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辅助下的初中美术艺术创作教学路径研究
李玲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六街中学 651107
前言:
中学阶段是初中生艺术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超时空地进行艺术创造,深化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了学生借助技术手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AI 技术改变了艺术教育的实践形式,人人成为艺术家的理想已经一步步照进现实。
、AI 视觉分析辅助自然元素提取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通过自然物象的图片或现场写生,带领学生对于自然物象的形态、色彩、质感进行观察,学生大多只是一些表象的直接接受,并不能将看到的现象和自己的审美价值直接联系起来。引入人工智能视觉分析技术,能够对自然物象视觉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将视觉性转化为艺术的可量化表述,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准确地发现物象的特征,建立起以艺术语言为目标的视觉感官[1]。例如,在“树叶的形的研究”阶段,先让学生搜集各类树叶,用手中的平板设备拍照,并将自然树叶照片发到人工智能图像分析平台,AI 系统可以自动对叶片的线条形状、叶脉的分布、叶片的色彩亮度做出数据化分析,得出含有“左右对称性”“渐变规律”“纹理密度”等相关关键词的分析结果。
其中,教师让孩子们思考分析银杏叶和枫叶的形状有何不同,AI 分析结果表明,银杏叶的叶脉为放射状分布,叶脉对称程度有 87% ,枫叶的叶脉为网状,色彩由明至暗的渐变过渡层次明显。在学生初步尝试用几何形状概括叶脉结构的基础上,AI 又提供一种风格转化的功能,让学生的手绘叶片结果转化为水彩、版画、抽象、变形等风格样式,以此了解“同一种元素的多种表现风格”。对于认知过程来说,AI 将原本抽象地观察大自然变得具体化为抽象的图像数据,这减轻了学生们从“感受”到“表现”的障碍;对于实践表现的结果来说,孩子们的作品从最初的形似状写逐渐发展为结构思考的多角度创作。
二、AI 生成式设计赋能吉祥物文化表达
文化元素吉祥物设计要求吉祥物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趣味相适宜,学生在缺乏文化资源知识支撑的情况下,容易设计出形式主义的吉祥物。在 AI 自动生成设计手段应用模式下,学生基于关键词提取策略,与AI 吉祥物自动生成工具形成自主讨论与交流,根据文化元素的需求,自动生成更多具有可选择的吉祥物设计图,有助于形成对吉祥物创意设计的了解。在“校园吉祥物设计”的任务中,教师让同学们分别结合校史(如本校50 周年校庆)、地方文化(如当地剪纸非遗),提出设计一个有一定文化元素辨识度的吉祥物。通过自然语言“以剪纸形态设计一个一手持书,一穿戴校服的狐狸造型,背景加上校徽的字样设计”,AI 吉祥物自动生成设计软件马上生成不同造型、姿态、色彩、构图的多组吉祥物设计草图,学生可从其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设计草图。
教师曾记录一名学生的设计过程:第一次上手学生能描绘的最简单的动物只是一只狐狸,加上校徽之后显得毫无章法;对比了 AI 的几种方案发现“剪纸风格需要强调线条的统一与白描的效果”,于是调整了狐狸的两只耳朵为剪纸中的常见“如意”之形,以及剪纸中将校徽简化为几何图形的处理方法放入了背景中。为了细节处理,AI 提供“色调平衡”帮助学生发现把狐狸的底色颜色改成橙色会让画面效果与校服中蓝色的颜色对比更加强烈,最终的造型兼具剪纸的镂空感又不失当代风格配色与动态姿态(一个手举的书包在跳跃),比如在运动中展示青春气息。
三、AI 多模态交互优化校园艺术节方案
校园艺术节设计需统筹视觉呈现、活动流程、观众互动等多维度要素,但初中生因缺乏项目管理经验,常出现方案碎片化、可行性低等问题。AI 多模态交互技术可通过虚拟场景模拟、资源智能匹配、冲突预警等功能,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设计思维[2]。例如,在“艺术节主视觉设计”任务中,教师要求学生结合“环保”主题,设计包含舞台布置、宣传海报、互动装置的整体方案。学生首先在 AI 协作平台上输入关键词:“环保主题、可回收材料、沉浸式体验”,系统自动生成包含“废旧塑料瓶灯光装置”“种子纸互动墙”“AR 虚拟森林”等子方案的思维导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海洋生态艺术节”的项目设计,第一次方案的设计方案中,学生希望用 300 个废旧塑料瓶来建构浪涛造型,但是在 AI 场景的模拟环境中发现,此方案在露天风力作用下会发生倾倒,且在搬运环节具有高额成本,因此,在AI 的预警下,学生则转用“模块化塑料瓶网格墙”,每个模块用 10 个固定的塑料瓶镶嵌在木架上,坚固的同时又可以轻易组搭。关于互动环节的设计,AI 给出“AR 垃圾分类互动游戏”方案,即观众用手机扫码海报上的海洋生物后,会弹出垃圾清理虚拟任务,系统会实时显示各班的参与情况和排行榜。
总结:
人工智能辅助的初中艺术绘画创造教学,可以为艺术绘画创造教学搭建“技术—个性化—文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分析学生艺术作品的思维误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绘画技法和创意思维加以定制性教学;通过生成式模型,还可以摆脱以往单一媒介的传统绘画方式,给学生创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绘画情境来拓展绘画新思路,打造出兼具理工思维与人文精神的绘画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冠华.人工智能与工艺美术设计融合[J].天工,2025,(12):54-56.
[2]吴文鹏.人工智能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5,(15):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