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与消防救援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吴勇

礼县消防救援大队 甘肃省陇南市 7422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成为重要课题。其火灾扑救存在诸多难点,如建筑结构复杂致人员疏散与搜救困难,烟火通过多种途径蔓延迅速,外部救援受场地限制,供水及消防设施保障不易等。为提升消防救援能力,需加强建筑固定消防设施的设计施工与维护,科学组织火场供水,研究消防人员和设备输运及远程灭火等新技术,利用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强化多部门应急联动,以更好地应对高层建筑火灾,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消防救援能力、难点、应急联动

一、引言

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当下,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其高度、功能及结构的复杂性,使得火灾发生的风险与扑救难度大幅增加。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对公共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深入研究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并探寻消防救援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乎着城市的安全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

本研究旨在全面剖析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点,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消防救援能力提升策略。通过文献研究梳理相关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汲取经验教训,运用理论推演完善对策建议,为优化高层建筑火灾应对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现状与核心难点分析

2.1建筑特性对火灾扑救的制约

高层建筑垂直结构复杂,存在明显的竖井效应,火灾发生时,烟火极易通过楼梯间、电梯井等竖井快速向上蔓延,扩大受灾范围。同时,部分避难层设计不够合理,存在空间利用不佳、疏散引导标识不清等问题,而疏散通道在紧急时刻也常因人员众多变得拥堵不堪,严重阻碍人员疏散逃生。并且,高层建筑功能多元化,像商业、居住混合的情况,使得火源隐蔽性增强,火灾荷载更为复杂,增加了火灾扑救的难度。

2.2火灾发展与控制难点

在火灾发展方面,烟火有着独特的蔓延特性,除了能快速垂直扩散外,还会出现烟气分层现象,且产生的浓烟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员生命安全危害极大。此外,初期灭火存在诸多局限,自动消防设施可能因维护不当等原因失效,建筑内部也存在一些扑救盲区,难以第一时间有效控制火势。

2.3外部救援能力瓶颈

从外部救援来看,场地限制明显,消防车道常被占用堵塞,举高车作业高度往往难以满足超高层建筑的救援需求。同时,供水保障面临挑战,超高层会出现水压衰减问题,对固定消防水源依赖程度高,移动供水协同也存在困难,影响灭火效率。

2.4应急响应机制短板

应急响应方面,多部门联动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存在滞后情况,指挥协调容易陷入混乱。而且在人员搜救上,复杂环境下定位技术不够精准,防护装备效能也存在一定限制,不利于快速搜救被困人员。

三、消防救援能力提升策略与关键技术路径

3.1强化建筑消防基础设施设计与维护

于主动防火设计层面,积极引入智能预警系统势在必行。通过安装高精度的烟雾、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对火灾进行早期的精准探测,为后续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同时,要进一步优化防排烟联动机制,保证火灾发生时浓烟可及时且高效排出,提升消防电梯的可靠性,确保其在紧急状况下能正常投入使用。而在被动防火方面,需科学优化防火分隔,增强不同区域间的防火阻隔能力,完善避难层功能,像配备充足应急物资、精心优化空间布局等,还应推动疏散标识智能化,让其能清晰、准确地引导人员疏散,保障人员在火灾中的逃生路线明晰。

3.2创新灭火救援技术与装备应用

面对超高层供水这一难题,积极探索高低区接力供水模式,合理规划好固定管网与移动装备协同方案,确保灭火用水能持续充足供应。加大新型灭火装备研发投入力度,利用无人机进行火场侦察,快速、精准地掌握火势及人员被困位置。借助消防机器人深入火场内部开展灭火作业,降低消防员所面临的危险,并且大力发展远程灭火系统,实现对高层建筑火灾远距离的有效打击,提升灭火效率。

3.3构建高效应急联动与指挥体系

搭建多部门协同机制,打造涵盖消防、医疗、公安等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实时互通,在此基础上统一制定标准化的应急预案,明晰各部门职责所在。借助智能指挥系统,依据BIM(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火场三维建模,运用动态资源调度算法,依据实时火势合理调配救援力量,从而提高指挥的精准性与高效性,让救援行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3.4提升人员专业能力与实战化训练

要组织消防员开展特殊场景救援训练,模拟高温、浓烟等恶劣环境,增强其心理抗压能力,使其能更好地应对复杂救援情况。同时积极开展跨区域协同演练,对超高层火灾处置全流程进行实战推演,通过不断磨合各部门协作,提升整体救援水平,为高效应对火灾奠定坚实基础。

四、典型案例分析与经验启示

4.1成功处置案例:迪拜火炬大厦火灾

2015年8月3日凌晨,迪拜86层的火炬大厦20楼以上起火,现场有碎片高空坠落。迪拜民防部门快速响应,疏散楼内人员,多辆消防车到场扑救。虽大厦外墙隔热板致火势蔓延快、救援难,但经各方努力,火势得到控制,无人员伤亡,受波及人员安置于邻近公主塔。成功原因在于大厦可能配有完善的预警及疏散指示系统助力人员疏散,民防部门训练有素、响应及时,救援力量配合默契,应急联动高效,且消防设备与技术先进。

4.2处置失效案例:中国台湾高雄城中城大楼火灾

2021年10月14日凌晨,高雄城中城大楼(地上12层、地下2层,7至11层为住宅)发生火灾,主要烧1至6层,致46人死亡、41人受伤,7层以上多因吸入浓烟伤亡。消防部门虽及时救援,但建筑内部复杂,疏散通道不畅,部分消防设施老化损坏,救援艰难,火势未及时控制,损失惨重。失效原因是建筑年限长,消防设施老化失效,日常管理差致疏散通道或被占用堵塞,多部门救援协调也不够顺畅。

4.3案例经验总结与改进建议

技术层面:应在高层建筑中广泛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如先进的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实现早期精准预警。定期对固定消防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电梯等设施时刻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管理层面:加强对高层建筑公共区域的日常管理,特别是疏散通道、楼梯间等,严禁杂物堆积,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强化事前预防工作,制定详细的消防检查制度,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同时组织居民和工作人员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优化事中指挥协调,建立多部门统一应急指挥平台,确保火灾时各部门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实现高效联动。事后要全面评估总结,针对暴露问题完善优化火灾应对预案,增强应对高层建筑火灾能力。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及消防救援能力提升的研究可知,其扑救难点主要集中在建筑结构复杂、火势蔓延迅速以及救援协同困难等方面。而提升消防救援能力需从多维度发力,兼顾技术创新,如运用新型灭火装备和智能指挥系统;优化建筑消防设施,增强防火、排烟及供水保障;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强化多部门协同合作等,以此来更好地应对高层建筑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研究虽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例如对于新型建筑材料火灾特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来可借助数字孪生技术,进一步深化火灾推演,实现救援预案的动态优化,持续提升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及救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祥昆.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及火场供水对策研究[J].消防界,2024,10(24):96-98.

[2]张伟.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及灭火救援对策[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2(7):2901-2902.

[3]陈彦继.超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和灭火救援战术运用分析[J].水上安全,2024(18):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