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胡祥伟
重庆昶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节点,通过集成先进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一次设备、二次系统及运行环境的协同控制。其在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提升操作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和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围绕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理念、自动化架构、智能设备集成应用及智能运维管理模式展开分析,系统探讨技术融合路径与应用实践成效,旨在为后续智能变电站的推广与升级提供技术依据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技术
一、智能变电站的技术体系与基础建设
(一)自动化系统构建中的网络拓扑优化
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在智能变电站中承担核心架构的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直接关系到数据传输效率和系统稳定性。通过统一通信平台整合保护、测控、监控和自动装置,使各子系统间实现高效数据共享。在系统部署中需合理设置主干网络与区域网络之间的传输接口,采用环网或星形结构以增强冗余能力,并避免网络瓶颈造成数据延迟。网络配置需同步兼容时间同步系统,保障各设备在毫秒级对时精度下协调运行。此外,应根据变电站规模及功能分布,设置通信子站,统一标准协议接口,提升全系统可扩展性。
(二)智能设备一体化接入策略与标准制定
智能设备的接入需建立在统一数据模型与通信协议基础之上,以保障运行指令的可识别性和状态响应的实时性。设备之间通过光纤通道构成高速通信链路,确保状态量与控制量的同步传输。为实现多厂家设备间的互联互通,需严格遵循标准化规约,推动接口规范统一,降低集成难度。设备接入过程中还需匹配对应功能模块,进行逻辑识别与运行参数初始化,保障设备间逻辑链条完整。通过构建智能终端数据库及接入模型模板,增强系统部署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三)智能变电站建设环境下的系统安全体系规划
系统安全在智能变电站运行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其涵盖物理防护、通信安全及数据完整性三重层面。在物理防护层面,应设立多重隔离区域,布置身份识别与监控设备,防止非授权访问。在通信链路中应用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与抗篡改能力。在数据管理层应采用加密机制与权限分级模式,构建安全域与信任体系,确保各类信息流在运行中的准确性与可追溯性。通过全链路部署安全控制单元,形成分布式防护结构,提升整体抗攻击能力。
二、智能化技术在变电站系统中的深度应用
(一)基于智能终端的实时监控与远程控制技术
智能终端作为智能变电站中的基础单元,在数据采集、设备控制与运行状态反馈中起到桥梁作用。其内部集成的数据采集模块能够实时获取电压、电流、温度等运行参数,并通过标准通信接口传送至后台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终端支持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减少现场操作次数,降低运维风险。通过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实现设备状态图像与运行数据的同步传输,构建可视化控制平台。数据上传前进行边缘处理,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并减少通信压力。借助智能终端提供的数据分析能力,运维人员能够掌握设备运行趋势,及时进行异常预警,形成主动控制机制,推动智能变电站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调控转变。
(二)智能保护与自适应重构机制的融合实现路径
智能保护系统通过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实现对电网故障的快速识别与隔离,其响应速度与动作准确性成为评价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实际配置中,保护装置基于数据融合模型进行故障判断,可在复杂情况下识别接地、短路、断线等异常状态。系统具备自适应重构能力,当某一路保护失效或通信中断时,可自动切换备份通道,确保保护逻辑持续完整。重构过程由智能判断单元触发,无需人工干预,提升了电网的应急响应能力。通过保护系统与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共享,故障信息能够同步传送至主控平台,实现一键解列、一键合环等自动操作。装置运行状态可动态监控,并依据故障特征自动调整保护定值,实现分布式控制模式下的自愈功能,构建高弹性的保护网络体系。
(三)智能数据融合平台在信息流管理中的集成应用
数据融合平台是实现变电站数据统一接入、分析与应用的关键系统,其通过集中式架构将来自不同智能设备的信息进行规范化整合。平台具备多数据源解析能力,可对遥测量、遥信量、图像数据与事件记录进行格式化处理,形成统一数据模型。在日常运行中,平台通过分级数据缓冲机制实现信息高频采集与低频传输的协同,缓解后台处理压力。分析模块依托图数据库与模式识别算法,对海量信息进行关联提取与趋势预测,为调度控制提供实时依据。信息发布模块支持多终端适配,可将关键信息推送至手机端、主控台及云平台,增强运维响应效率。通过与智能告警系统联动,实现对异常状态的分类识别与优先级排序,使信息流不仅具备通达性,更兼具策略性与预警性,推动变电站管理从被动应急向精细决策演化。
(四)基于智能巡检的自主运维与风险预控模式
传统巡检方式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覆盖不足及信息滞后等问题。在智能变电站中,通过部署智能机器人与图像识别设备,构建自动化巡检体系,显著提升运维质量与风险预控能力。巡检机器人可自主导航至关键设备位置,完成温升检测、异音识别及设备标识比对,并将巡检图像与数据上传至中心平台进行对比分析。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判断设备运行是否存在异常,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趋势研判,实现预警前置。无人机系统则在室外高压设备区域发挥作用,具备飞行避障与多角度拍摄能力,可全天候完成绝缘子、刀闸等重点部件巡查。各类巡检数据汇入统一平台后,经数据融合形成设备运行档案,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运维决策。通过建立缺陷分级处理与闭环整改机制,构建闭环式智能运维模型,有效提升巡检工作的精准度与时效性。
结束语:智能变电站作为电网数字化与信息化的重要节点,其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已成为推动现代电力系统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撑。在系统架构设计、核心设备集成、智能运维管理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更高层级。通过持续优化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路径与功能拓展能力,将推动电网管理向着更精准、更主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整体能源体系的运行质量与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忠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集成与运行优化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3,51(09):156-161.
[2]张志强.面向智能电网的变电站智能运维技术研究[J].电力建设,2023,44(03):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