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隧道管片施工精度控制与偏差预警研究
沈雪杰
上海城建隧道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814
引言
隧道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和畅通。隧道管片的施工精度是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稳定和持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传统的隧道管片施工方法往往存在施工精度难以保证、偏差无法及时预警等问题,尤其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这些问题更为突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BIM 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因其可视化、协同化和高效的数据管理能力,逐渐应用到隧道施工中。BIM 技术的引入为隧道管片施工精度控制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偏差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BIM 技术在隧道管片施工中的应用现状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隧道管片施工中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施工的精度与效率。通过建立虚拟的三维模型,BIM 技术能够集成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阶段的数据,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支持。在隧道管片施工中,BIM 技术不仅用于管片的精确设计,还能帮助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施工方案优化。通过三维建模,施工单位可以准确地模拟管片安装过程,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和延误。
在施工过程中,BIM 技术能够实时跟踪管片的安装进度与位置,确保安装精度,及时发现偏差,并根据实时数据进行精度控制。通过与实时监控设备的数据对接,BIM 技术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偏差进行预警,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管片安装的质量符合设计标准。此外,BIM 还可以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虚拟仿真,帮助施工团队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施工中的资源浪费,提升施工效率。
总体而言,BIM 技术在隧道管片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精度,确保了质量,还通过提前识别和预防施工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风险,推动了施工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隧道管片施工精度控制的关键要素
隧道管片的施工精度直接关系到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精度控制不仅包括管片的安装位置和姿态,还涉及接缝的平整度、管片之间的间隙等关键因素。在传统的隧道施工中,施工精度主要依赖于人工测量和经验判断,这不仅工作量大,还容易受到操作人员的技能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确保精度的准确性。随着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施工方法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BIM 技术通过建立详细的三维模型,可以准确模拟隧道管片的安装过程,并在施工前进行优化。通过对管片安装顺序、方法和位置的仿真,BIM 技术能够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解决方案,从而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得到充分考虑。在施工过程中,BIM 技术结合传感器、实时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控系统,能够动态监测实际施工数据与设计模型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实时反馈进行修正,确保管片的安装位置和姿态与设计模型高度一致。
此外,BIM 技术还能够精确控制管片接缝的平整度和管片之间的间隙,实时跟踪管片的安装精度,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通过对每个管片的精确安装位置、姿态和间隙进行控制,BIM 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精度,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确保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BIM 技术的引入使得隧道管片施工的精度控制更加科学和高效,为隧道工程的质量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隧道施工偏差的识别与预警机制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设备精度不足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难免会出现施工偏差。常见的偏差类型包括管片位置偏差、垂直度偏差、圆度偏差等。这些偏差如果不及时发现并纠正,将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传统的偏差识别主要依赖人工测量,存在着检测周期长、误差较大、无法实时监控等问题。BIM 技术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测,BIM 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偏差,并进行实时预警。具体而言,BIM 技术通过与隧道施工中的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设备相结合,实时采集管片的安装数据,与预设的三维模型进行比对。一旦发现偏差超出允许范围,系统能够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提示施工人员采取纠正措施。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大偏差的风险,还能确保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
四、BIM 技术与偏差预警系统的协同作用
在隧道工程建设中,隧道管片施工精度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隧道的质量、安全与使用寿命。为实现更精准的施工控制,BIM 技术与偏差预警系统的协同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在隧道施工现场,结合 BIM 技术的偏差预警系统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的数据采集网络。激光扫描仪、全站仪、沉降监测仪等多种先进传感器与设备各司其职,实时、精准地采集隧道管片的位置信息、姿态信息以及周边环境数据。这些海量且精确的数据如同“神经末梢”,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源源不断地传输至系统。随后,系统将这些实时采集的数据与预先构建的 BIM 模型中的理论数据进行深度对比分析。这一过程犹如为施工精度进行“全面体检”,任何细微的偏差都无所遁形。系统能够自动、迅速地检测出位置偏差、倾斜度偏差等各类问题,并根据预先设定的严格标准,及时发出清晰明确的报警信号。
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这些报警信号就是调整施工方案的“行动指南”。依据系统的提示,他们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所在,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保隧道管片施工始终沿着精准的轨道推进。
通过 BIM 技术与偏差预警系统的紧密协作,不仅显著提高了隧道管片施工的精度,更为偏差的早期发现和及时纠正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力推动了隧道工程建设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五、结论
基于 BIM 技术的隧道管片施工精度控制与偏差预警研究表明,BIM 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建立详细的三维模型,可以精准控制隧道管片的施工精度,并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比对,及时发现施工偏差,进行预警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有效保障了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然而,BIM 技术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采集设备的精度问题、系统集成的复杂性等。未来,随着 BIM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隧道施工中的精度控制与偏差预警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隧道工程的高效施工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伟.青岛地铁 X 号线盾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4.
[2]焦磊.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内部预制结构高效安装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4.
[3]陈梦影.紧邻地铁车站基坑共用咬合桩支护可行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24.
[4]高翠.地铁盾构下穿既有铁路施工技术及风险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23.
[5]高宗贤.小半径曲线盾构施工土岩复合地层变形规律及掘进参数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3.
[6]吴思桐.富水砂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