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复杂治理场景下公共管理人才能力适应性培养研究

作者

刘玮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面对数字化、风险叠加与治理多元化的复杂场景,传统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主体适应性、协同整合与动态反馈等方面存在显著滞后。本文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从“适应性主体-多主体交互-演化反馈”三重维度重构公共管理人才能力框架,提出动态适配复杂治理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发现:(1)通过模块化课程重组与实时案例映射,可构建“积木式”知识更新机制,强化人才动态环境感知与抗扰动能力;(2)依托多主体决策沙盘与跨界角色沉浸,能够突破组织边界壁垒,激活协同资源的“流”交互效应;(3)引入大数据能力画像与政策仿真推演工具,可建立“实践-评估-演化”非线性反馈闭环,驱动人才能力持续迭代。研究通过数字孪生、智能体建模等技术赋能,构建了“环境扰动输入-主体规则调适-系统结构涌现”的自组织培养生态,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的教育改革方案。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公共管理人才;能力重构;适应性培养;治理现代化;数字赋能

1引言

当前,全球公共治理环境正经历深刻变革,数字化浪潮、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多元利益博弈加剧等趋势,使得传统线性、静态化的治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尤其在新冠疫情、气候危机等“黑天鹅”事件冲击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呈现高度不确定性、跨界性与动态性特征。这要求公共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复杂场景、协调多元主体利益、驾驭非线性系统演变的能力。然而,现有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仍存在显著滞后性。其一,传统培养模式依赖固定知识模块与标准化能力框架,难以适应快速迭代的治理需求;其二,教学实践中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机制设计不足,导致人才系统思维与跨界协作能力薄弱;其三,对数字技术赋能治理创新的教学融合尚处表层,缺乏对数据驱动决策、智能风险预警等新兴能力的深度培养。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视角。该理论强调系统的开放性、主体适应性及演化涌现特征,与复杂治理场景的动态性、多主体交互性高度契合。基于CAS理论重构公共管理人才能力框架,可聚焦三大核心命题:如何通过“适应性主体”培育增强人才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的自主学习与迭代能力?如何借助“多主体协同”机制设计提升跨组织资源整合与冲突化解水平?如何利用“非线性反馈”原理构建动态演化的教学评估体系?这些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推动公共管理教育从“供给导向”向“需求适应”转型,更能为数字时代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本研究立足于CAS理论,旨在构建适配复杂治理场景的公共管理人才能力重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价值。

2基于CAS理论的公共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框架解构

2.1 CAS理论的核心要义与教育适配性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AS)突破了传统系统论的机械还原倾向,将系统演化动力归结为适应性主体(Adaptive Agents)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七大核心特征——聚集(Aggregation)、非线性(Nonlinearity)、流(Flows)、多样性(Diversity)、标识(Tagging)、内部模型(Internal Models)、积木(Building Blocks)——为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启示:

其中,适应性主体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目标导向、规则调整能力的主动适应者,需培养其应对环境扰动的自主决策能力;非线性交互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在治理场景中的协同效应并非简单叠加,需通过教学情境设计模拟利益博弈与冲突化解过程;动态演化机制强调系统演化通过"感知-反馈-学习"循环实现,要求培养过程建立实时动态的评估调整机制。

在公共管理人才能力培养领域的CAS适配性体现为,人才培养系统作为开放子系统,需通过主体适应性学习(微观)与教育系统结构演化(宏观)**的双向互动,实现人才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动态匹配(Holland, 2014)。

2.2 复杂治理场景下人才培养的CAS特征解构

当前公共管理教育系统与CAS理论的耦合缺口体现在三个维度:

2.2.1主体适应性缺失

传统标准化培养模式压制学习者差异性,课程体系更新周期(平均5-7年)远滞后于治理场景变化速度(如数字技术迭代周期<1年),导致人才知识结构固化。

2.2.2多主体协同断裂

高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主体存在"制度孤岛",实践教学多停留在参观考察层面,未能构建跨组织知识共享的"流"通道。

2.2.3反馈机制单向化

现有评估体系侧重考试成绩等线性指标,缺乏对人才政策执行力、危机研判力等复杂能力的非线性评价工具。

2.2.4CAS视角的诊断

系统未形成"刺激-反应"规则下的自组织学习生态,主体间交互未产生促进能力涌现的"黏着(Sticking)效应"。

2.3 公共管理人才能力框架的CAS重构维度

基于CAS的"主体-规则-环境"交互模型,构建三维度能力重构框架。“主体-规则-环境”交互模型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强调公共管理人才(主体)在动态治理场景(环境)中通过适应性规则调整实现能力升级。主体基于环境反馈(如政策突变、多元利益冲突)激活内部知识模块(如危机处置经验),调整决策规则(如协同优先级、资源分配逻辑);同时,主体间的非线性交互(如跨部门博弈)催生新规则,进而反作用于环境,推动系统演化。该模型突破了传统单向培养逻辑,通过三者持续互动形成“感知-调适-涌现”的动态闭环,使人才能力与复杂治理需求实现协同进化。

3 CAS理论下公共管理人才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

3.1 动态适应能力:基于"适应性主体"的自主学习体系培养

从CAS理论角度可映射出,以主体的"刺激-反应规则"(Stimulus-Response Rules)为核心,强化人才对复杂环境的感知、反馈与迭代能力。对于具体培养内容设计,一是从动态知识更新机制层面。课程模块化与动态重组将传统学科课程拆解为“危机治理”“数字政务”“协同决策”等可插拔能力单元(积木块),通过智能推荐系统(如基于治理热点的关键词匹配)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二是案例库实时迭代。构建覆盖自然灾害、舆情危机等场景的动态案例库,嵌入地方政府真实决策数据流(如某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多阶段会议记录),要求学生基于新信息流调整策略。三是抗扰动能力训练。进行压力情境模拟,设计“决策时间压缩”实验,例如在模拟城市内涝应急中,将原本72小时的处置流程压缩至3小时,迫使学生在信息不全、资源约束下快速适应规则突变。跨界知识迁移,引入其他复杂系统(如生态系统恢复、金融风险传导)的演化模型,训练学生提炼跨领域适应性规律。

基金来源: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CAS的乡村卓越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三位一体”为主轴HNJG-2021-0082

作者简介:刘玮,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