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德育素养提升的作用探究
李新玲
凌源市刀尔登中心小学 1225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与案例研究,本文指出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是德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索教师的教学策略、课堂活动以及评估方式,发现有效的英语教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素养;道德认知;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其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小学阶段,仅仅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是不够的。德育素养的提升同样应被纳入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德育素养提升的具体作用及实现途径。
一、理论背景
1.1英语教学的多重功能
语言技能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训练,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语音,从而在实际交流中自信地运用英语。由于语言学习的特点,学生自然而然地在互动和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对英语的兴趣,使其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进步。
除了语言技能,英语教学同样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素养。课堂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可以融入道德教育的元素。比如,通过阅读英语绘本、讨论与道德相关的主题,学生能够在了解语言的同时,培养对正义、公平、尊重和责任等价值观的认识。
1.2德育素养的内涵
1.2.1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道德原则、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知。它是构建道德素养的基础,使学生在面临道德选择时能够进行理性的判断与决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通常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书籍阅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经典的道德故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道德行为,帮助他们理解善与恶、对与错的基本观念。随着道德认知的提升,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1.2.2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于社会、他人及自我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和结果的认识,以及愿意为社会发展和他人福祉做出贡献的情感和态度。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社会责任感尤为重要。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公益项目和志愿服务,学生可以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1.2.3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指个体在集体活动中,愿意与他人协作、沟通和实现共同目标的态度与能力。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教师可以通过团队游戏、小组讨论和共同项目等活动,鼓励学生学习如何倾听、分享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交流能力,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英语教学对德育素养提升的具体作用
2.1教师的教学策略
2.1.1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通过围绕特定主题组织课程内容,能够有效地将语言学习与德育目标结合起来。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可以选择如“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或“友情与合作”等主题,将相关的语言知识与道德教育有机融合。例如,在学习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空气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等问题,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新词汇和句型,还能在讨论和交流中加深对社会责任的理解。通过主题式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英语,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深化他们对特定德育主题的理解,增强道德认知。
2.1.2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围绕某一项目进行研究与探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项目,如“社区服务计划”或“学校节日庆典”,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角色分配、任务分工和协调沟通,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体验到合作与责任的价值。
2.2课堂活动的设计
2.2.1团队合作的任务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团队合作的任务可以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以及集体项目等形式实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小组中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还能够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及协助他人与自己合作。当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完成某个任务时,他们会意识到每个人的角色和贡献都至关重要,这种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2.2.2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另一种有效的课堂活动形式,它可以将课堂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社区文化活动等,与社会环境直接互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使用英语,增强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在进行社区清洁活动时,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能感受到为社区贡献力量的自豪感。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如何承担责任、服务他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德育的内涵。
2.3评估方式的创新
2.3.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而不仅仅是结果。这种评价方式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随时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合作表现和道德行为。例如,在小组讨论或团队项目中,教师可以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通过具体的反馈来指导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过程性评价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还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我,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团队意识。此外,学生在得到及时反馈后,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合作与责任方面的表现,从而促进德育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2.3.2反思性评价
反思性评价则是通过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行为进行深度思考,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估能力和道德意识。在英语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反思日志,讨论自己在学习和互动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行为的看法。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认知。反思性评价不仅落实了德育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道德观念,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
三、总结
本文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德育素养提升的作用,强调语言教学与德育目标的有机结合。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策略、课堂活动及评估方式,发现有效的英语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能够增强他们的道德认知、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以推动德育素养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敏.基于自然拼读指导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研究[J].吉林教育,2020,(31):69-70.
[2]邵平平.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研究[J].吉林教育,2020,(01):34-35.
[3]施梅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校园英语,2014,(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