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路径研究

作者

赵瑾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六峰镇苍耳王小学 74120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要求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写作实践。本文探讨了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教学优化路径,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路径研究

一、新课标背景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作用

新课标背景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多元化支持。首先,这一标准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作文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更使他们能够将所见所闻以文字形式呈现,从而提升语言运用技巧。基于新课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要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语文素养获得全面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充满强烈兴趣,想象力丰富活跃。随着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需要更多时间来认知生活。面对这一现状,传统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时代需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新课标背景下,教学更强调启发性特征,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升语文能力。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与想象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借助新课标的启发性特征,教师得以拓展新型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另外,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学生被赋予多样化发展要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提升其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语文素养方面获得长足进步,最终实现全面发展[1]。

二、基于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优化路径

(一)以趣味形式导入,开展深入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良好的兴趣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其带来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学生还处在意识的发展中,对于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然而他们有些人注意力较弱,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难以专注地将这份兴趣维持下去,这就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受到一定的冲击。面对学生这一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应当着力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兴趣,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运转与写作能力。为此,教师可以以趣味形式进行课程导入,通过设计出有趣的问题,令学生参与到思考中,发挥思维运转,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文题目及要求,从而增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例如,在面对风景类的写作要求时,教师可以在开始前为学生播放景观类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带领学生进行观看,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你的家乡有什么风景?”或“你去过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见闻,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欲望,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集中精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教师可以选取相关优秀的文章为学生进行分享,帮助学生建立对写作主题的初步认知,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个性化指导,有效提升其写作能力。

(二)通过情景教学,增强情感投入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仅是要有优美的语句与字词,还要拥有一定的情感支撑。然而,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只是将写作作为一个任务,为了尽快完成而草草了事,忽视了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再加上部分学生投入的情感不足,在表达中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充分体现出来,导致作文阅读起来枯燥无味。为改变这一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切实感受中获得文字的力量,增加感情的投入,令后续的写作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2]。例如,在学习想象力类型的作文时,为了让小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想象中世界的变化,教师可以借助好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出体验虚拟情景,让小学生通过所见、所听、所感,与想象中的世界产生对话,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同时,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通过思维碰撞交流各自想象的情境,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体验方式,令小学生加深了对这个世界的体验,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从而学会对情感的表达,令他们在进行写作时可以写出生动、富有灵魂的文章。

(三)与阅读相结合,积累言语表达

阅读为小学生丰富了知识的获取渠道,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阅读与写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部分学生的阅读量较少,对资源的认识不够充分,这就使得他们在写作时较为困难,面对题目要求不知如何进行,具有较大阻碍。面对这种情况,学生想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需要积累足够的知识素材,才能够在实际写作时,写出一篇内容形式丰富的作文,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阅读,小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知识,丰富自身体验,然后以写作的形式将内心情感具象化,从而推动自身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充分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优秀范文,指导他们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及情感表达的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经验,逐步提升写作水平,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需要去面对的一项任务[3]。

(四)融合生活场景,拓展写作内容

与生活相结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地掌握知识,加深理解。作为思想情感的产生场所,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可以融入生活中的场景,能够增强作文写作的真实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生活见闻与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投入真实情感,从而提升文章的感染力。生活中包含丰富的场景,但由于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有限,其写作思维还处在发展中,对作文题目的要求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度,不能够在写作中有效运用学过的字词、语句,思想较为局限。因此,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是很必要的教学手段。在走进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工作职业展开想象,让他们思考这些人、事、物出现的具体场景。然后,通过深入思考,鼓励学生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并参与体验活动。这种方式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认知,还能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写实。

(五)借助教学评价,提升写作能力

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明确改进方向。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帮助小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更能为其提供明确的提升路径,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多样化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客观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表现,使他们发觉自己的优势所在,并获得正确的指引,从而提升其写作能力。教师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作文教学评价,如课堂交流讨论、课后写作练习等,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秉持全面客观的原则,既要关注作文的最终呈现效果,也要重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思维发展,并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互评,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身写作中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有效提升写作水平[4]。

结语:

作文不仅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其内心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基于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趣味导入、情境教学、阅读结合、生活融入以及科学评价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使小学生在提升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崇尚珍.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格言(校园版),2023(27):41-43.

[2]依力木汉·玉苏甫.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讨与研究[J].2024.

[3]费晓燕.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17):3.

[4]佘金敏,李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多元化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2024,33(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