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现代礼仪教育在提升公民素质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

李嘉

中共昌吉州委员会党校 新疆 昌吉市 831100

引言: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养和行为文明程度,对国家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有着深远影响。现代礼仪作为社会交往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公民素质的外在表现和重要支撑。现代礼仪教育通过系统的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能够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全面提升公民素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现代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深入研究现代礼仪教育在提升公民素质中的作用,对于完善礼仪教育体系、提高公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礼仪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现代礼仪教育的内涵

现代礼仪教育是以培育公民适配现代社会生活的礼仪素养为核心导向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绝非仅停留于对公民外在行为的表层规范与约束,而是更深层次地致力于公民内在道德品质的滋养与塑造。其本质在于借助传递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内核,引导公民在纷繁的社会交往中主动践行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进而达成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间的和谐互动状态。这种教育覆盖公民在家庭生活中的相处之道、职业发展中的职场规范、公共参与中的行为准则等多个领域,从日常的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到特殊场合的礼仪仪轨,为公民提供全方位、多场景的行为指引,助力公民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始终能展现出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文明素养,成为兼具外在得体与内在修养的现代公民。

(二)现代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

现代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多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个人礼仪作为整个礼仪体系的根基,对公民有着细致且具体的要求:在仪容仪表上,需保持干净整洁,发型、妆容与自身身份及场合相适配;服饰搭配要兼顾场合特点、个人体型与季节因素,做到得体协调;举止行为需自然舒展,避免拘谨或夸张的动作;语言表达要文明礼貌,多用敬语、谦语,语速适中、语气亲和。这不仅是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的关键,更是与他人开启良性交往的首要前提,能给人留下专业、可靠的第一印象。社交礼仪是公民拓展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包含会面时的问候礼节(如点头、微笑、问候语的使用)、介绍顺序(遵循尊者优先知情原则)、握手的力度与时长;交谈时要专注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表达观点时把握分寸,避免涉及敏感话题;宴请时的座次安排、敬酒顺序,馈赠时的礼品选择与包装等细节,都需遵循相应规范,其作用在于帮助公民在复杂的社交场合中从容应对,建立并维护稳固、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共礼仪则聚焦于公民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边界,要求公民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如排队等候、不插队;爱护公共设施,不随意损坏;保持环境整洁,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控制自身行为音量,不大声喧哗,不干扰他人正常活动。这些规范是保障公共生活有序运转的基础,更是公民社会责任意识的直接体现,能让公共空间成为每个人都能舒适共享的场域。

(三)现代礼仪教育的时代特征

现代礼仪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它在传承传统礼仪中尊重、谦让、诚信等精华的同时,剔除了其中包含的等级观念、封建迷信等不符合现代 会发展的内容,融入了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 现代礼仪教育也相应增加了国际礼仪的内容,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习俗、文化禁忌等, 际视野和跨文化交往能力,使其在国际场合中能够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礼仪成为现代礼仪教育的新内容,引导公民在网络交流中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理性表达观点,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

二、当前公民素质提升面临的挑战

(一)公民礼仪认知存在偏差

部分公民对现代礼仪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一些人将现代礼仪简单理解为表面化的礼节仪式,认为其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忽视了礼仪所蕴含的尊重、理解、包容等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还有些公民受个人主义思想影响,认为礼仪会束缚个人的个性发展 强调 ”,对礼仪规范持排斥态度,在社会交往中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感受。同时,许多公民对现代礼仪知识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仅通过碎片化的信息获取部分礼仪常识,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礼仪要求掌握不清,导致在实际交往中常常出现失礼行为,不仅影响自身形象,也给他人带来不适。

(二)公民行为规范有待加强

公民在行为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着公民素质的提升。在公共场合,一些公民缺乏公共意识,随意插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破坏公共设施等行为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共环境和公共秩序,也影响了其他公民的正常生活。在人际交往中,部分公民言语粗俗、态度傲慢、缺乏耐心和同理心,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不懂得沟通协商,而是采取争吵甚至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破坏了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些行为反映出部分公民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社会规则缺乏敬畏之心,行为的文明程度有待提高。

(三)社会文明氛围不够浓厚

社会文明氛围的营造是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外部环境,然而当前社会文明氛围的营造仍存在诸多不足。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等, 对公民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公民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精神文明的 ,对礼仪修养缺 。媒体在引导社会文明风尚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和批判力度不足,对文明行为的宣传和弘扬也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力。此外,社会对文明行为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对践行礼仪、遵守规范的公民的有效奖励和表彰,难以激发公民自觉提升礼仪素养的积极性。

三、现代礼仪教育在提升公民素质中的作用(一)规范个体行为,提升个人修养

现代礼仪教育为公民提供了清晰、具体的行为规范指南,让公民明确在不同的社会场景中应该如何言行举止。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仪规范,公民能够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自觉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做出不恰当、不文明的举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公民不仅能够掌握外在的礼仪技巧,更能深刻理解礼仪背后所蕴含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责任担当等,这些观念会内化为公民的道德品质,提升其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使公民在展现良好外在形象的同时,具备高尚的内在修养。

(二)促进人际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

现代礼仪教育是促进人际交往和谐的重要手段。它教导公民在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学会用友善、礼貌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交流。遵循礼仪规范进行交往,能够减少因误解、偏见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交往氛围。当公民普遍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邻里之间能够互帮互助,同事之间能够团结协作,陌生人之间也能友善相待。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逐渐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社会风尚,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社会的凝聚力。

(三)强化规则意识,维护社会秩序

现代礼仪教育与规则教育密切相关,礼仪规范本身就是社会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代礼仪教育,公民能够认识到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遵守规则是保障社会正常运转、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在公共场合,公民会自觉遵守公共礼仪,如排队等候、保持安静、爱护公共财物等,维护公共秩序;在职业活动中,会遵守职业礼仪,规范职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在家庭生活中,会遵守家庭礼仪,促进家庭和睦。当大多数公民都能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和社会规则时,社会秩序会更加稳定有序,社会运行的成本会降低,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会提高,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现代礼仪教育面临的困境(一)教育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

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设置存在与社会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些礼仪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内容陈旧,仍然沿用多年前的礼仪规范,没有及 新变化和新要求 与当前公民的生活方式、交往模式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内容过于侧重 常见 问题缺乏深入分析,也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导致公 实际交往中,无法有效解决现实中的礼仪困惑。同时,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 同文化背景的公民的礼仪需求缺乏针对性考虑,教育内容 “一刀切”,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现代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较为传统和单调,难以激发公民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目前,大多数礼仪教育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单 仪知识, 公民被动接受 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思想碰撞。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 进行礼仪实践和训练,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公民无法将所学的 为习惯。此外,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线上教育资源匮乏,虚拟现实、情景模拟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限制了礼仪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社会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足

现代礼仪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礼仪课程往往被视为边缘化的课程,课时安排少,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自身缺乏礼仪意识,不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甚至自身的不良行为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政府部门对现代礼仪教育的投入不足,缺乏专门的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礼仪教育体系和评价机制。社会组织和企业对礼仪教育的参与度较低,很少开展相关的礼仪培训和宣传活动,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礼仪教育发展的合力。

五、加强现代礼仪教育的对策(一)优化教育内容,贴合实际需求

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公民的实际生活需求 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深入研究不同社会场景中的礼仪规范和要求,将实 供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育内容,如为儿童设计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启蒙礼仪课程, 大 为老年人设计社区交往礼仪课程等,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 密切关注国际交往和 来的新礼仪问题,及时将相关内容纳入教育体系,使礼仪教育内容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

(二)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

积极创新现代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礼仪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广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公民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礼仪知识,提高解决实际礼仪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一批礼仪教育实践基地,如模拟商场、模拟餐厅、模拟会议室等,组织公民在实践基地进行礼仪演练,让公民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礼仪规范的重要性,熟练掌握礼仪技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平台,开发丰富的线上礼仪教育资源,如网络课程、礼仪微课、短视频等,为公民提供便捷、灵活的学习渠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礼仪教育的覆盖面。

(三)营造良好氛围,形成社会合力

加大对现代礼仪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现代礼仪的重要意义、基本规范和典型事例,提高全社会对现代礼仪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 “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 的浓厚社会氛围。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将现代礼仪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礼仪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校、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学校承担起礼仪教育的主要责任,家庭发挥好礼仪教育的基础作用,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礼仪教育活动,共同推动现代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建立健全礼仪表彰奖励机制,对在礼仪实践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公民践行礼仪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结束语:现代礼仪教育在提升公民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规范公民的行为举止,提升公民的个人修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尽管当前现代礼仪教育面临着教育内容脱节、方式单一、社会支持不足等诸多困境,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充分发挥现代礼仪教育的积极作用。加强现代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投入,只有让礼仪教育真正融入公民的日常生活,让礼仪规范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才能全面提升公民素质,为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邸玲. 传统礼仪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及应用[J]. 安康学院学报, 2023, 35 (02): 54-57.

[2]汤媛, 傅琼. 礼仪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J]. 皖西学院学报, 2022, 36 (04): 61-65.

[3]杨菁. 全域旅游视角下公民礼仪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22, (16): 28.

[4]娄平. 把礼仪课程打造成培养现代公民的实践平台[J]. 教育文汇, 2023, (06): 23.

[5]黄钊. 论加强当代公民礼仪规范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 (0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