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陈春梅

湖南省湘阴县城东学校 410500

摘要: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不仅要关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还要关注学生在习作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统编版语文教材对阅读与习作进行了整合,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中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与习作;整合教学;策略

一、注重单元要素,建立系统的习作体系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单元主题的引领下,整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编排。例如,“语文园地”的“快乐读书吧”这个板块,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一个“快乐读书吧”的栏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栏目来开展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进行自主阅读、交流合作和总结归纳。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栏目进行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积累、梳理和归纳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形成自己的阅读与习作体系。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单元主题选择一些与习作有关的文章进行精读教学,比如《童年的发现》《春天在哪里》《可爱的草塘》等。这些文章虽然与习作没有直接联系,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会运用习作知识和方法进行习作[1]。

二、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阅读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积累和运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感受以及经验融入其中,运用到写作中。

例如:在《秋天》这篇课文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有金黄的银杏叶、火红的枫叶、金黄的果实、雪白的梨花、洁白的梨花。这几种颜色都是很美很漂亮很吸引人的颜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关于秋天美的事物写下来。比如:“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银杏叶;看到了火红火红一大片红色;看到了洁白无瑕一大片白色;看到了五彩缤纷五颜六色;我还看到了一片片落下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着……”在阅读中学会表达,让学生在习作中用自己独特、具体、生动、形象地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美的感受。

三、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借助插图,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一些图片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插图中的文字内容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在感受、理解、感悟和想象中提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还可以借助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

(二)联系生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经过深入思考之后的结果,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阅读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更好地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面养了几只小白鸽,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白鸽的了解来写一篇作文,例如“我家养了两只小白鸽,它是我最喜欢的动物”“我家养了两只小白鸽,它是我最好的朋友”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出来的情感[2]。

(三)围绕主题,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具有一定主题的读写结合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习作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来写一篇习作,例如,“我从小就想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我想要保护环境”“我长大后想做一名老师”等。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能够让学生通过读懂课文内容来感受作者对祖国所表达出的感情,从而在自己的习作中表达出来。

四、注重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不能只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和训练,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进行阅读与习作整合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学思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具体角色中进行语言表达,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各种描写草原风景的资料,然后让他们分小组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3]。

(一)关注教材编排特点,深入解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南。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深入解读教材,根据教材编排特点,设计阅读与习作整合教学方案。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每一课的重点进行分析和梳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时还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培养,把阅读与习作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和习作整合教学

阅读和习作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阅读与习作整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和习作整合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然后让他们模仿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和习作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三)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读写,还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词汇,学会运用词汇进行表达。但是,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学习情况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与习作整合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作,写自己喜欢的地方或想表达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与习作整合教学中来。当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能力都得到提高时,也会进一步提升他们对阅读与习作的兴趣。

五、注重语言表达,促进学生阅读与习作整合

阅读和习作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教师在开展阅读与习作整合教学时,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联系,将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中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将阅读中的语言表达迁移到习作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在交流和分享中,让学生体会到爱的力量。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自己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与习作的整合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运用文中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进行文章内容的描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笔、多积累、多练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谢青.依托单元整合阅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J].新课程研究, 2023, (36): 108-110.

[2]汤莹.小学语文思辨性整合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J].新课程研究, 2023, (32): 73-75.

[3]李金花.以“单元整合”为导向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3, (09):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