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区块链的工程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作者

窦晴跃

四川中际中威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建筑工程资金链复杂,涉及多方主体,传统系统信息孤岛严重,易致融资难、交易失真与风险失控。区块链具备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和可追溯性等优势,可打破信息壁垒,保障数据真实透明,防控虚假交易与重复融资,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安全性,构建可信的工程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一、工程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与区块链介入必要性分析

工程供应链金融本质是在真实贸易背景下,基于核心企业信用向上下游提供融资支持,缓解流动资金压力,提升项目运作效率。然而,实际操作中存在交易风险(如伪造合同、重复融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违约引发链条断裂)、流动性风险(资金回笼慢影响项目进展)及法律合规、操作失误、监管盲区等问题。传统纸质凭证与中心化系统难以构建可信的信用体系,迫切需要技术革新。区块链具备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实时同步等特性,可通过链上存证、身份认证与智能合约实现数据可信共享与自动履约,从底层防控金融风险生成与扩散,提升供应链金融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执行力,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现实紧迫性。

二、基于区块链的工程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构建思路

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工程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应从技术架构、信息共享、合约执行与风控响应等方面系统设计。技术上,搭建以联盟链为核心的平台,由政府、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等共建可信节点,保障数据同步与权限控制。信息共享层,借助智能合约将合同、应收账款、进度等关键数据上链,实现数据可追溯、流程可验证,提升融资审核效率。合约执行层,通过智能合约绑定施工节点与融资释放,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防止挪用。风控响应层,设立动态监测模型,对违约、信用变化、资金异常等风险信号自动预警,触发资金冻结或合同中止机制。该机制实现从审批、执行到风控的全链路智能管理,重构金融信任体系,增强供应链金融抗风险能力。

三、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环节的风险治理路径解析

区块链技术可在工程供应链金融各关键环节中发挥治理作用。在立项与合同阶段,通过链上身份认证确保参与方真实有效,并将合同、进度计划等信息哈希上链防篡改;履约阶段,借助物联网与BIM 系统将现场产值、进度、材料交付等数据实时上链,验证交易真实性;账款确权与融资环节,记录账款形成、转让与融资过程,智能合约绑定付款责任与期限,防止重复融资和恶意转让;支付与结算阶段,根据合约条件自动释放资金,确保与实际业务行为一致,防止挪用与拖欠。此外,平台融合大数据与 AI 技术,对链上数据动态评分,识别信用异常,构建事前、事中、事后联动的风险管理体系。该路径强化金融机构对交易背景的识别能力,增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打造透明、安全、高效的工程金融生态。

四、典型工程案例分析与机制实效评估

以某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为例,该项目总投资逾 30 亿元,参与单位涵盖业主、总包、10 余家分包与 60 多家材料供应商。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该项目的中小供应商面临信用等级低、资金回笼慢、融资渠道少等问题,整体流动性不足,项目进度屡遭延误。引入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后,各参与方节点接入联盟链,项目合同、付款节点、验收凭证等均实现数字化存证,构建了“数据链+信用链+资金链”三位一体的金融风控系统。银行依据链上数据审核融资申请,无需反复提交纸质材料,融资周期从原来平均15 个工作日缩短至 3 天,放款错误率下降约 90% ;同时系统自动追踪施工进度与付款行为,一旦出现合同违约或交付延迟,立即触发冻结机制,减少了资金挪用行为。据统计,该机制实施后,项目上下游供应商整体流动资金使用效率提高 23%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低约 2.1 个百分点,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与安全性。该案例充分验证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中的实际效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推广前景。

五、面临挑战与未来机制优化建议

尽管基于区块链的工程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在理论与实践中展现出良好前景,但在广泛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一是技术融合壁垒高,区块链与现有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物联网平台之间尚缺乏标准化接口,影响数据整合效率;二是平台建设成本与运维复杂度较高,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技术投入能力有限;三是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链上合约在法律层面的认定和纠纷处理机制仍有空白;四是市场参与方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缺乏对区块链技术的系统理解与信任基础。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优化:首先,加快制定区块链在工程金融领域的技术标准与监管规则,推动行业平台的互联互通与数据规范;其次,探索区块链“即服务”模式,由第三方技术机构提供轻量级接入方案,降低企业使用门槛;再次,推动法律制度适应智能合约的审理需求,为链上交易行为提供司法保障;最后,应加强培训与宣传,提升项目管理者、金融从业者对区块链的认知水平,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区块链技术将在工程供应链金融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风险防控作用,推动行业迈向更加智能、安全和高效的发展阶段。

结论

工程供应链金融作为缓解建筑业融资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正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其在实际运作中面临交易造假、信用失真与资金风险等一系列严峻挑战。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智能执行等特性,为构建可信、高效、可控的工程金融生态提供了全新路径。本文系统分析了工程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与形成机理,提出并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风险防控机制模型,通过实际案例验证其风险治理效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未来,随着技术完善、制度健全与行业认知的不断深化,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将更加成熟,为工程项目资金安全与稳定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伟阳,王龙丰,王秀丽.数字化时代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变化与政策创新[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06):190-195+227.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24.06.372.

[2]万燕.供应链金融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研究——以 Z 市为例[J].现代营销,2024,(36):25-27.DOI:10.19932/j.cnki.22-1256/F.2024.12.025.

[3]王培浩, 李阳. 区块链技术驱动的供应链金融研究概述[J]. 中国软科学,2024,(S2):3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