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桂凤
迁安市大崔庄镇中心卫生院 河北 迁安 064400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长期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人。观察组接受长期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情绪状态、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血压控制(DBP从94.67降至72.80;SBP从159.07降至133.52)、高血压知识掌握(得分从53.6提高至80.87)、情绪状态改善(SAS从55.4降至39.62;SDS从52.80降至38.57)、治疗依从性(94.29%)及护理满意度(97.14%)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应指标分别为80.67, 142.78, 69.33, 46.86, 45.90, 74.29%和80.00%)。结论 长期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长期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引言
高血压作为一种普遍的慢性病,对全球亿万人口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约有1.13亿人患有高血压,它是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等重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药物疗法是控制高血压的常用手段,尤其是对于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合理的药物治疗计划对改善病情和维持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然而,药物治疗的持续性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常常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病人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等。在长期药物治疗上,虽然该方法在控制血压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其对患者全面的生活质量影响还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领域。本文基于70个高血压患者的案例,执行了精确的对照测试,目的在于准确地探查长期用药对这些关键生活质量指标的影响,这也助于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认识和推荐长期用药方案,研究着眼于揭露长期用药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如何实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将长期用药实践作为优先选用的高血压治疗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接纳的高血压患者70例成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47-75岁,均值年龄为60.56±3.90岁,病程在18年之中,均值病程为4.26±1.29年。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46-76岁,均值年龄为60.72±3.80岁,病程一样在18年之中,均值病程为4.36±1.20年。
高血压分类领域,观察组和对照组中,1级高血压患者各12例,2级高血压患者分别是16例和17例,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是7例和6例。此次研究的基础资料对比结论表明,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及高血压分类领域的区别都沒有数据统计重要性P>0.05,说明研究对象拥有较佳的对比性,适宜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1.2 方法
运用预测性无序对照试验设计,挑选两组高血压患者,其中观察组为35例,对照组也为35例。所涉及的患者都已经被确定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开展分类。所有患者都在同一家医院接收医治与调控。对照组高血压患者接收常规药物医治,包含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遵照医生处方口服,没有添加一切多余的干涉措施。观察组在常规药物医治基础上,增添了生活方式干涉,包含饮食调控、体育锻炼等,详细干涉如下所述,
饮食管理,经营养专家替患者拟定低盐低脂饮食计划,且开展定时复查,监察患者的饮食落实情况。 体育锻炼,替患者规划合适的运动方案,例如快步走、慢跑等,每周最少开展三次,每次维持30分钟。心理咨询,替患者给予每月心理咨询,协助患者优化与高血压有关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研究延续时间为一年,疗养始末都针对两组患者的血压、高血压有关知识掌握状况、情绪状态实施了测评。测评工具涵盖标准化问卷和医院自主研制的跟踪调查表。
同时记载了患者的医治顺从度和关于医疗服务的认同感。所有数据收集都通过研究员于无阻碍的环境中自主达成,保证数据的中立性和精确性。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而且每名参与者都签字了知情同意书。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主要评价指标涵盖血压变动、高血压知识了解情况、情绪状态及医治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各评价指标的评定标准如下所述,(1) 血压变动,比较两组患者医治前后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运用血压监测器在宁静状态下检测患者的血压,并登记数据。血压减少幅度和医治后血压稳固性为评判医治效果的关键指标。 (2) 高血压知识了解状况,评判两组患者对高血压有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变化。借助规范化的问卷形式,在医治前后开展评判,问卷得分越上升,体现知识了解程度越佳。(3) 情绪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开展评定,测评治疗前后的焦虑与抑郁状态。SAS和SDS评分越小,显示患者的情绪状态越平稳。(4) 治疗依从性,依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实施划分,主要涵盖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类。借助派发调查问卷记录患者的依从性表现,依从性强表明患者对治疗方案的认可和落实水平强。(5) 护理满意度,借助制定的满意度问卷,询问患者对整体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包含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度评估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接受度。
以上评价指标和判定标准为研究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方法,用于系统地评估长期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实际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数据包含了量化的计量资料和分类的计数资料。对于所有分析,基于数据的属性选择了合适的统计方法。
全部的计量资料,例如血压读数、高血压知识评分还有情绪状态评分等等,都满足正态分布。使用了均数和标准差¯x±s用以描绘,且借助独立样本t检验用以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之中的差异。在实施t测试之际,测算了每组资料的均值与标准偏差,测算统计值t还有相关的P值,用来评估两组之中是否具备统计学明显差异。P值低于0.05视作拥有统计学意义,显示两组间有明显差异。对于计数资料,例如性别、高血压分期数量还有治疗依从性情况,使用了百分比%来表示,且借助卡方检验χ2测试研究两组间的对比。通过计算χ2值和相关的P值,评估了组间的差异性。同样,P值小于0.05表示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该研究利用了SPSS22.0软件进行所有的数据分析工作。这种统计软件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而且通过其高级统计工具,增强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比例、年龄区间及病程方面均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一般基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高血压分级上分布均匀,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见表1。
2.2 血压变化状况对比
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护理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效果更优越。具体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2。
2.3 高血压知识掌握状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这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教育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身的病情。见表3。
2.4 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在治疗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长期药物治疗有效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情绪状态。见表4。
2.5 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的病人展现出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compared 比对照组,在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依从性总评方面表现更优,统计数据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26)。这可能反映了观察组在治疗管理方面的有效性。见表5。
2.6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满意率达到97.14%,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这表明针对高血压长期药物治疗的优化护理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见表6。
3 讨论
长期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尤其在控制血压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以表1数据为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上比较均衡,保证了两组数据的可比性。通过长期跟踪,可以看出,高血压患者接受系统性的药物治疗后,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促进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这种治疗模式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了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和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高血压长期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在血压控制上展现了良好效果,值得广泛推广。根据表2提供的数据,参与药物干预的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为SBP从159.07±10.71 mmHg减少到133.52±9.49 mmHg,DBP从94.67±6.42 mmHg减少到72.80±7.01 mmHg,效果优于未完全干预的对照组,SBP从158.94±11.03 mmHg减少到142.78±10.27 mmHg,DBP从94.56±6.60 mmHg减少到80.67±7.35 mmHg,数据表明药物干预效果更佳。
历经统计分析,两组血压降低的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方案在控制高血压方面更加有力。这或许与观察组在治疗方案上的细微调整相关,例如药物剂量的改进和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执行。优秀的血压控制关于预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关键意义。面向差异患者群体执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其管理和治疗效果存在明显作用。借助给予个性化的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得分自护理前的53.6增长到护理后的80.87,明显超出对照组的自53.17至69.33的增长。这表明系统的教育与培训可以极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可能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遵守治疗方案,优化治疗结果。教育干预提供了患者维持或提高生活质量所需的工具和知识,使他们能够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和支持是提升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血压长期治疗不仅关注血压控制,还应考虑患者的情绪状态。表4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数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6)。这表明治疗组在护理干预后情绪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情绪状态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支持,以全面提升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理团队应敏锐识别和积极响应患者的情绪需求,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这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谭灵玲,熊银,陈奎铭.康复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1):97-97.
[2]宋玉玲.舒适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07):147-148.
[3]王月红.全息刮痧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08):283-283.
[4]王琦.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06):178-178.
[5]李青虹.家庭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特别健康,2020,(29):36-37.
[6]张淑琴.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影响[J].健康之友,2020,(13):243-243.
[7]刘瑞方.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2):0255-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