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护理与患者心理健康促进的关系探讨
郇琦
身份证:220181198906060642 西营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要:全科护理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更将心理健康纳入整体照护范畴。本文从全科护理与心理健康促进的内涵关联出发,探讨全科护理在心理健康评估、干预及长期维护中的核心作用,分析其在不同人群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实践路径,针对实践中存在的认知偏差、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旨在阐明全科护理对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为构建全人健康照护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科护理;心理健康;健康促进;心理干预;整体照护
1 全科护理与心理健康促进的内涵关联
1.1 全科护理的心理健康维度内涵
全科护理的心理健康维度内涵体现为 “整体性” 与 “连续性” 的统一。在整体性上,将心理状态视为健康评估的核心指标,关注患者因疾病、衰老、社会适应等问题引发的心理变化,而非孤立看待生理症状;在连续性上,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程跟踪,从健康预防阶段的心理调适指导,到疾病治疗期的情绪支持,再到康复期的心理重建,形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务链条,体现 “生物 - 心理 - 社会” 医学模式的核心要求。
1.2 心理健康促进的核心目标
心理健康促进以提升个体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心理问题发生为核心目标。其内涵不仅包括对已存在心理问题的干预,更强调通过环境优化、能力提升等方式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具体而言,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提升压力承受与情绪调节能力;二是改善个体的社会适应状态,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三是预防心理问题向严重精神障碍转化,降低心理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终实现个体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与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1.3 二者的内在逻辑关联
全科护理与心理健康促进存在深度的内在逻辑关联。从服务理念看,二者均以 “人” 为中心,而非以 “疾病” 为中心,强调满足个体的整体健康需求;从服务内容看,全科护理为心理健康促进提供实践载体,通过日常护理接触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促进提供精准干预的契机;从服务目标看,心理健康促进是全科护理实现 “全人健康” 目标的重要支撑,只有兼顾心理健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健康维护,二者相互依存、协同增效,共同构成全人健康照护的核心内容。
2 全科护理在患者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实践路径
2.1 心理健康评估与早期识别
全科护理通过常态化健康管理实现心理健康的早期干预。在日常诊疗与护理中,全科护士运用标准化评估工具与沟通技巧,结合患者的情绪表达、行为变化、社会功能状态等信息,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建立定期心理筛查机制,及时识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早期信号。同时,通过健康档案动态记录心理状态变化,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避免心理问题因隐蔽性强而被忽视,实现 “早发现、早干预” 的目标。
2.2 个性化心理干预与支持
全科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干预服务。对存在轻度心理困扰的患者,通过共情倾听、认知引导、情绪疏导等方式,帮助其调整负面认知,缓解心理压力;对慢性病患者,重点进行疾病认知教育与心理调适指导,减少因疾病预后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情绪;对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通过定期陪伴、社会支持链接等方式,缓解孤独感与无助感。干预过程中注重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背景、性格特点等因素,采用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增强干预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2.3 心理健康长期维护与社会功能恢复
全科护理通过长期照护实现心理健康的持续促进与社会功能恢复。在康复阶段,协助患者制定心理康复计划,结合生理康复进程逐步调整心理预期,增强康复信心;通过组织病友互助小组、健康讲座等活动,促进患者间的经验交流与情感支持,减少病耻感与孤立感;针对心理问题康复者,提供社会功能恢复指导,包括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社会角色适应辅导等,帮助其重新融入家庭与社会。同时,通过家庭成员的健康教育与指导,构建家庭支持网络,为患者心理健康提供长期保障。
2.4 心理健康知识宣教与能力提升
全科护理承担着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重要职责。通过健康讲座、科普宣传册、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居民传播心理健康常识,包括情绪调节方法、压力管理技巧、亲子沟通方式等内容。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专题宣教,如面向青少年的情绪管理教育、面向职场人群的压力应对指导、面向老年人的心理适应辅导等。通过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其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形成 “预防为主” 的心理健康维护模式。
3 全科护理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
3.1 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科护理在心理健康促进实践中面临多重挑战。一是认知层面存在偏差,部分全科护士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将工作重心局限于生理护理;二是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多数全科护士缺乏系统的心理评估与干预培训,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心理问题;三是服务资源相对匮乏,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干预工具不足,与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转诊协作机制不完善;四是社会认知存在误区,部分患者对心理问题存在病耻感,不愿主动寻求帮助,影响干预效果。
3.2 优化策略:强化能力建设与认知提升
提升全科护理心理健康服务能力需从认知与技能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全科护士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将心理学理论、心理评估方法、沟通技巧等纳入继续教育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树立 “生理 - 心理” 一体化照护理念,通过政策引导与绩效考核调整,强化全科护士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
3.3 优化策略:完善服务机制与环境支持
完善的服务机制与环境支持是提升心理健康促进效果的保障。在服务机制上,建立 “全科护理 + 心理专科” 协作模式,通过远程会诊、定期驻点等方式,实现基层与精神卫生机构的资源联动;推行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心理健康” 包,将心理评估、干预等内容纳入签约服务项目,提升服务的可及性。在环境支持上,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社区氛围,通过科普宣传消除心理问题的社会 stigma;优化社区心理服务场所设置,为心理干预提供舒适私密的空间,鼓励患者主动寻求帮助,形成 “预防 - 干预 - 康复” 的闭环服务体系。
结束语
全科护理与患者心理健康促进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全科护理通过整体性、连续性的照护模式,为心理健康促进提供了实践平台与专业支撑。从心理健康的早期识别到个性化干预,再到长期维护,全科护理在各个环节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前实践中存在认知偏差、能力不足等问题,但通过强化能力建设、完善服务机制等路径,可充分发挥全科护理在心理健康促进中的优势。未来,随着全科护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其将在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全人健康照护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居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程尚菊. 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科护理后的效果及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 婚育与健康, 2024, 30 (08): 130-132.
[2]敖小丽, 何秀珍. 全科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方案和临床意义[J]. 吉林医学, 2024, 45 (04): 949-952.
[3]范晓莉, 乔曦. 全科护理联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3, 11 (21): 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