引发事故。​

(二)工作环境因素​

机械厂内各类机械设备运行时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不仅会对员工的听力造成损害,还会干扰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影响员工的注意力和情绪。在噪声环境下,员工可能无法及时听到设备异常声响或同事的安全警示,从而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例如,在锻造车间,巨大的锤击声和设备运转声会使员工难以集中精力操作,容易忽视一些安全细节。​

适宜的照明条件对于员工安全操作至关重要。如果车间照明不足,员工可能无法清晰地看到工作对象和操作环境,增加操作失误和碰撞事故的风险。相反,过强的照明或眩光也会对员工视力产生不良影响,降低视觉敏感度。例如,在机械加工车间,光线不足可能导致工人在测量工件尺寸时出现误差,而过强的照明可能会使工人眼睛疲劳,影响工作精度和安全性。​

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会影响员工的身体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在高温环境下,员工容易出现中暑、疲劳等症状,导致操作失误增加。而在潮湿环境中,设备容易生锈,地面湿滑,增加滑倒、摔伤等事故的发生几率。例如,在铸造车间,高温的熔炉和恶劣的通风条件使车间内温度过高,员工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影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人机交互因素​

部分机械设备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人因工程学原理,导致操作界面不友好、操作流程复杂。例如,一些设备的操作按钮过小、间距过近,员工在操作时容易误触;或者设备的操作手柄位置不合理,需要员工大幅度扭转身体才能操作,增加了操作难度和身体疲劳度,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随着机械设备的长期使用,其性能会逐渐下降,一些零部件可能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如果设备维护不及时,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增加安全风险。同时,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新型机械设备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人机交互性能,如果企业未能及时更新设备,员工在操作旧设备时可能面临更多的安全隐患。例如,老旧的起重机可能存在制动系统失灵、吊钩磨损严重等问题,若不及时维修或更换,极易在吊运重物时发生坠落事故。​

四、基于人因工程学的机械厂安全管理改进策略​

(一)人员管理方面​

根据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时间表,避免员工长时间连续工作。采用轮班制度时,要合理安排轮班间隔,确保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恢复体力和精力。同时,根据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状况,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任务过重或过难导致员工产生疲劳和压力。例如,对于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岗位,可以适当增加人员配置,实行轮岗作业,减轻员工个体的劳动强度。​

针对员工认知能力的差异,开展多样化的安全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技能等基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生动有趣的培训方式,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考核,确保员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激励员工主动学习安全知识。例如,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到厂内进行安全知识讲座,结合实际事故案例进行分析讲解,让员工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支持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咨询活动。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企业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员工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员工的心理负担。例如,定期举办员工运动会、文艺晚会等活动,让员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压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工作环境优化方面​

采用隔音、消音等技术手段降低车间噪声。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择低噪声设备,并对现有高噪声设备进行降噪改造。例如,在设备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安装消声器,在车间墙壁和天花板上铺设吸音材料,减少噪声反射。同时,为员工配备合适的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确保员工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时听力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车间不同工作区域的需求,合理设计照明系统。选择合适的照明灯具,保证光线充足、均匀,避免眩光和阴影。定期对照明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例如,在机械加工区域采用高照度、无频闪的 LED 灯具,提高工作区域的照明质量,使员工能够清晰地看到加工零件和操作设备。​

安装空调、通风设备等,调节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在高温季节,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如提供清凉饮料、设置休息区域等;在潮湿季节,加强通风除湿,保持车间地面干燥。例如,在铸造车间安装大功率通风设备,及时排出高温和潮湿空气,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三)人机交互改进方面​

在新设备的采购以及旧设备的改造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人因工程学原理的重要性。这涉及到与设备制造商进行深入的沟通,以确保设备的操作界面设计能够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操作按钮的布局需要合理,标识要清晰可见,操作流程要设计得简便易懂,以便于操作人员能够快速上手。例如,将那些经常需要使用的操作按钮设计在操作人员易于触及的位置,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区分不同功能的按钮,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此外,建立一个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及时更换那些磨损或老化的零部件,以确保设备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适时更新那些老旧的设备,采用具有先进安全性能和良好人机交互功能的新型设备。例如,可以引入智能化的机械设备,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且能够自动预警潜在的故障,从而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

人因工程学在机械厂安全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深入分析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工作环境条件以及人与机械之间的交互方式等多个维度,揭示了大量对安全管理产生影响的人因工程学因素。针对这些因素,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例如合理规划工作时间与分配任务、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工作环境以及优化人机交互界面等。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机械厂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因工程学的价值,并将其全面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各个层面中。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优化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能够为员工打造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宿宇.采油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2020,(35):76-77.

[2]宋建国.采油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化技术,2020,27(09):157+166.

[3]刘绍兵.双重风险防控在某油田采油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32):93-94.

[4]吕舰礼.采油厂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石化技术,2018,25(10):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