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王军
37030219861215051x
摘要: 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入探究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对建筑工程全方位的影响效果。剖析传统建筑材料弊端,阐述绿色建筑材料内涵与分类,详述在建筑结构、围护、装饰装修各环节应用策略,从节能环保、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多维度量化分析效果,探讨面临挑战与应对,旨在推动建筑工程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压力日增的背景下,绿色建筑材料成为建筑工程变革的关键力量。其应用不仅契合环保理念,更从多方面重塑建筑品质,对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升居住舒适度意义重大,是建筑迈向绿色未来的基石,引领建筑工程领域新走向。
二、传统建筑材料的弊端剖析
(一)高能耗与高污染生产
传统建材如水泥、黏土砖,生产过程耗能巨大。水泥生产需高温煅烧石灰石,消耗大量煤炭,释放巨量二氧化碳,是碳排放 “大户”;黏土砖烧制毁坏耕地,且窑炉燃煤污染空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严重,生态代价高昂。
(二)资源不可持续利用
部分材料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如天然石材过度开采致山体破坏、生物栖息地丧失,珍贵石材资源濒临枯竭;钢材炼制大量消耗铁矿石,长期大规模需求使资源供应趋紧,威胁资源长期稳定供应根基,不利于代际公平。
(三)建筑性能局限
传统材料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欠佳。普通墙体材料冬季热量散失快,夏季外界热量易传入,致建筑能耗攀升用于采暖制冷;门窗隔音差,外界噪声干扰室内宁静,影响居住办公舒适度,无法满足现代建筑对高性能的追求。
三、绿色建筑材料的内涵与分类阐释
(一)内涵
绿色建筑材料指在全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加工、运输使用到废弃处理,对环境负面影响小,资源利用率高,且能满足建筑功能、安全、美学等需求,具备节能、环保、低碳、可再生特性的建筑材料。
(二)分类
1.可再生材料
以生物质材料为代表,如竹子、秸秆纤维板。竹子生长迅速,三至五年成材,力学性能优良,可加工成结构用材、装饰板材,加工能耗低;秸秆纤维板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焚烧污染,制成隔墙板、吊顶板,保温隔音,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回收再利用材料
涵盖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废弃玻璃再生制品。再生钢材以废旧钢铁回炉重炼,大幅削减铁矿石开采与原生炼钢能耗;再生混凝土破碎废弃混凝土块作骨料,减少建筑垃圾处置,用于基础、非承重结构,经济环保,降低对新资源依赖。
四、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各环节的应用策略
(一)建筑结构应用
1.主体结构材料革新
采用高性能绿色混凝土,如掺加工业废渣(矿渣、粉煤灰)的混凝土,提升强度同时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碳排放;推广应用竹材、再生钢材构建轻型木结构、钢混组合结构,发挥竹材韧性与钢材可回收优势,打造稳固且环境友好的建筑骨架。
2.基础材料优化
在地质条件允许下,以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地基,替代部分砂石料,减少开采运输;桩基础选用预制混凝土桩或钢管桩,工厂化生产质量可控,施工便捷高效,降低现场湿作业污染,保障基础承载可靠。
(二)建筑围护应用
1.墙体材料升级
外墙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一体化板材,前者轻质保温,后者集保温、隔热、防护于一体,减少热桥效应,稳定室内温度,降低空调采暖能耗;内隔墙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秸秆纤维板,安装便捷、隔音防火,灵活划分空间。
2.门窗材料改进
选用断桥铝窗框搭配中空玻璃、低辐射玻璃,窗框断桥设计阻断热量传导,中空玻璃隔热隔音,低辐射玻璃夏季反射太阳热辐射、冬季允许室内热量滞留,提升门窗节能性能,营造舒适室内环境。
五、绿色建筑材料应用的效果分析
(一)节能环保效果
1.能源消耗降低
建筑采用绿色保温隔热材料,外墙、屋面保温性能提升,室内外热量交换减缓,空调、采暖系统运行时间缩短,能耗显著降低。经模拟测算,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建筑冬季采暖能耗可降 30% - 40%,夏季制冷能耗减少 20% - 30%,助力建筑节能达标。
2.碳排放减少
绿色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低,如再生钢材相较原生钢材吨钢碳排放削减 50% - 60%;建筑运行因能耗下降,碳排放同步降低,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大规模应用绿色建材可使建筑碳排放削减 40% - 60%,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二)建筑质量提升效果
1.耐久性增强
绿色建材多经优化设计与严格质量控制。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抗裂性能优,减少结构病害;防腐防锈处理的再生钢材确保结构长期稳定,建筑使用寿命延长 10 - 20 年,降低全生命周期维修成本,保障资产长效价值。
2.性能优化
新型门窗材料隔音、隔热、采光性能卓越,提升室内环境品质;环保涂料、集成墙面等装饰材料化学稳定性强,不易褪色、起皱,持久保持美观,满足使用者对舒适、美观居住办公环境的追求。
六、绿色建筑材料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一)认知与推广障碍
1.认知不足
部分业主、开发商对绿色建材性能、优势了解有限,受传统观念束缚,担忧质量、成本,偏好传统材料,阻碍绿色建材市场拓展,如新建住宅项目仍大量选用普通门窗,忽视节能潜力。
应对策略:加强宣传推广,举办绿色建材展览、技术研讨会,利用媒体科普优势,展示应用案例,提升行业与公众认知度,消除误解,激发市场需求。
2.市场推广难
绿色建材企业营销渠道窄、品牌影响力弱,产品进入市场受阻。新品牌新型号材料认证周期长、推广费用高,与传统建材巨头竞争艰难,如小众环保涂料难进大型建材卖场,制约应用普及。
应对策略:行业协会搭建平台,组织供需对接活动;企业创新营销,线上线下结合,强化品牌建设,与建筑设计、施工单位深度合作,以示范项目带动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技术与标准困境
1.技术不成熟
部分新兴绿色建材技术仍处研发改进阶段,性能不稳定,如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用于建筑密封胶,耐候性、粘结强度有待提升;生产工艺复杂,成本居高不下,制约大规模生产应用,影响建筑选用。
应对策略:加大科研投入,产学研联合攻关,优化技术工艺;建立中试基地,加速成果转化,在实践中完善技术,待成熟后推广,确保建筑使用可靠材料。
2.标准规范滞后
现有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对绿色建材应用规定笼统,缺乏量化指标与配套验收标准,如新型保温装饰一体板安装工艺标准不明,质量验收无据,导致设计施工无所适从,影响推广应用。
应对策略:主管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加快标准制定修订,细化应用要求、检测方法;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制定地方标准,为全国规范完善积累经验,保障绿色建材规范应用。
七、结论
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虽面临挑战,但借认知提升、技术攻关、政策扶持、产业协同之力,突破重重难关,必将推动建筑工程全面绿色转型,为人类营造环保、舒适、经济的建筑空间,开启建筑新纪元。
参考文献
[1] 秦国举. 绿色建筑材料及施工技术在建筑节能工程中的应用[C]//2024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4:1-4.
[2] 辛星.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2024,20(9):31-33. DOI:10.3969/j.issn.1673-0038.2024.09.011.
[3] 孙杰. 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20(2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