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探讨
李林德
山东远通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 277000
摘要:软土地基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若处理不当,会引发公路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开裂甚至塌陷等严重病害,将极大地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增加后期维护成本,同时也会对行车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深入研究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加固技术
引言
软土地基的高压缩性和低承载力对公路工程的稳定性构成了巨大挑战。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处理软土地基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行车安全,成为了工程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软土地基的特性出发,系统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公路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通过综合考量施工条件、经济性和环境影响,本文探讨了不同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和优化策略,以期为公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软土地基的定义与特性
软土地基以其高含水量和低强度的特性,对公路工程构成了显著的挑战。这种土体的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易在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导致路面不平、开裂甚至失稳,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性能和行车安全。软土地基因其特殊的地质成因,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工程特性。沿海地区由于受到海水长期浸蚀和沉积作用,土壤盐分含量高,土层结构松散;而平原和湖泊盆地地区则因长期水浸和沉积作用,土壤颗粒细小,压缩性大。这些特性要求在进行公路工程设计时,需对软土地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评估其对路基稳定性的潜在影响。施工中,应依据地质勘探结果,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如预压固结、深层搅拌或桩基施工等,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同时,应采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实时跟踪施工过程中土体的物理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通过这些综合性措施,可以有效地克服软土地基带来的工程难题,为公路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长期稳定提供坚实保障。公路工程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路基稳定性不足、施工效率降低以及后期维护成本增加。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性和压缩性导致路基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不均匀沉降,这不仅影响公路的平整度和使用性能,还可能引发行车安全隐患。软土地基处理不当还可能导致工程延期和成本超支,增加后期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路工程领域发展了多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旨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沉降,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表面加筋、深层搅拌、预压排水、置换填充等,每种技术都有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环境和地质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
2软土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
2.1置换法
置换法的核心思想是将软土地基中的软弱土层全部或部分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材料,从根本上改变地基的土质结构,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沉降变形。置换法适用于软土层厚度相对较薄且埋藏较浅的地基情况,一般软土层厚度不宜超过3~5米,常用于小型公路工程或者公路局部软土地基的处理。在一些道路拓宽工程中,对于局部软土地段可采用置换法进行处理。在具体施工中,首先,依据设计要求和地质勘察资料,精确确定置换的范围和深度,使用挖掘机等机械设备或人工方式将软弱土层小心挖除,在挖除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周边未处理土体的扰动。接着,将选定的换填材料如砂石、灰土或素土等按照一定的分层厚度进行铺筑,每层厚度通常控制在20~30厘米,采用压路机、平板夯等压实机械对换填材料进行充分压实,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在铺筑过程中要注重材料的均匀性和密实度,防止出现疏松或空洞区域。
2.2化学加固法
化学加固法是将化学浆液通过钻孔注入软土地基中,令其与软土中的土体颗粒发生化学反应,使土体颗粒之间形成牢固的胶结,从而将软土转化为具有较高强度和稳定性的复合地基。常用的化学浆液有水泥浆、水玻璃浆、聚氨酯等。化学加固法适用于多种土质类型的地基处理,包括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尤其适用于处理公路工程中局部软弱区域或需要提高地基特定部位强度的情况。在公路桥梁桥台基础、道路交叉口等关键部位,当遇到软土地基时可采用化学加固法进行针对性处理。在实际施工中,首先,根据加固设计方案确定注浆孔的位置、间距和深度,使用地质钻机等钻孔设备进行钻孔作业,钻孔过程中要保证孔壁的稳定性和钻孔的垂直度。然后,将预先配制好的化学浆液通过注浆泵注入钻孔中,注浆压力要根据地基土的性质、浆液的特性以及加固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为0.2~1.0兆帕。在注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注浆速度和注浆量,确保浆液在地基中均匀扩散,避免出现浆液流失或局部富集的现象。在注浆完成后,要及时对注浆孔进行封堵,防止浆液外溢,同时要对注浆区域进行适当的养护,保证浆液与土体充分反应,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
2.3排水固结处理法
在软土路基施工中,排水固结处理法的应用相对更为广泛,可以对软土路基的变形与沉陷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排水固结处理法是通过排水和固结技术对软土进行处理,可以提高软土的排水性能和抗沉陷能力。实施排水技术可以将软土中的过剩水分排除,以降低软土的含水量和提高土体的排水性能。排水技术包括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两种方式,其中水平排水可采用开挖排水沟、设置排水管道等方式,促使软土中的水分快速排出;垂直排水可通过施工灌注搅拌桩、注浆加固等方式,提高软土的排水速度。固结技方面,土体加固、土体改良和荷载预压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技术类型,土体加固可采用搅拌桩、振动加固桩等方式,增加土体的抗剪强度;土体改良可通过掺入固化剂、石灰、水泥等材料,改善软土的工程性质;荷载预压则通过施加外荷载,压实软土,提高其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另外,在排水固结处理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施工监测,实时监测软土的含水量、固结效果等参数变化,在实际施工监测期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及时地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排水固结处理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2.4深层搅拌桩支护法
深层搅拌桩支护法是一种通过搅拌施工机械将水泥、石灰等固化材料混入软土中,形成一定直径和深度的搅拌桩,在深层搅拌桩支护法的施工前,需要对软土地层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剖析,对软土的类型、含水量、承载力、地层分层情况等参数进行测定和评估。通过地质勘察和分析,了解软土地基的物理特性和工程性质,确定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和施工参数,从而确保施工方案与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后,根据软土地基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合理的桩位布置方案,包括确定桩孔的位置、深度、直径以及间距和布置形式等内容,桩的布置期间,需要确保桩群均匀分布在软土地基中,这样才能够切实提供良好的支护达到理想的改良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公路路基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与运营质量,保证交通安全可靠。路基是公路建设中的关键部分,其施工质量对整个道路系统的稳定与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地选择加固工艺及施工方法,不仅可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有效降低养护费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20):77-79.
[2]康喜东.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20):254-256.
[3]韦艳卫.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运输经理世界,2023(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