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孙红梅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一、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校园内人员众多,涵盖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活动多样,这使得高职院校面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多种突发事件威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若应急管理系统无法高效运转,将对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以及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优化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迫在眉睫,对维护校园安全、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概述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初步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涵盖火灾、地震、食物中毒、校园暴力等场景。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部分学校还配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如灭火器、急救药品、应急照明设备等。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提升师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存在问题
1.预警机制不完善
信息收集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人工巡查、门卫报告等传统方式,对社交媒体、网络舆情等新兴信息源利用不足,难以全面、及时获取潜在风险信息。
风险评估能力弱: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和专业人才,对收集到的信息无法准确分析评估,导致预警滞后或不准确,无法在突发事件萌芽阶段及时察觉。
1.决策指挥系统不顺畅
指挥协调不畅: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成员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沟通不畅,易出现多头指挥或推诿责任现象,影响应急处置效率。
决策科学性不足:决策过程往往基于经验,缺乏实时数据支持和专家咨询, 难以根据突发事件实际情况迅速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
1.资源保障体系不健全
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应急物资种类不全、数量不够,且缺乏定期更新和维护机制,关键时刻部分物资无法正常使用。
应急人力资源短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匮乏,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应急救援培训比例低,应急处置时难以形成有效救援力量。
1.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缺失
校内信息传递缓慢: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在学校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传递存在延迟,导致部分师生无法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影响应急响应。
校际及与外部机构合作不畅:高职院校之间、学校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周边社区等缺乏常态化信息共享与合作机制,无法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实现资源共享、协同作战。
三、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一)优化预警机制
1.拓宽信息收集渠道
构建多元信息采集网络:整合校园监控系统、传感器网络、社交媒体监测平台等,实现对校园安全信息全方位、实时采集。例如,利用智能烟雾传感器监测火灾隐患,通过社交媒体舆情监测软件捕捉校园不稳定因素。
鼓励师生参与信息报送: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师生发现安全隐患、异常事件时及时通过专门的手机应用程序或热线电话报告,形成全员参与的信息收集氛围。
1.强化风险评估能力
引入科学评估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风险评估模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预测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培养专业评估人才:选派相关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或与高校应急管理专业合作,培养一批懂技术、会评估的专业人才,提升风险评估准确性和专业性。
(二)完善决策指挥系统
1.明确指挥协调职责
制定详细职责清单:对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职责进行细化,明确在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中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流程,避免职责不清问题。
建立指挥协调平台:搭建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指令快速下达,确保指挥协调高效顺畅。
1.提升决策科学性
建立数据支持系统:收集整理校园基础数据、历史突发事件数据、应急资源数据等,建立应急管理数据库,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据分析,为不同突发事件提供决策参考方案。
组建专家咨询团队:邀请应急管理、消防、医疗、法律等领域专家组成咨询团队,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视频会议、在线咨询等方式,为决策提供专业意见,确保决策科学合理。
(三)健全资源保障体系
1.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优化物资储备结构: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常见突发事件类型,合理确定应急物资种类和数量,重点储备火灾扑救、医疗急救、生活保障等物资,并定期更新和补充。
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调配、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实现物资信息实时查询和动态更新,确保物资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供应。
1.强化应急人力资源建设
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定期组织教职工和学生参加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火灾逃生、心肺复苏、灭火器使用等,提高师生自救互救能力。对部分有意愿、有能力的师生进行专业应急救援培训,组建校园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加强与外部救援力量合作:与当地消防、医疗、公安等专业救援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定期开展联合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获得外部专业救援支持。
(四)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
1.畅通校内信息传递渠道
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利用校园广播、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校内网站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师生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和应急处置进展。建立信息审核发布制度,确保信息准确、权威。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鼓励师生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设立专门的反馈邮箱、电话热线等方式,及时收集师生反馈信息,以便调整优化应急处置措施。
1.加强校际及与外部机构合作
建立校际应急管理联盟:与周边高职院校建立应急管理联盟,定期开展经验交流、资源共享、联合演练等活动,共同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加强与外部机构信息共享: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周边社区、企业等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外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在应急处置中实现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例如,与当地卫生部门共享疫情防控信息,与社区合作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四、结论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乎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切身利益。通过完善预警机制、优化决策指挥系统、健全资源保障体系以及建立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应急管理系统,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科学处置,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影响,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同时,政府、社会各界也应给予高职院校应急管理工作更多支持和关注,共同构建校园安全防护网。
参考文献:
[1]苏晓丽,徐云慧.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 [J].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24 (04): 93-97. DOI:10.19712/j.cnki.jsjyxb.2024.04.017.
[2]金秋平. 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4, 26 (07): 81-87.
[3]俞静芝. 高职类院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探究[N]. 科学导报, 2023-07-14 (B02).
[4]梁烨滋.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 2023. DOI:10.27283/d.cnki.gsxcc.2023.000272.
[5]丁璐. 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优化路径分析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 (29): 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