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张然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优化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指导。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能塑造其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核心力量,在劳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深入研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辅导员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对其内涵与价值认识不深刻。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与就业,忽视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同时,学校对辅导员劳动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明确指标与激励措施,导致辅导员积极性不高。
(二)教育形式单一
劳动教育形式单一,源于辅导员创新意识欠缺,对新时代学生特点与需求研究不足。设计活动时,未结合专业特色与学生兴趣,活动吸引力低。此外,学校劳动教育资源投入有限,无法支持多样化活动开展。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全员育人:构建多元协同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1.提升辅导员劳动教育意识与能力
学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与交流。定期组织劳动教育专题培训,邀请专家、优秀辅导员分享经验与案例,解读政策文件与理论知识,提升辅导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鼓励辅导员参加学术研讨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建立辅导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其在实践中提升指导能力。通过培训与实践,使辅导员深刻认识劳动教育重要性,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成为劳动教育的行家。
2.联动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与家长力量
构建以辅导员为核心,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知识与技能,如机械制造专业教师讲解生产工艺操作规范等。企业导师定期进校园,举办讲座、指导实践,分享行业劳动标准与经验。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学生基本劳动习惯,言传身教传递正确劳动价值观。辅导员统筹协调各方,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明确职责,共同制定劳动教育计划,形成育人合力。
(二)全过程育人:将劳动教育贯穿高职学生学习生涯
1.入学适应期:强化劳动观念与习惯养成
在学生入学初期,辅导员通过入学教育融入劳动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劳动教育基地、校史馆,了解学校劳动教育传统与优秀毕业生事迹,激发兴趣。开设劳动教育基础课程,讲解劳动价值、意义与规范,树立正确观念。在日常管理中,注重习惯养成,如严格宿舍内务管理,组织内务整理比赛;安排班级值日,明确学生职责,增强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
2.专业学习期:深化专业劳动技能培养
进入专业学习阶段,辅导员与专业教师配合,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专业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专业劳动实践项目,如计算机专业开展编程实践、护理专业进行临床护理实训。辅导员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学习兴趣小组。
3.毕业实习期:加强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
毕业实习阶段,辅导员与企业导师合作,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就业指导。企业导师在实习岗位上进行现场劳动指导,传授职业技能、流程与规范,培养职业道德。辅导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学生沟通,了解实习情况,解决问题。开展职业素养讲座、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规划、面试技巧与职场沟通能力。组织实习经验分享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顺利实现角色转变。
(三)全方位育人: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1.结合思政教育,强化劳动价值观引领
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劳动教育专题,讲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举办劳模事迹分享会、劳动主题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劳模精神,激发劳动热情。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劳动教育知识与劳模事迹,营造浓厚氛围,使劳动价值观深入人心。
2.融入社会实践,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如社区义工、环保活动等,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提升实践能力。结合专业开展实习实训,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锻炼劳动技能。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拓展劳动教育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3.利用校园文化,营造浓厚劳动教育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劳动教育。举办劳动文化节,设置劳动技能展示、劳动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劳动元素,如设立劳动模范雕塑、劳动文化长廊等,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将劳动表现纳入评选标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劳动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且任重道远的工作。从全员育人的视角出发,构建起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导师与家长多元协同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突破了以往劳动教育师资单一的局限,各方力量得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且多元的劳动教育体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合力。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推动高职教育事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助力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参考文献:
[1]余开业.基于内化视角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2,(8).
[2]高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培养体系的建构[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