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郑海荣
身份证号码:320924198707124826
引言
市政路桥工程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关乎城市交通运行与居民生活质量。其施工环境复杂,常面临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交错等难题,且对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要求严苛。
1 市政路桥施工特点
市政路桥施工处于城市复杂环境之中,呈现出诸多显著特点。施工场地受限是突出问题,城市中建筑密集、道路狭窄,施工区域往往被既有设施环绕,大型设备进场与材料堆放面临诸多阻碍,需精心规划场地布局以保障施工有序开展。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城市地下可能存在软土、岩层、溶洞等不同地质状况,给基础施工带来极大挑战,需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采用针对性基础处理技术确保路桥稳定性。周边环境影响大,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粉尘会干扰周边居民生活,且城市交通流量大,施工需兼顾交通疏导,避免造成交通瘫痪。工期要求严格,市政路桥作为城市交通枢纽,早完工一天就能早一天发挥效益,需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优化施工流程。质量标准高,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安全与居民出行体验,从原材料选用到各施工环节操作,都要严格遵循规范标准,进行全方位质量管控,以打造经久耐用的市政路桥工程。
2 市政路桥施工技术面临的挑战
2.1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适配难题
市政路桥施工常遭遇复杂地质状况,如软土地基、岩溶地层、断层破碎带等。软土地基承载力低、压缩性高,易导致路桥沉降不均,影响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岩溶地层存在溶洞、溶沟,处理不当会引发地面塌陷。断层破碎带地质结构不稳定,给桩基施工带来极大困难。应对这些地质问题,需开展详尽的地质勘察,获取准确地质参数。依据勘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技术,如对软土地基采用换填、强夯、水泥搅拌桩等方法加固;对岩溶地层进行注浆填充、跨越处理;对断层破碎带采取加固防护、优化桩基设计等措施。但不同地质条件技术适配难度大,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技术方案科学合理、经济可行。
2.2 城市环境限制下的施工空间与技术选择
市政路桥施工处于城市环境中,周边建筑密集、交通繁忙、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施工场地狭窄,大型设备进场与材料堆放受限,影响施工效率与进度。交通疏导压力大,施工期间需保障城市交通基本畅通,避免造成交通拥堵与瘫痪。地下管线涉及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多个部门,施工易对其造成破坏,引发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在此情况下,需合理规划施工空间,采用小型化、灵活化的施工设备与工艺。加强与交通、管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详细的交通疏导方案与管线保护措施。运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准确掌握地下管线位置与走向,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2.3 高标准质量要求下的技术精细管控
市政路桥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质量要求严格,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安全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从原材料质量把控到各施工环节操作,再到成品质量检测,都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标准。混凝土浇筑需控制好配合比、浇筑速度与振捣质量,确保结构密实、强度达标。钢结构焊接要保证焊缝质量,无裂纹、气孔等缺陷。路面施工需注重平整度与压实度,提高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实现高质量施工,需加强技术精细管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质量责任。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交底,提高其质量意识与操作技能。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打造优质市政路桥工程。
3 市政路桥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3.1 施工材料质量全流程管控
市政路桥工程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需建立“源头把控-过程监管-结果追溯”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材料采购阶段,优先选择与具备资质认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例如某市建设局在吴泾路一期工程中,对沥青、水泥等主材实施“三验三检”制度,即出厂检验、进场复验、使用前抽检,确保材料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材料存储环节,需根据材料特性规划专用堆放区,如钢筋采用防雨棚架存放,水泥设置防潮隔层,砂石料场硬化处理并设置排水坡度。施工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材料使用动态追踪,例如采用二维码标签绑定材料批次信息,扫描即可获取检测报告与使用记录,某跨江大桥项目通过该技术将材料误用率降低至 0.3% 以下。验收阶段,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关键材料进行平行检验,重点核查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等指标,确保材料质量全程受控。
3.2 关键工序技术参数精准控制
市政路桥施工涉及深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高风险工序,技术参数偏差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以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例,需严格控制桩位偏差 ≤50mm 、垂直度偏差≤1%、沉渣厚度≤50mm 等核心指标。某城市高架桥项目通过全站仪实时监测钻机对中与垂直度,采用泥浆比重计动态调整护壁泥浆性能,最终成桩合格率达 99.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则需重点控制温度应力,某跨海大桥承台浇筑时,通过埋设冷却水管、分层浇筑(每层厚度 ≤1.5m⟩ )、覆盖保温棉被等组合措施,将内外温差控制在 25∘C 以内,有效避免裂缝产生。
3.3 智能化监测技术深度应用
现代市政路桥施工需借助智能化技术提升管控效能。BIM 技术可实现施工方案三维模拟与碰撞检测,例如某综合管廊项目通过BIM 模型提前发现管线交叉冲突点23 处,优化设计后减少返工损失约120 万元。物联网传感器则用于实时监测结构应力、变形等关键参数,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布设了 120 个监测点,通过无线传输系统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当监测值超过预警阈值时自动触发报警,成功预警 3 次局部支护结构失稳风险。无人机巡检技术可快速获取施工现场全景影像,结合 AI 图像识别算法自动检测安全防护缺失、违规堆载等问题,某跨江特大桥项目应用该技术后,现场巡查效率提升 4 倍,安全隐患发现率提高 60% 。
3.4 标准化工艺流程强制推行
标准化施工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础。需针对不同分项工程编制详细工艺标准,例如《市政路桥钢筋加工与安装作业指导书》明确钢筋调直、切断、弯曲等工序的操作要点与质量标准,某市政道路项目通过推行该标准,使钢筋绑扎合格率从 85% 提升至 98% 。模板工程需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模板材质、拼接方式、支撑体系等参数,某高架桥项目采用定型钢模板与可调式支撑架,通过预压试验确定最佳预拱度,有效控制梁体线形偏差≤L/3000。混凝土浇筑施工则需规范振捣棒插入深度、间距与时间,例如采用“快插慢拔”法,每点振捣时间控制在 20-30 秒,某隧道工程通过该工艺将混凝土蜂窝麻面面积控制在 0.5% 以内。
结束语
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决定了其技术控制的复杂性与重要性。通过精准把握施工特点,针对性实施技术控制措施,可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缩短建设工期。未来,需持续探索创新施工技术,强化全流程管控,为城市市政路桥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黄 绡 咏 . 市 政 路 桥 施 工 特 点 及 施 工 技 术 控 制 措 施 [J]. 建 材 发 展 导向,2025,23(01):46-48.
[2]陈荣超.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4):147-149.
[3]施晓敏.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02):202-204.
[4]喻政文.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0):108-110.
[5]刘蛟期.浅谈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J].中华建设,2023,(06):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