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用远红外贴在暖宫、产后子宫恢复、痛经及缓解月经不调等方面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

林其仁

泸州市中医院

引言:月经不调、痛经、体质虚寒及产后子宫恢复不良是女性常见的功能性问题,常表现为小腹寒凉、月经紊乱、乏力等,影响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传统治疗多以药物或热敷为主,疗效受限依从性较低。近年来,物理疗法逐渐受到关注,其中远红外贴因其持续温热、促进血液循环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妇科相关症状的辅助治疗。医用远红外贴结合远红外辐射可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寒凝血滞,具有暖宫止痛、促进子宫恢复、调理月经等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5 年 2 月至 5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 158 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 79 例。试验组年龄 22~45 岁,平均年龄( 33.4±5.9 )岁;对照组年龄 23~44 岁,平均年龄( 32.9±6.1 )岁,两组年龄及病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筛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诊断为宫寒、痛经、月经不调或产后子宫恢复不良的女性患者。

(2)年龄 18~45 岁,病情稳定,能配合治疗。

(3)具备基本沟通能力及依从性。

(4)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并接受随访。

1.2.2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衰竭等重大疾病者。

(2)妊娠期妇女或近期有妊娠计划者。

(3)对远红外理疗或相关材料存在过敏或明显不良反应者。

(4)体质极度虚弱或局部皮肤存在破损、感染、溃疡等情况。

1.3 方法

本研究于 2025 年 2 月至 5 月期间开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法,将 158 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79 例。试验组使用吉林省国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远红外贴(吉械注准 20252090078),每日贴敷 1~2 次,每次 4~6 小时,连续干预 4 周;对照组采用普通暖宫贴进行干预,每日贴敷 1~2 次,连续干预 4 周。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建议、生活方式调整及经期注意事项等基础健康指导[1]。研究团队需定期随访,重点观察患者在暖宫、产后子宫恢复、缓解痛经及月经不调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并记录局部血液循环状况、经期症状变化、子宫恢复情况及相关不良反应。结合统一评价标准实施疗效评估,并统计分析干预效果,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差异[2]。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1)血液循环改善:结合局部温度变化或血流评估,观察远红外贴对下腹部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

(2)痛经与宫寒缓解情况:采用疼痛评分量表(VAS)评估干预前后腹痛程度、持续时间及宫寒相关不适的变化。

(3)产后子宫恢复:使用 B 超观察子宫体积、位置及恶露排出情况,评估远红外贴对子宫恢复速度的影响。

(4)月经周期与经量变化:记录治疗前后月经周期规律性、经量变化等,判断对月经不调的改善效果。

(5)体质虚寒症状改善:结合问卷调查,观察四肢冰冷、乏力等虚寒表现的变化程度。

(6)总有效率评价:本研究中,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是指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相关指标好转超过 50% ;有效是指患者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相关指标好转达到 25%~50% ;无效是指患者的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 Ψ=Ψ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 。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 SPSS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以率和例数表示,采用 xi 2检验,若果 P<0.05 ,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液循环改善情况

试验组在改善下腹部血液循环方面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局部温热感增强,虚寒症状缓解更快,血流改善效果更明显。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见表 1,表明医用远红外贴具有良好的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表 1.两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评分( ,单位:分)

2.2 两组患者宫寒与痛经缓解情况

试验组在缓解宫寒及痛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第 2 周和第 4 周,试验组患者腹部寒冷感减轻更快,疼痛评分显著下降( P<0.05 ),见表 2 。结果表明,医用远红外贴对改善体质虚寒、缓解痛经具有良好效果。

表 2.两组患者宫寒与痛经评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患者产后子宫恢复再就诊率

试验组产后 30 天内因子宫恢复不良而再就诊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3AA 结果显示,医用远红外贴有助于加快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并发问题。

表 3.两组患者产后子宫恢复再就诊率及时间分布

2.4 两组患者月经周期与经量变化

试验组在改善月经周期规律性和经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周期更稳定,经量趋于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4 说明医用远红外贴对缓解月经不调具有良好效果。

表 4.两组患者月经周期与经量变化比较

2.5 两组患者体质虚寒症状改善情况

试验组在四肢发凉、畏寒等体质虚寒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寒冷感减轻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5 说明医用远红外贴可有效改善虚寒体质。

表 5.两组患者体质虚寒症状评分比较 (Φx±s-

2.6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1.14%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70.89%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6

表 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n(%)]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医用远红外贴可有效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在暖宫、产后子宫恢复,缓解月经不调、体质虚寒、腹部受寒引起的痛经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试验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明显,宫寒和痛经症状缓解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1.14% )显著高于对照组( 70.8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产后子宫恢复方面,子宫缩复快、恶露排出顺畅再就诊率较低[3]。月经周期逐渐规律经量恢复正常,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4]。远红外贴借助稳定释放热能改善局部微循环,具有较好的安全性[5]。综上所述,医用远红外贴在暖宫、产后子宫恢复,缓解月经不调、体质虚寒、腹部受寒引起的痛经等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在女性常见功能性疾病的康复干预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 李彤华. 医用远红外止咳凝胶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 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 [J].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25, 31 (01): 78-82.

[2]杜福映, 张花美, 王晨晓, 吴长岩, 张丽莹, 万敏, 沈永. 远红外贴中 16 种非法添加药物的识别与含量测定 [J]. 药物分析杂志, 2022, 42 (02): 329-334.

[3]程启翔, 纪波波, 李明. 远红外理疗贴穴位敷贴联合声治疗干预特发性耳鸣临床观察 [J]. 光明中医, 2020, 35 (14): 2185-2187.

[4]邱运华, 宋晓耘, 杨剑锋, 郑金州, 余奎, 周细秋. 远红外贴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J]. 西部中医药, 2020, 33 (03): 123-125.

[5]王燕, 王巨才, 王康俊. 远红外痛经理疗贴治疗妇科疾病 120 例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 (05): 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