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游戏赋能,绘就阅读新路径

作者

陆琳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幼儿园 215625

摘要:虞永平教授指出:“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我们发现阅读活动存在环境创设具有意识偏差、阅读形式自主性不强、创造表达相对单一、评价体系有效性匮乏,结合这些问题分析,提出突破路径,将游戏精神与阅读活动有机结合,让幼儿园的阅读活动更适合幼儿的需要。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阅读;指导策略

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开展的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将阅读学习转化为一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将学到的知识构建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教学效果。但是在游戏精神引领下的阅读活动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分析游戏精神引领下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园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1.环境创设具有意识偏差。

当前幼儿园阅读活动中环境的缺失表现为缺少幼儿的参与,阅读区的环境设计较为单一,许多环创都是由老师做主,完全体现了教师的审美以及从教师层面所能想到的内容,忽略了幼儿的真正需求和内心渴望。这种环境创设未能有效促进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也未能将环境中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幼儿的实际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就会失去兴趣,将阅读区变成聊天室或自由活动区等。

2.阅读形式自主性不强。

阅读活动虽然以幼儿为主开展活动,但是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忽略了幼儿在阅读中的自由、自主。集体阅读以及看听为主的阅读难以展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难以保证幼儿对阅读内容的准确理解与把握,降低了幼儿园阅读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并且这也不利于强化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未能展现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创造表达相对单一。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如在活动中,教师虽然提供了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图书,但却把绘本当作识字、读故事的载体,使阅读活动不够持久深入,停留在表层。久而久之,阅读活动变成了幼儿单纯地对绘本进行阅读,导致幼儿缺乏口语表达的锻炼机会,不会主动进行表达,同时也很难让幼儿产生长时间的专注力与注意力。

4.评价体系有效性匮乏。

在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后,教师未能加强对幼儿阅读能力、文学素养等指标的评估,难以直观了解阅读活动的开展效果,使得教师无法结合评价结果来适当调整阅读方案及策略,难以满足幼儿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同时教师也没有创新阅读教学评价方式,缺少对幼儿阅读逻辑、思维视野、核心素养等要素的评价,降低了阅读活动评价的有效性[1]。并且教师也未能及时在活动后了解幼儿的参与体验及感受,不利于促进幼儿阅读乐趣与学习品质的有机结合。

(二)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园阅读活动的突破路径。

1.互动的阅读环境,呈现成长足迹。

围绕游戏精神理念,在环境创设方面凸显自由,激发、诱发、引发幼儿产生积极的探究行为。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为幼儿创设主动探究的环境,引发幼儿与环境进行有效互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游戏当中,充分吸取成长的养分,获得审美情感的熏陶。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我园的阅读环境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需要、审美偏好来进行布置。如班级环境中有一定的留白,留下空间和悬念让幼儿来进行规划和布置。比如,大班语言区“自制阅读小书签”“我喜爱的绘本故事”“绘本阅读记录”“我创编的绘本故事”等,这些幼儿特有的表征记录既是幼儿自己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成长的足迹,更是教师教育反思的窗口。

2.自主的阅读形式,引发深度学习。

想要让幼儿亲身体验到阅读学习的魅力,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体验,前提是让幼儿真正融入到阅读学习当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将阅读自然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阅读的形式上力求自主。

除了相对稳定的阅读区外,我园还会根据幼儿的需要在各个游戏区投放与之相对应的绘本,依托绘本的力量,支持幼儿主动、自主地阅读。如班级课程《牙齿的故事》中,就是以生活区投放的绘本《超级顽固的牙齿》展开的,在课程的不断生发中,孩子们不断通过各类绘本,整合式地融入阅读内容,让孩子们对于牙齿的疑问得到了一一的解答。所有的关键经验的获得都在幼儿主动学习、交流和经历中获得的,绘本的融入有利于幼儿经验的建构、迁移及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让幼儿在自主感知、体验和探索中实现了儿童与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结,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3.多元的创造表达,注入阅读乐趣。

幼儿年龄比较小,其思维认知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外界一些有趣的事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结合现有的幼儿发展特征来看,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局限性,教师要通过引入趣味的游戏活动,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探究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通过园内的小舞台,班级区域中创设的表演区,语言区、阅读区、戏剧区、美工区等进行区域联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表演、创编戏剧脚本、故事编排等,在不断的游戏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化的阅读实践中体验阅读乐趣。

4.有效的评价方式,构建阅读信心。

教师可创建表达表征记录表,一对一记录幼儿对阅读活动的感受与想法,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评估幼儿的阅读情况与发展水平,以此来保障阅读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还可创新过程性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更加全面地评估阅读活动的实施效果。

阅读活动后,孩子们在听过《赶集》的故事后,对故事中父子俩骑着毛驴赶集的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于是孩子们在自己的记录本上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了故事中的主要内容,记录完成后教师耐心倾听,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想法与感受,记录不仅提供了幼儿自我整合及建构知识的机会,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为有效、科学地评价提供依据。班级群中,也会定期发布幼儿的故事分享,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同时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到阅读评价中,提升阅读品质,让评价更全面的同时也能构建幼儿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将游戏精神带入到幼儿阅读活动当中,可以让幼儿摆脱传统单一、枯燥的学习模式,在趣味探究的过程中让幼儿与阅读内容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提高了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积极性,让阅读活动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韩凤平.阅读因体验而精彩——幼儿园体验式阅读实践分析[J].读写算,2024,(0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