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地区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
王媛媛
娄底开放大学
摘要:本文聚焦娄底地区档案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入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当前娄底地区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上取得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资源结构不合理、开发手段有限、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通过优化资源结构、创新开发手段、完善共享机制等措施,有望提升娄底地区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
关键词:档案 利用现状 解决对策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娄底地区档案馆保存着丰富的地方档案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娄底地区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娄底地区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在档案查档利用方面,查档利用人次和卷次呈现出稳步增加的良好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党政机关在工作决策、政策制定、工作查考等方面对档案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娄底市某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时,前往档案馆查阅了过去几十年该区域的城市规划档案、房屋建设档案等。这些档案详细记录了老旧小区的建设时间、建筑结构、配套设施等信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全面且准确的参考依据,使得改造方案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此外,娄底地区档案馆紧跟时代步伐,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对部分重要历史档案、民生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和录入工作。例如,将建国以来娄底地区的人口普查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不仅解决了纸质档案易损坏、易丢失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档案的查阅效率。同时,数字化档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查阅,为身处外地的查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进一步拓展了档案服务的范围和影响力,让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二、娄底地区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结构失衡:特色档案稀缺与民生覆盖不足
娄底地区档案馆馆藏档案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文书档案,占比超过80%,而对于一些新兴领域和特色档案资源的收集和开发利用不足。例如,反映娄底地区特色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档案资源相对较少,如锑矿工业、梅山非遗文化的档案不足10%。这导致档案资源不能全面反映娄底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无法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此外,民生档案分散于民政、人社等部门,也尚未实现馆内整合。
2.2 档案开发利用手段有限
目前,娄底地区档案馆在档案开发利用方面,仍主要依赖传统的查档服务方式,发展步伐明显滞后于时代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其服务内容基本局限于为前来查档的人员提供纸质档案的查阅与复印服务。就像在一些涉及历史资料查询的场景中,查档者只能在档案馆的特定区域,通过翻阅厚重的纸质档案卷宗来获取所需信息。工作人员也需花费大量时间在浩如烟海的纸质档案中寻找目标文件,效率十分低下。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娄底地区档案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为欠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档案领域本可大显身手,但在娄底地区却未得到充分施展。以大数据技术为例,它能够对海量档案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关联和趋势。在其他地区,利用大数据分析城市发展历程中的档案信息,能清晰呈现出不同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人口流动趋势等重要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然而,娄底地区档案馆由于未运用大数据技术,无法对本地区丰富的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埋没在纸质档案中。
2.3 档案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
娄底地区档案馆与其他部门、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档案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档案信息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导致档案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另一方面,公众获取档案信息的渠道有限,档案资源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娄底地区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解决对策
3.1 优化档案资源结构
为提升档案资源丰富性与独特性,娄底地区档案馆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特色档案资源收集。娄底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档案收集提供了丰富素材。重点收集反映特色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档案资源很有必要。以双峰县黄金贡柚为例,其从引进种植到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全过程,都值得详细记录。档案馆可与农业部门、种植合作社合作,收集种植技术资料、市场销售数据、产业政策文件等,全面呈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轨迹。二是拓展档案收集范围。信息技术发展使传统文书档案难以满足需求,电子档案和声像档案优势凸显。电子档案存储便捷、检索快速,娄底政务部门日常产生的会议纪要、政策文件等电子文件,档案馆应建立接收机制及时收集。声像档案能生动直观记录活动场景,如娄底举办的梅山文化艺术节,现场照片和视频是珍贵的声像档案,档案馆要与主办方合作收集,确保档案资源完整多样,为后人留下全面生动的社会记忆。
3.2 创新档案开发利用手段
为充分发挥娄底地区档案资源的价值,可从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与管理。建立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信息的在线存储、检索与利用。例如,企业在进行项目申报时,可在线快速检索到相关政策档案。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档案信息分析挖掘,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如为研究娄底历史的学者推送相关档案。另一方面,结合娄底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比如编辑出版档案史料汇编,为历史爱好者提供研究资料;制作档案文化纪录片,生动展示娄底的发展变迁,以多种形式展现档案资源价值,提高其社会影响力,让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
3.3 完善档案资源共享机制
为高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娄底地区需搭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并加强合作交流。搭建共享平台是实现档案信息互联互通的关键。它能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与浪费。如城市建设规划时,规划部门可通过平台快速准确获取土地、环保等部门的档案信息,提升工作效率与决策科学性。公众也能借此平台获取更多档案,满足求知需求。此外,加强与其他部门、单位的合作交流同样重要。要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如与文化、教育部门合作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展览、融入课程;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档案研究开发,像利用工业发展档案总结经验,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持。通过这些举措,实现档案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其开发利用。
四、结论
娄底地区档案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娄底地区的文化传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娄底地区档案馆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优化档案资源结构、创新开发利用手段、完善共享机制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娄底地区档案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民生。
参考文献
[1] 助理管理人员的档案工作总结(汇总22篇)[EB/OL].2025 - 06 - 26.
[2] 研学旅行背景下档案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策略创新研究[EB/OL].2025 - 07 - 08.
[3] 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实践[EB/OL].2025 - 06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