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作者

曾彬

资中县铁佛镇中心学校 641213

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往往围绕教材知识传授展开,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基础知识、掌握定理和技能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助力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高分数。在此模式下,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容易被忽视,心理健康问题也未能得到充分重视。长期处于学习压力之下的学生,容易对物理学习产生畏难心理,难以正确面对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在教育不断革新的当下,探索初中物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概述

初中物理学科具有典型的理科属性,科学性与严谨性是其显著特征。在将物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时,必须确保融合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遵循物理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能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而破坏物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使其与物理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切实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剖析物理课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新课程导入设计

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初始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后续的学习态度与兴趣倾向。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偏好以及认知水平,紧密结合物理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富有新意与吸引力的导入环节。在讲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会视频。让学生在沉浸于美妙音乐的同时,引发他们对声音产生与传播方式的思考。这种生动直观的导入方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物理知识满怀期待。此外,教师还可展示一些新奇的物理现象,例如会跳舞的盐(在碗上覆盖保鲜膜,撒上盐,对着保鲜膜大声呼喊,盐便会跳动起来),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欲望,为课堂教学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

2.挖掘课程趣味元素

物理学科蕴含着丰富的趣味元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将其巧妙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在讲解“光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可通过演示“筷子在水中折断”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随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如海市蜃楼、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物理趣味活动,如自制小孔成像装置、制作简易望远镜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物理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讲解“原子结构”时,由于原子结构极其微小且抽象,学生很难想象其真实形态。此时,教师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直观地观察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运动情况。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培育学生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交流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闲聊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精心设计有价值、有趣味且具创新性的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享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以“物质的物理属性”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探索神奇材料”的小组合作任务。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一组神秘物质,如形状记忆合金、导电墨水、磁流体等,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实验、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探究这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及其应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根据成员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实验操作,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负责解释实验现象,善于沟通的学生负责汇报成果。为增加任务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设置一系列关卡,每个关卡对应一种物质的物理属性,小组需合作解锁关卡才能获得最终胜利。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

(三)积极融入挫折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

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可作为开展挫折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将挫折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在讲解“焦耳定律”时,教师可以介绍焦耳在研究电流热效应过程中历经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故事。他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才发现了焦耳定律。通过讲述焦耳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道路充满艰辛,也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当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像焦耳一样,不气馁、不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直至攻克难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课堂教学、问题分析、作业设计等,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通过这种融合,学生不仅能够扎实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人生智慧,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坚定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二者融合的方式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2.

[2]李诗娴.情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