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传承婺剧文化的实践研究
邵红霞
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 浙江省兰溪市 321100
一、引言
(一)婺剧传承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婺剧,作为浙江金华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距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它融合了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以其丰富多样的唱腔、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美的舞台艺术,成为我国戏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婺剧不仅是金华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地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和价值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现代社会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下,婺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娱乐方式的日益丰富,年轻一代对传统戏曲的兴趣逐渐降低,婺剧观众群体日益老龄化,市场萎缩严重。另一方面,婺剧传承人才青黄不接,学习婺剧需要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和艰苦付出,导致愿意投身婺剧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此外,婺剧的保护和传承资金相对短缺,演出场地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二)“婺剧进校园” 实践的重要性与意义
从戏剧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婺剧进校园” 实践项目的开展对于婺剧的文化传播和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校园是培育潜在观众和传承者的重要土壤,将婺剧引入校园,能够让青少年从小接触、了解这一传统艺术,培养他们对婺剧的兴趣和热爱,为婺剧储备未来的观众群体,缓解当前观众老龄化、市场萎缩的困境。同时,通过在校园中的系统传播,能让婺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到更广泛的传承,避免这一珍贵的戏曲文化在时代变迁中被遗忘,为婺剧的活态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二、“婺剧进校园” 的实践举措
(一)构建婺剧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是文化传播和保护的重要载体。戏剧从业者应积极参与婺剧校本教材的开发,将婺剧的核心技艺、经典剧目、文化内涵等融入其中,内容不仅要涵盖婺剧的历史渊源、声腔特点,更要突出表演技巧、唱腔精髓等专业性内容。例如,与学校合作开发的教材中,可加入婺剧各行当的身段图谱、唱腔乐谱等实用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同时,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课程着重于让学生感受婺剧的魅力,激发兴趣;针对有潜力的学生的专业拓展课程,则由专业的婺剧演员进行授课,传授扎实的表演技能。例如,在浙江师范大学开设的 “婺剧表演艺术” 等课程,就有专业演员参与教学,让学生能近距离学习纯正的婺剧技艺。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深化学生对婺剧认知和热爱的重要平台。戏剧从业者可以主动参与到学生婺剧社团的指导中,帮助社团制定活动计划,开展唱腔训练、身段排练、剧目排演等活动。例如,浙江师范大学的大学生 “婺剧社团”,就有民间艺人担任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的表演和研究,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到婺剧的精髓,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性。此外,还可以组织社团进行小型的汇报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同时也能扩大婺剧在校园中的影响。
(三)戏剧师资担任校外导师
师资是 “婺剧进校园” 中文化传播和保护的关键力量。戏剧从业者通过举办培训班、工作坊等形式,向学校的教师传授婺剧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让他们能更好地协助传播婺剧文化。同时,积极参与到校园教学中,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师,将自己的
舞台经验和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楼巧珠、梅立忠等婺剧传承人到校担任课程客座教师,就是很好的范例,他们的专业指导能让学生学到最纯正的婺剧技艺,确保婺剧文化在校园中得到准确的传播和传承。
三、“婺剧进校园” 的实践成效
(一)文化传播范围扩大
“婺剧进校园” 让婺剧文化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极大拓展。通过学生这一群体,婺剧文化从专业剧团走向了更广泛的年轻群体,学生在学习和表演婺剧的过程中,会将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形成了以校园为中心的辐射式传播。金东区的 7 所婺剧特色校园、9个学生剧团,培养的众多 “小戏迷”,他们的表演多次登上央视戏曲频道,让婺剧被更多人知晓,这种传播效应是专业剧团单一演出难以达到的,极大地提升了婺剧的社会关注度。
(二)文化保护根基夯实
从戏剧从业者的角度看,“婺剧进校园” 为婺剧文化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培养年轻一代对婺剧的兴趣和热爱,就是在为婺剧储备潜在的传承者和守护者。金东区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人获得全国 “小梅花”、省 “小金桂” 等荣誉,这些学生很可能在未来投身婺剧事业,为婺剧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通过在校园中的系统教学和传播,婺剧的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得到了更规范、更完整的传承,避免了技艺的流失和文化的误读,让婺剧这一传统艺术得以更好地延续。
(三)婺剧市场潜力提升
随着 “婺剧进校园” 的深入开展,年轻观众群体不断扩大,为婺剧市场带来了新的潜力。学生在校园中培养起对婺剧的热爱,长大后会成为婺剧的忠实观众,甚至可能成为消费群体,缓解当前婺剧市场萎缩的状况。同时,学生参与婺剧表演所形成的影响力,也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婺剧,为婺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促进婺剧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结论
“婺剧进校园”是一项对婺剧的文化传播和保护的实践举措。通过构建融入专业技艺和文化内涵的特色课程体系,参与指导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搭建多元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婺剧从业者可以保护婺剧文化在校园中得到规范传承。这些实践举措不仅扩大了婺剧文化的传播范围,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婺剧,为婺剧培养了潜在的传承者,提升婺剧市场的潜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化 “婺剧进校园” 实践的长效机制构建,探索戏剧从业者与校园教育体系的协同创新模式。同时,针对婺剧在校园传播中的创新性转化路径展开研究,在保持其本体艺术特质的前提下,增强与当代青少年审美需求的适配性,为婺剧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
参考文献
[1]郭琳.婺剧文化在校园传播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1,(22):178-179.
[2]郑晓丽.地方戏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析——基于浙江缙云婺剧传承的调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6):82-85.
[3]吴华萍.画水婺娃中国心 唱响戏曲大舞台——浅谈如何有效传承婺剧文化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65-66.
[4]覃子珊.关于“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探索[J].戏剧之家,2017,(24):219.
[5]邓琪瑛.关于“戏曲进入中小学”校园活动的探索[J].创新,2009,3(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