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运维管理创新
戈志文
身份证:32058619820813391X
引言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的双重推动下,电力系统已成为支撑工业生产、保障居民生活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的稳定性、高效性与环保性备受关注,这也对电气设计与运维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两者的深度协同与创新,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推动电力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当前电气领域研究的核心课题。
一、电气设计的创新方向
(一)基于智能化需求的设计理念革新
电气设计理念正经历从传统功能性导向向智能化、集成化、全生命周期导向的深刻转变。传统设计多以满足当下的供电需求和安全规范为核心,对后续运维的便捷性、智能化适配性考虑不足。通过构建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电气设计架构,确保电气系统能够与各类智能化运维平台实现无缝对接,为运维过程中的数据交互、远程控制、智能分析提供稳定的硬件支撑,使设计成果不仅能满足当前的运行需求,更能适应未来运维技术升级的发展趋势,实现设计与运维的全周期协同。
(二)集成化与模块化设计技术创新
集成化与模块化设计技术的创新,是提升电气系统性能与适应性的关键突破。集成化设计通过先进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元件选型,将原本分散的保护、控制、计量等功能模块整合为一体化装置,减少了设备间的连接线路和接口数量,降低了信号传输的损耗和干扰,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同时缩小了设备的安装空间,节省了占地面积。
(三)绿色节能设计的深化与拓展
绿色节能设计已成为电气设计创新的核心导向,并在多个维度实现了深化与拓展。在能源利用方面,通过优化主接线方案和电路布局,减少线路损耗和设备能耗,提高电能在传输和转换过程中的利用效率;选用高效节能的变压器、电动机、变频器等电气设备,从源头上降低能源消耗。在新能源融合方面,主动适配太阳能、风能、储能系统等新能源接入的技术要求,在设计中考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优化储能装置的容量配置和能量管理策略,实现传统电网与新能源系统的平滑协同运行,提升能源供给的多元化和可持续性。
二、智能化运维管理的创新实践
(一)数据驱动的运维决策创新
智能化运维管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运维决策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在电气设备的关键部位部署温度、湿度、振动、电流、电压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构建全方位的状态感知网络,实时采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海量数据,包括设备参数、运行状态、环境条件等。这些数据经边缘计算节点初步处理后,上传至云端数据中心,通过专业的算法模型进行深度分析与挖掘,识别设备运行的规律和潜在异常。
(二)远程监控与预测性维护创新
远程监控与预测性维护技术的创新,彻底改变了传统运维的模式和效率。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建立覆盖整个电气系统的通信网络,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设备运行数据实时传输至集中监控中心,运维人员借助可视化监控平台,可全天候、全方位掌握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变化和告警信息,无需到达现场即可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和控制。当系统出现异常时,能够快速定位故障点并采取远程操作措施,如调整设备参数、重启系统等,缩短故障响应时间。
(三)运维流程的智能化重构
智能化运维管理对传统的运维流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智能化重构,实现了运维工作的高效协同与自动化运行。
在数据采集环节,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状态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实时上传,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抄表和记录,减少了人为误差和劳动强度。在任务管理环节,引入智能化的运维管理平台,根据设备告警信息、预测性维护结果和运维资源状况,自动生成运维工单,并按照优先级和地理位置进行智能派单,确保运维人员能够快速响应。
三、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运维协同创新的挑战与策略
(一)面临的挑战
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运维的协同创新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在技术衔接层面,部分电气设计方案未能充分预判智能化运维的技术需 通信协议不兼容,难以实现与运维平台的有效数据交互,限制了智能化功 也使得现有设计标准和规范更新滞后,无法及时纳入新兴技术的应用 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设计人员专注于技术参数和功能实 两者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导致设计成果与运维需求脱节。
(二)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是打破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运维协同壁垒的关键举措。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工作小组,由设计、运维、技术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从项目规划初期就开展常态化的沟通交流,确保设计人员充分了解运维过程中的痛点和需求,运维人员及时反馈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形成设计与运维的良性互动。搭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设计阶段的图纸资料、设备参数、模型数据与运维阶段的运行数据、故障记录、维护报告等信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全程追溯,为设计优化和运维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融合
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融合是推动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运维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跨领域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内部培训、 多种方式 让电气设计人员系统学习智能化运维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等, 方法,培养一批具备跨界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技术融合方 技术攻关,针对协同创新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统一数据标准、开发兼容接口 同研究,推动电气设计技术与智能化运维技术的深度融合。
结束语
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运维管理的创新是电力行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两者的协同发展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应持续深化电气设计与智能化运维的创新实践,探索更多跨领域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为电气领域的高效、安全、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助力实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高晋蓉.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多场景应用及优化策略[J].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5, (06): 409-4
[2]张啸雷. 标准化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设计中的应用[A] 第一届工程技术数智赋能县域经济城乡融合发展
[3]唐小华. 新时期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A] 智慧建筑与智能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重庆建筑编辑部、重庆市建筑协会, 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202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