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 + 科研项目 + 实践平台 + 学科竞赛”四轮驱动下的经管类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吴美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引言:
课程群建设是指学校为完善特定素养结构或能力目标,打破单门课程的孤立性,将若干门逻辑相关、内容互补的多门课程,进行系统整合与重组,形成结构化、层次化的课程集群。课程群建设也成为目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课程间的协同优化,可以实现“ 1+1>2 ”的整体育人效果。
经管类专业课程包含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关联课程,经管类专业通过整合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关联课程建设专业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建设模式可以打破传统单科教学的割裂状态,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网络。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目标聚焦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其核心目标体系涵盖价值素养、知识结构、能力塑造及发展潜力四个维度。目前经管类专业大多数的课程建设是局限于单打独斗的课程建设模式,没有形成课程群建设,对于教师来说不利于课程协作,对于学生来说不利于能力提高,师生受益面均相对有限。在实践中如大学生挑战杯、电子商务竞赛、统计调查大赛等赛事中的实践运用,往往不是某门课程的单独运用,而是这些相关课程所形成的课程群知识的综合运用。基于此,本文以本校经管类专业实际以及经管类专业课程群教学实践运用实际为研究对象,提出经管类专业课程群“课堂教学+科研项目+实践平台 +⋅ 学科竞赛”四轮驱动下的经管类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设想。
1、改革创新设计与实践
(1)整合课程建立专业课程群,发挥协同驱动共享
经管类专业通过整合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关联课程建设专业课程群,推动经济管理教育从知识灌输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型,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具体改革思路如下:一是强化课程间的逻辑衔接,诸如建立大财务课程群,从基础会计学到财务管理到投资理财学进行递进式课程群教学,避免内容重复;二是相关课程群模块化教学与设计,通过"基础理论+行业案例+模拟实训"进行模块化教学与设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三在互联网新生态下紧密结合诸如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需求,及时更新相关课程群教学内容。
(2)注重专业课程群的价值引领,形成品牌课程示范效应
经管类专业课程群长期以来一贯重视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教学成果。本校经管类专业课程在2018 年就建立了校级思政教学团队,2022 年获批公管省级课程教学示范基地,开展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其中有多门课程列入省部级示范建设课程。以公管省级课程教学示范基地、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等素质培养平台为主要载体,对标新文科建设对人才素养的要求。本校经管类课程群在专业课程建设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一些品牌课程、产生示范效应,拟进一步通过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利用平台推进创新性教学,强化四轮驱动式育人成效
基于新文科建设要求,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经管类所在的人文与管理学院进行了20 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坚持立足地方、面向行业、服务社会。以“立德树人”培养经管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目标,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科研项目 + 实践平台+学科竞赛”四轮驱动式的学生培养体系,构建人文与管理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四轮驱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目前本校人文与管理学院建立了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拥有 “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基地”、“经济管理案例竞赛基地”、“公共管理案例竞赛基地”、“统计调查设计竞赛基地”4 个省级学科竞赛基地,同时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分别开设学术创新实验班。学院以学科竞赛为平台推进创新性教学。课赛一体,将课程作业直接转化为"挑战杯""互联网 +′ 等赛事作品;实施"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制度,竞赛获奖可置换课程学分。通过“课堂教学+科研项目 + 实践平台 + 学科竞赛”四轮驱动式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强化实践,实现成果转化。通过学科竞赛,科研参与,利用学科竞赛,科研参与反哺教学,进一步增强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2、已取得的成绩:
(1)师资建设水平提高
近几年来本校经管类教师获得了多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多部,其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在高校的经管类专业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按照关联课程建立了多个专业课程群建设团队,包括大财务课程群团队、模块化教学群团队、学术创新教学团队。团队的教师有 90% 获得校级优秀授课教师。其中有 1 个团队为学校第一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 个团队为省级基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建设和评选出8 个省级一流示范课程、3 个校级金课示范课程。
(2)育人成效显著
近几年来,团队利用经管类“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基地”、“经济管理案例竞赛基地”、“公共管理案例竞赛基地”、“统计调查竞赛基地”4 个省级学科竞赛基地,吸引了学校近一半的学生参与,学科覆盖面涉及全校各个专业,学科间融合、互哺作用明显,经管类专业对其他非经管类专业产生了学科外溢效用。近几年来,学生获得省部级及国家级奖项不断创新高,学生的素质素养显著提高。
(3)成果有效落实并转化
成果理念融入学院政策文件制订、学术创新实验班设立并有效落实,实现成果转化,建立了“课堂教学+科研项目+实践平台+学科竞赛”四轮驱动式育人模式,并应用于经管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体系。
3、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经管类专业课程群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但课程建设与改革本身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总体来看,经管类专业课程群建设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专业课程群建设规范度不够高
专业课程群建设服务于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群建设通过系统性课程整合与资源优化,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本校经管类专业专业课程群建设为了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方面经历了多轮次的教改与实践,育人成效显著,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健康中国”和“健康浙江”大战略对相关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的依托性和专业联系还不够紧密,在围绕“新医科”打造“新文科”的专业建设方面和专业课程群建设方面均亟待加强。
(2)教学资源示范度不够强
近几年经管类专业课程群在学校培育“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的有利契机下,进行的全方位,多方面的专业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在“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均取得一系列教学成果,目前经管类专业课程有校级课程群教学团队、省级课程教学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建设课程,但尚没有足够影响力的国家级的教学资源,不利于扩大本专业的全国影响力。
(3)四轮驱动式育人成效有待优化
经管类是以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目标,目前本校经管类所在的人文与管理学院构建本科教育教学“四轮驱动”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课程群建设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现有“四轮驱动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经管类专业课程群教学模式创新仍有较大优化空间,在教学特色化建设方面力度仍需继续聚焦。
参考文献:
[1]张营营, 叶继红等.基于“四轮驱动模式”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24, 33(1): 44-49.
[2]王维国, 徐健等.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数智化升级与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 2022(3): 7-9.
[3]侯丽华. 基于OBE 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116-120.
本文为 2024 年教学学术研究项目(BXS2400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美珍,女,1972.05 出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