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的影响

作者

郑涛 张颖周 张翠翠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急诊门诊 山东济宁 272100;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急诊门诊 山东济宁 272100;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急诊门诊 山东济宁 272100

关键词: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救治成功率;护理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mplementing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were 78 patients with AMI from October 2022 to October 2023,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reference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 the former group, 39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schemes were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and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respectively; Evaluate the time index of emergency rescu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mergency ECG time, catheter room time, emergency stay time and emergency balloon dil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horter (P<0.05) .Patient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 .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emergency work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rescue, avoid more time waste, ensure the efficient rescue work and obtain a good prognosis.

Keywords:Optimize the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cue effect;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Nursing quality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关联,主要是因冠脉斑块在某种刺激下破裂导致血管闭塞,造成心肌缺血并最终发生坏死,从而引发该严重的心血管急危症。该病往往具有突发性,无法提前预测,且病情发展快速,造成极高的病死风险[1]。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间一旦超过20min,可导致心肌坏死,且坏死面积与患者死亡率呈正比,需及时予以患者救治,使堵塞冠脉得到疏通,心肌灌注得以恢复,避免心肌持续性坏死[2]。发病后患者多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的表现,剧烈且持久,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且通常在无心理准备下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极易发生休克和心衰,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焦虑、抑郁情绪情况,甚至会产生严重应激反应,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导致患者不良[3]。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导致抢救时间延误,影响患者的抢救效果。因此,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改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率是急诊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关注急诊护理流程的改良。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旨在优化护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抢救效率通过开通绿色通道、节省抢救时间,尽量为患者赢取最佳抢救时机,以提高救治成功率[4]。本研究结合 2022 年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医院收治 78 例 AMI 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价值做出评价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参与对象为78 例AMI 患者,源自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10 月医院所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合计病例39 例):男性/女性=21 例(21/39、 53.85% )/18 例(18/39、 46.15% );年龄上线限 50-76岁,平均 63.57±8.87 )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8 例 46.15% )、下壁14 例( 35.90% )、前壁7 例 (17.95% );体质量指数 20.63-26.18kg/m2,平均( 23.26±1.31 ) kg/m2∘ 。观察组(合计病例39 例):男性/女性=22 例(22/39、56.41%)/24 例(17/39、 43.59% );年龄上线51-78 岁,平均( 63.85±8.74 )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9 例 (48.72% )、下壁 12 例 (30.77%) )、前壁8 例 (20.51%) );体质量指数 20.39-26.52kg/m2 ,平均 23.45±1.48 ) kg/m2∘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P>0.05 )。本文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伦理批号:YL2023073)。

纳入标准: ① 首发急诊入院;②具备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改变特征,检查心肌酶学指标,并经冠脉造影确诊;③患者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④ 知情研究相关事项,取得其支持。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主要指肝肾)障碍;②患有严重精神疾病; ③ 并发其他心脏疾病;④近期接受过心脏手术; ⑤ 合并脓毒症。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急诊护理:(1)院前:患者或目击者首先拨打急救电话,急救中心接到呼救后,迅速派出救护车和专业急救人员前往现场。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同时给予患者初步处理,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在转运患者至医院的途中,急救人员需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进行心理安抚,同时与医院急诊科保持联系,为院内急救做好准备。(2)院内急救: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科护士迅速接诊并分诊,将患者送至抢救室。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急救措施,同时按照医嘱使用急救药物。尽快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解释病情及治疗方案,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观察组:实行改良急诊护理流程:(1)院前急救:在收到来自患者的急救电话信息后,120 车需即刻做好准备出诊,在达到现场前及时与患者及相关人员取得联系,询问具体信息并提供急救指导,快速达到后给予患者急救,检查体征,筛选急性心梗患者,尽早明确发病时间点,评估相关症状,建立静脉通路和监护吸氧。及时与医院联系,通知院内急救团队做好接诊处理准备,将患者个人信息传回院内,以便尽早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能够尽快在介入时间窗内接受急救。在患者运转期间,进行病情的评估,结合实际病况提供相应的急救工作,如心肺复苏、除颤、插管等,并及时与院内取得联系,告知做好接诊准备。(2)院内流程:建立急性心梗快速通道,设置专职护士,快速诊断,规定入院流程和抢救措施,并负责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调整操作计划,避免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120 车达到后,院内启动绿色通道,送患者至胸痛诊室,在 10min内相关人员需完成患者评估、分诊。实行床边检查,采集样本完成实验室检查,明确病情后拟定急救计划。(3)信息传递:采用视频会诊技术,利用医学网络设备将心血管专业人员置身于急诊科中,及时提供抢救技术支持与指导,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各个岗位人员应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准确快速传递信息,相合配合,做好记录工作,以便于对患者信息全面掌握,人员之间畅通交流。(4)介入流程: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备皮,做好药敏试验,实施导尿等,问询各项信息,包括用药史、病史等,完成介入手术准备,术前提供保暖。(5)总结工作:定期总结急诊流程,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急诊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不断优化急诊流程。

1.3 观察指标

① 急诊急救时间指标:对比2 组分诊评估、急诊心电图、急诊停留、急救时间。

②患者满意度:开展满意度问卷调查,均为自制问卷,共100 分,标准:至少90 分表示“满意”;介于80\~89分表示“一般”;不足80 分表示“不满意”[5]。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以及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均统一表示为( ),呈正态分布,通过t 检验计算差异,定性数据均统一表示为率[n(%)],通过 x2 检验计算差异,检验水准 ∝ 值取双侧0.05。

2 结果

2.1 两组急诊急救时间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急诊心电图时间、导管室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 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急救时间指标对比( x s ,mi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患者满意度对比,较对照组调查结果,观察组更高 ⋅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AMI 是因冠脉闭塞、心肌血供缺乏所引起,其发病急、进展快,具有高致残、高病死风险。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因人们习惯的改变,导致临床急性心梗发生率明显攀升,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研究显示,急性心梗患者及时抢救,赢取最佳救治时机,是保障其生命安全和改善预后的关键。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以节省患者分诊、急诊停留等各环节时间浪费,更进一步争取大量抢救时间,对提高抢救效果的意义重大[6]。但在临床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具有突发性,且病情进展较快,患者通常在无心理准备下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再加上急性心梗很容易出现心衰、休克等并发症,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救治效果[7]。

本次研究实行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得出结果: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急诊急救时间指标均短 ⋅<0.05 )。说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急诊抢救效率,减少时间浪费,保证患者生命。分析如下,实施改良流程建立专门的护理工作小组,为科室护理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从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各个环节缩短时间浪费,尽快接受分诊评估、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及时得到救治,以减轻心肌损伤和降低死亡风险。其次,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医务人员快速做出决策,包括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转运方案,并增强团队人员间的协作,确保各项任务高效完成。最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从优化院前急救流程、优化院内急救流程、优化信息传递、优化介入流程等方面,缩短急诊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研究评估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 ⋅P<0.05⋅ )。原因在于,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确保心梗患者接受快速的诊断和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其他检查,而准确诊断和评估能提高护理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不必要时间延误和误诊,同时及时干预可以减少心肌损伤,提高预后[8]。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确保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及时沟通和教育,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增加患者对护理的理解和合作,且提供综合护理服务,包括心理支持、治疗干预、社会支持等,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以提高患者满意度[9]。因此,通过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供快速的诊断和评估、快速决策和协作、心理支持和综合护理服务,以及及时沟通和教育,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保障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10]。

综上,对AMI 患者开展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节省急诊抢救各环节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急诊救治效率和护理质量,保证良好的预后结果和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王佳.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负面情绪和预后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10):2957-2959.

[2] 樊格, 王耀. 急诊护理流 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 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6):142-145.

[3]郑丽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时间、预后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17):113-116.

[4]杨立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促进预后的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3,13(11):141-144+159.

[5]杨小芳,郝筱,张洁晶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2):356-359.

[6]曹媛,曹艳,臧海燕.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94-96.

[7]闫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1):196-198.

[8]张苗,郭瑞.医护一体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5):836-837.

[9]曾宪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1,38(4):317-319.

[10]李美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3):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