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质量功能展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谷江川

身份证号码:142723199910220819

一、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品设计需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传统 “经验驱动”的设计模式因需求传递失真,导致产品与用户期望的匹配度下降 30% 以上,开发周期延长 20%-30% 。质量功能展开通过 “质量屋” 工具将用户需求逐层分解为设计要求、工艺参数与质量控制指标,使需求转化效率提升 40% ,产品上市后用户满意度提高25% 。数据显示,应用 QFD 的产品开发项目中,设计变更率降低 50% ,成本超支率控制在 8% 以内。在个性化消费趋势下,研究质量功能展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机制,对推动设计流程科学化、精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质量功能展开的核心流程与技术特征

(一)核心实施流程

质量功能展开遵循四阶段递进式流程,第一阶段(产品规划)通过用户调研识别需求要素(如性能、可靠性、价格),形成需求清单并量化重要度(采用 1-5 分制);第二阶段(零件配置)将需求转化为关键零件特性,建立需求与零件特性的关联矩阵,关联度分为强(9 分)、中(3 分)、弱(1 分)三级;第三阶段(工艺规划)确定实现零件特性的工艺参数(如加工精度、材料硬度),明确工艺控制要点;第四阶段(生产规划)制定质量控制标准,将工艺参数转化为检验指标(如尺寸公差、强度阈值)。各阶段输出需经跨部门评审,确保需求传递无失真。

(二)技术特征

系统性是核心特征,通过矩阵工具实现需求与设计参数的可视化关联,较传统文字描述的信息传递效率提升 50% ;用户导向性突出,需求重要度权重直接影响设计决策,确保资源向高优先级需求倾斜(权重前 30% 的需求分配 60% 以上资源)。迭代优化机制显著,通过多轮质量屋分析修正参数,使需求 - 设计匹配度从初始的 60% 提升至 90% 以上。

三、质量功能展开在产品设计中的关键应用场景

(一)用户需求识别与转化

在需求调研阶段,QFD 结合 Kano 模型区分基本需求(如手机通话功能)、期望需求(如续航时间)与兴奋需求(如快充技术),避免资源浪费在低价值需求上(非兴奋需求占比控制在 20% 以内)。通过质量屋的 “屋顶矩阵” 分析需求间的相关性,识别冲突需求(如 “轻薄” 与 “续航”)并优先解决(冲突需求的协调方案通过率需达100% ),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需求转化阶段将模糊描述(如 “操作便捷”)量化为可测量的设计参数(如按键响应时间 ≤0.5 秒),转化准确率提升至 85% 。

(二)设计参数优化与决策

在零件特性规划中,通过关联矩阵计算设计参数的重要度得分(需求重要度 × 关联度之和),筛选出关键设计参数(得分前 20% )进行重点优化,如将 “电池容量”“充电功率” 列为手机续航的关键参数。采用田口方法与 QFD 结合,对关键参数进行稳健性设计,使参数波动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降低 40% ,如通过优化材料配方使温度变化对零件强度的影响控制在 1% 以内。

(三)跨部门协同与风险预警

质量功能展开为设计、生产、市场等部门提供统一沟通语言,需求与参数的关联矩阵使各部门对设计目标的理解一致性提升 60% ;跨部门评审环节(每阶段至少 1 次)可提前识别设计与生产的冲突,如设计要求的加工精度超出设备能力时,及时调整参数(精度要求降低 10% 以匹配设备)。通过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与 QFD 集成,在参数规划阶段识别潜在失效模式(如材料疲劳导致断裂),风险优先数(RPN)超过 80 的项需制定预防措施,设计阶段风险降低率达 50% 。

四、质量功能展开应用中的突出问题

(一)需求识别与量化偏差

用户需求调研样本代表性不足,样本量低于目标用户群的 5% 时,需求识别遗漏率超过 20% ;需求重要度打分主观性强,不同调研对象的评分标准差超过 1.2 分,导致权重分配失真。隐性需求挖掘不足,约 30% 的潜在需求(如使用场景兼容性)未被纳入分析,成为产品上市后的市场短板。

(二)质量屋构建与运算缺陷

关联矩阵的关联度判定依赖专家经验,约 40% 的关联关系存在误判(如将 “弱关联” 误判为 “中关联”),导致参数重要度计算偏差超过 15% 。权重分配方法单一,仅采用简单加权法,未考虑需求的竞争性(如竞品优势需求)与时效性(如技术迭代速度),使设计资源分配不合理。质量屋规模失控,需求要素超过 30 项或设计参数超过 50 项时,矩阵运算复杂度呈指数增长,分析效率下降 60% 。

五、质量功能展开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优化策略

(一)精准化需求识别与量化

采用混合调研方法(问卷 + 焦点小组 + 用户测试),样本量不低于目标用户群的 1% ,隐性需求通过场景模拟法挖掘(如观察用户使用痛点),需求识别完整率提升至 90% 。引入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优化权重计算,结合专家评分与市场数据(如竞品用户评价),使重要度评分标准差控制在 0.8 分以内;对需求进行动态权重调整,技术迭代快的领域(如电子产品)每季度更新一次权重。

(二)优化质量屋构建方法

建立关联度判定标准库,通过历史数据统计明确关联规则(如 “电池容量” 与 “续航时间” 为强关联),误判率降低至 10% 以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精简质量屋规模,将需求与参数数量控制在 20 项以内,分析效率提升 50% 。引入竞争性评估矩阵,在质量屋中增加 “与竞品对比” 维度,优先强化落后于竞品的需求参数(差距超过 15% 的项),市场竞争力提升 20% 。

六、结论

质量功能展开通过系统化的需求转化与参数优化,为产品设计提供了科学框架,有效解决了传统设计中需求传递失真、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应用中的需求识别偏差、工具集成不足等问题,需通过精准化调研、方法优化、工具集成与能力建设协同改进。未来,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QFD 将实现需求预测的智能化与参数优化的自动化,进一步提升产品设计的精准度与效率,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吴焕兴.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的厨电产品设计质量改进研究[D].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23.

[2] 林宇彦,田金信. 在住宅设计中应用质量功能展开(QFD)的探讨[J]. 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2):20-22. DOI:10.3969/j.issn.1674-8859.2004.02.006.

[3] 李虹禹,刘红,黄海鹏,等. 质量功能展开与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在发动机油开 发 中 的 应 用 [J]. 合 成 润 滑 材 料 ,2018,45(1):36-41.DOI:10.3969/j.issn.1672-4364.2018.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