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的冲突与调适

作者

彭杰

化州市第四中学

引言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的创新逐渐向深层次发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教育模式中的“知识传递者”角色正在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教师作为“教育引导者”和“学习促进者”的角色逐渐凸显。人工智能的出现虽然在一 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也带来了教师角色定位上的冲突。如何在新的教育形态下调适教师的角色定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的冲突分析

1.人工智能对教师传统角色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教学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唯一的知识提供者。智能教育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在线学习系统 实时获取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例如,某些教育平台如“作业帮”和“猿辅导”,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根据 和理解能力,推送定制化的学习内容。这种变化使得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引导者,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受到挑战,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权威,而是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任务变得更加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持,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

2.教师自主性与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矛盾

人工智能的引入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也可能削弱了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应有的自主性。人工智能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 然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却在某些情况下对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习行为自动生成评价,教师仅能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教学调 导权。在此情境下,教师可能会感受到失去课堂掌控权的焦虑 挥自己的教育创新能力。人工智能虽能辅助教学,但若使用过度,可能会让教师的创造性 限制了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和人性化。

3.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变化

人工智能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负责课程讲授、学生辅导和评价。人工智能的加入,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智能平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估,教师的角色逐渐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随着“学习通”和“钉钉”等教育工具的广泛应用,教师能够通过这些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外互动,提供在线辅导和个性化建议。然而,这种改变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学生通过技术工具获得即时反馈,教师的角色从课堂上的知识专家变为更多的学习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源泉”,而是更多地充当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顾问,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技术进行自我学习。

二、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调适路径与策略1.角色转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教师角色的调适始于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提升。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教学技能,还需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例如,许多教师已经开始使用“智慧课堂”平台,这种平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实时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自动调整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不仅熟悉学科内容,还要能灵活运用技术工具来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教师的角色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设计师和组织者。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和个性化辅导。

2. 加强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用

教师在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环境中,必须学会与技术协同工作。人工智能并非取代教师,而是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通过人工智能平台进行学生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进而实现精准教学。例如,某些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学生的错误率和知识薄弱点,自动生成相应的复习材料。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育体制改革与教师角色适应的支持

教师角色的转型不仅是个人行为的调整,也需要教育体制的支持。教育政策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平台,帮助教师适应技术变革。在这方面,一些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提供技术培训和教学平台。例如,教育部推出的“智慧教育云平台”便为全国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技术学习和经验分享,进一步提高其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结论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型与调适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学习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设计师以及学习过程的支持者。通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在人工智能平台的辅助下,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与教师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促进教学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角色的转型不仅依赖教师个人的学习与适应,更需要教育体制的支持。教育政策的推动、技术平台的提供以及学校管理的创新,均为教师角色适应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通过体制的支持和资源的整合,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促进教育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明. (2022).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角色转型. 《教育研究与实践》, 44(3), 58-66.

2]刘晓. (2021). 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师角色调整. 《现代教育技术》, 42(5), 45-5

[3]陈颖. (2020). 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适应与挑战. 《教育与教学研究》, 41(4), 77-84.

[4]杨瑞. (2023). 人工智能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及其调适路径. 《教师教育学报》, 39(2), 110-118.

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专项科研课题《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定位研究》(项目编号:GDSZSYKT202429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