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联动控制要点及改进措施
张海萍
云南广厦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及地下空间等复杂建筑形态不断涌现,火灾风险显著增加。建筑电气设计作为消防安全的核心环节,其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火灾初期的快速响应与人员疏散效率。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近五年因电气故障引发的火灾占比超30%,而消防联动失效导致的火势蔓延案例屡见不鲜。因此,优化建筑电气消防联动控制设计,提升系统智能化与可靠性,已成为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联动;控制要点;改进措施
引言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关的消防设备,如消防泵、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以控制火势蔓延,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确保其可靠运行,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联动控制要点
1.1系统组成与功能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一个集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各类消防设备及其控制线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其核心功能在于实时接收火灾报警信号,并按照预设逻辑自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同时接收并显示设备状态反馈信号。该系统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监测环境中的火灾信号,一旦检测到火情,消防联动控制器将根据预设程序发出指令,联动启动喷淋系统、防排烟设备、应急照明等关键设施,确保火灾初期得到有效控制。此外,系统还能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为消防人员提供准确信息,提升火灾应急响应效率,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最小化。
1.2设计原则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需遵循可靠性、灵活性及兼容性三大原则。可靠性要求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准确无误地执行联动操作,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误报导致失效。灵活性体现在系统需根据不同建筑的特点和消防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例如商业综合体与住宅楼的消防策略可能差异显著。兼容性则强调系统应与建筑内的其他智能化系统(如安防、楼宇自控)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控制,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效率。这些原则共同确保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稳定运行,满足多样化的消防需求。
1.3联动控制逻辑
消防联动控制逻辑的核心是确保火灾确认的准确性和联动触发的高可靠性。火灾确认需通过多传感器信号交叉验证,避免误报或漏报。联动触发采用“与”逻辑组合,即需要两个独立报警信号同时触发才启动设备,例如感烟探测器与手动报警按钮的双重确认。控制顺序需科学规划,如优先启动消防泵保障水源供应,再联动排烟风机降低烟雾浓度,最后切断非消防电源防止次生灾害。这种分层递进的逻辑设计既提升系统容错能力,又优化了应急响应流程。
1.4设备选型与布置
设备选型与布置需综合考虑建筑用途、火灾风险及环境特点。火灾探测器应根据场景选择,如感烟探测器适用于烟雾易发区域(如机房),感温探测器适合高温环境(如厨房)。消防设备需选用通过认证的优质产品,如耐腐蚀喷淋头、低噪音排烟风机等,并合理布局以确保覆盖无死角。例如,喷淋头间距需符合规范,排烟风口应靠近潜在火源。同时,设备安装需避开结构障碍物,保证功能发挥最大化,最终形成高效、可靠的消防网络。
2当前存在的问题
2.1设计不合理
部分建筑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存在明显缺陷,如联动逻辑混乱、设备选型与建筑实际需求不匹配。例如,高层建筑未合理划分报警分区,导致火灾信号无法精准定位;商业综合体错误选用普通感烟探测器,在餐饮区域易受油烟干扰而误报。此外,部分设计未考虑设备冗余,关键节点单点故障可能引发整个系统失效,严重影响火灾应急响应效率。
2.2施工质量差
施工环节的偷工减料、不规范操作导致系统隐患频发。例如,消防线路未按规范采用耐火电缆,火灾时易被烧毁;探测器安装间距超标,存在监测盲区;联动模块接线松动,造成信号传输中断。部分工程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设备或简化安装流程,如排烟风管未做防火包裹,导致高温变形失效。这些施工缺陷直接削弱系统的可靠性。
2.3维护管理不到位
许多建筑的消防系统长期缺乏专业维护,如探测器积尘未清洁导致灵敏度下降,水泵控制柜触点氧化造成启动失败。管理方对定期测试流于形式,未记录设备老化情况,甚至关闭报警主机声音以避免误报干扰。部分单位未建立应急预案,故障报修滞后,使得喷淋管网漏水、备用电源失效等问题长期未被发现,系统形同虚设。
3改进措施
3.1优化系统设计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优化需从联动逻辑和设备选型两方面入手。联动控制逻辑应根据建筑特点进行精细化设计,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采用分区报警策略,确保火灾信号精准定位,避免误动作或延迟响应。设备选型需结合建筑功能与火灾风险,如商业综合体的餐饮区选用抗油烟干扰的探测器,数据中心采用极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同时,关键节点应设置冗余设备,如双回路电源、备用控制模块,以提升系统容错能力。设备布置需符合规范,如探测器安装间距避开气流死角,喷淋头覆盖范围无遗漏,确保系统在火灾初期即可高效联动。
3.2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系统可靠性,需通过严格规范与全程监督保障实施。施工单位应按照GB50166等标准施工,使用耐火电缆、防火套管等材料,严禁偷工减料。监理单位需重点检查隐蔽工程,如线缆敷设的防火封堵、设备接线的防水处理。验收阶段需模拟火灾场景测试联动功能,验证排烟风机启动时间、喷淋泵压力等参数是否达标。对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必须限期整改,并建立施工档案追溯责任,从源头杜绝因施工缺陷导致的系统失效。
3.3强化维护管理
系统的长期有效性依赖于制度化、专业化的维护机制。管理单位需制定月度检测、年度大修计划,清洁探测器灰尘,测试蓄电池容量,润滑风机轴承,并记录设备老化数据。引入第三方技术团队定期评估系统性能,如用热成像仪检测线路过热隐患,通过声波探测发现管网泄漏。人员培训应覆盖操作规程与应急演练,确保值班人员能熟练处理主机故障、手动强制启动设备等突发状况。同时建立维护台账,将设备更换周期、故障率等数据纳入建筑消防健康档案。
3.4引入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升级可显著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与管理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实时监控,如用水压传感器追踪管网压力波动,用电流监测模块预警电机过载。AI算法可分析多探测器信号,区分真实火情与烹饪油烟等干扰源,降低误报率。大数据平台能统计设备故障模式,优化维护周期,例如根据历史数据预测喷淋头堵塞高发区域。此外,可整合BIM模型实现三维可视化管控,火灾时自动推送最佳疏散路径至应急指挥中心,形成“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体系。
结束语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对于保障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强化维护管理以及引入智能化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将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董恒青.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总结[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17):230.
[2]徐肖明,杨娟.分析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J].科技风,2012,(23):158.
[3]高凌云,高凌宇.建筑电气消防设计浅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39.
[4]李丽萍.某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J].山西建筑,2003, (17):69-70.
[5]许小云,韩毅,汪长梅.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电气时代, 200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