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黄雅绚
泉州市丰泽区群石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前言: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如何系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儿童阶段是心理特质形成的关键期,科学的干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其心理韧性、乐观态度与社会适应能力。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学科割裂等问题,亟需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本文结合教育实践,从活动设计、体系构建与学科融合三个维度提出可行性方案,旨在为教师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教学参考。
一、开展情绪管理活动,培养乐观向上心理品质
自我控制即调节情绪的能力是良好心理素养的内在基础,小学生情绪的调控将直接影响他的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化发展。对事物的态度,即情绪产生的触发因素的评价,才是直接影响我们情绪倾向的主要因素。小学正是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建立和训练的大好时机。教师可以运用正念冥想、情绪ABC 等方法教会小学生发现自己的情绪触发源,对情绪的认识有一个更客观的视角。团体心理辅导中进行的角色扮演、情景剧、角色互换等训练方式,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在情绪调节中学会通过深呼吸、自我暗示等调节情绪[1]。
教师可以先介绍情绪分类及生理对应,例如,生气是心跳快,难过是感觉身子沉等等,每日学生将对应自己情绪的卡片(红色为生气、蓝色为难过、黄色为开心等)放进班级信箱,写出造成这些情绪的事件。每个周五“情绪解码会”中,教师随意抽一卡片,带领学生用“我感觉到…是因为…我希望…”的句式进行结构化表达。例如,学生多次使用红色卡片(生气)因为同学给他起外号,团体中同学生建议“你可以告诉他不喜欢被叫绰号”“用一个笑话”等等。该学生使用“我名字叫 XX,但你可以叫我超人”化解矛盾,红色卡片的使用逐渐变少。活动后期新增了“情绪转换器”活动,学生将坏情绪的卡片与一张“我想要的情绪卡片”配对,如红色(生气)→绿色(放松)等,记录下改变方法。2 个月后约80% 的同学能够识别复杂的多种情绪,并减少 40% 的课间打斗问题。
二、构建朋辈互助体系,增强人际交往积极能力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同龄人互动是儿童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朋辈互助系统通过搭建朋辈支持性关系网,可解决小学生情感归属需求问题,培养儿童共情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共同发展[2]。同时,朋辈辅导建设能够构建健康的社会互助系统,如“心灵小伙伴”制度:以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完成朋友间的交往活动,教师设置合作性游戏、同伴冲突工作坊等活动方式,可培养学生倾听、协商等初步社会交往能力。
以笔者曾合作参与的“友谊树”项目为例,学校心理教师先是组织了为期两周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同伴支持专员培训课”,包括如何积极倾听、给予眼神接触和点头赞许;在冲突对话中如何提问“你们各自的需要是什么”。每个班级都有一套“树洞信箱”,鼓励学生将交友烦恼匿名投至信箱,由专员在校务教师监管下完成回信。一位三年级学生身材略胖,班上多次因其体型而嘲笑。为此,项目专员为她策划了“特殊技能展示日”,让其展示自己最擅长的魔术表演,从而改变班上对于肥胖学生的刻板印象。在项目实施中引入“互助积分”,如帮助同学系鞋带、陪同学讲故事给同桌听、安慰哭泣中的同伴等,学生每次的帮助行为都会得到一片树叶的贴纸,按照一定数量兑换“友谊勋章”。
三、融入学科渗透教学,塑造自信坚韧心理特质
一门学科的教育教学即是一个隐性的品质养成基地。教学内容和心理目标之间已经实现了“天然搭车”。自我决定理论表明,学习活动的胜任、自主和关系感受与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同时发生。语文课可以寻找文本人格的“心”路历程,如《丑小鸭》一课里教师设问“当你被讥笑的时候”,想一想该如何做。体育课可以为学生创造逐级增高的挑战项目,在一次次突破自我的时候获得自尊与信心。项目化学习可以集聚各个学科的内容,比如“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就需要学生应用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耐心的心理素质。
在学习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这一模块时,教师可布置一个连续收集家庭 20 天用水量制作成统计的复式折线图作业。其中有一个学生由于变化幅度过大,学生开始焦虑,该教师则建议其和晴天用水比较及雨天用水比较,得出“妈妈爱晴天”的结论,所以雨天用水多,将这种“雨天妈妈爱洗衣服的生活经验迁移后发现数据变动的意义。在单元结束时要求以数学语言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我的成长是一个阶梯函数,每一个大的变化难度,每一次的进步,就是一次跨越,走向一个新的台阶。这和学习中有上升,也有下降一样是正常的,所以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以此为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需要多路径协同推进。情绪管理活动侧重个体心理调适能力,朋辈互助体系优化社会支持环境,学科渗透教学实现认知与情感协同发展。三者均以学生主体性为核心,将理论工具转化为具身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淑芬.小学高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现实意义与路径[J].新课程研究,2025,(08):4-7.
[2]殷娜.指向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小学“润心”班会实践研究[J].智力,2024,(28):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