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跨界融合新范式
郭丽琨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供电分公司
引言:随着智能时代来临,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探索两者的跨界融合新范式,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智能时代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融合背景
1.1 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智能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海量的数据得以被收集、存储和分析。企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各类数据,大数据技术能够挖掘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如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潜在风险点等。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数据进行自动分类、预测。例如,在财务风险预测方面,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财务数据进行学习,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为内部审计提供精准的方向。同时,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分布式记账等特性,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它可以确保财务交易记录的真实性,使得内部审计在审查财务数据时能够更加放心地依据这些数据。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如物联网与大数据的结合,还能让企业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到企业内部的设备运行数据等,这为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来源,促使两者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
1.2 企业管理需求变化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管理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更加全面、及时地识别和应对风险。单一的财务管理或者内部审计难以满足这种需求。财务管理更多地关注财务数据的处理和财务状况的分析,而内部审计侧重于审查和监督。二者融合能够实现从财务数据到业务流程的全方位风险监测。在决策支持方面,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加精准、快速的决策依据。传统的财务管理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性,内部审计结果也相对独立,融合后的模式可以利用实时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为决策提供更具前瞻性的信息。
2. 跨界融合新范式特点
2.1 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
在这种跨界融合的新范式下,数据成为了决策的核心驱动力。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经验和有限的数据进行决策。大量的数据被整合起来,涵盖财务数据、业务运营数据、市场数据等多个维度。通过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例如,在成本控制方面,不仅可以分析财务报表中的成本数据,还可以结合业务流程中的数据,如生产环节的物料消耗、人力投入等数据,找出成本过高的具体环节。在投资决策中,融合后的模式可以分析宏观经济数据、行业发展数据以及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和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等数据,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更科学、全面的依据。而且,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根据最新的数据及时调整决策,避免因数据滞后而导致决策失误。这种模式下,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也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建立严格的数据治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的融合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2.2 协同共享的工作机制
跨界融合新范式建立了协同共享的工作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破,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财务管理部门在日常的财务核算、预算编制、资金管理等工作中产生的信息可以及时传递给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企业风险的评估结果也能迅速反馈给财务管理部门。例如,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实时获取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执行数据,发现预算执行偏差并及时反馈,财务管理部门则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对预算进行调整。在人员协作方面,两个部门的人员可以共同参与项目,如在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双方人员共同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风险等进行评估。这种协同共享的工作机制还体现在知识共享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学习财务管理的最新知识和方法,财务管理人员也能了解内部审计的规范和要求,从而提高双方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共同推动企业内部治理的完善。
3. 融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 技术应用难题
在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技术应用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智能技术的复杂性使得企业在应用时面临技术门槛。例如,大数据分析需要掌握数据挖掘算法、数据仓库建设等复杂技术,企业内部人员可能缺乏足够的技术能力来驾驭这些技术。其次,不同技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也是一个问题。企业可能已经存在多个财务管理系统、内部审计系统等,将这些系统与新的智能技术进行整合难度较大。比如,将区块链技术融入现有的财务系统,可能会出现接口不匹配、数据传输不稳定等情况。再者,数据安全问题在技术应用中日益凸显。随着数据的大量收集和共享,数据泄露的风险增加。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损害企业的声誉。为解决这些技术应用难题,企业可以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具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加入。
3.2 人员能力瓶颈
人员能力是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融合面临的又一挑战。一方面,传统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内部审计人员主要关注审计准则、合规性审查等知识,财务管理人员则侧重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在跨界融合的要求下,他们需要掌握更多跨领域的知识,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核算、预算管理等知识,财务管理人员需要熟悉内部审计的流程和风险评估方法。另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智能工具的操作能力等。然而,目前企业内部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欠缺。针对人员能力瓶颈,企业应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例如,为内部审计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交叉培训,让他们学习对方领域的专业知识。
3.3 制度与流程适配问题
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跨界融合还需要解决制度与流程适配的问题。在制度方面,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可能存在一些不兼容的地方。例如,内部审计制度对审计范围、审计权限的规定可能与财务管理中的某些流程存在冲突,这会影响两者的融合工作。在流程上,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内部审计流程相对独立,融合后的工作需要重新设计流程。比如,在财务报销审核流程中,如何融入内部审计的监督环节,同时又不影响报销的效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制度与流程适配,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重新明确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在融合模式下的职能、权限等内容,消除制度上的冲突。对于流程的重新设计,应充分考虑效率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可以通过流程再造的方法,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优化从财务数据录入到审计结果反馈的整个流程,确保在融合过程中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有效控制风险。
结束语:智能时代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跨界融合新范式,为企业管理带来新机遇与挑战。企业需积极应对融合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新范式优势。未来,这种融合将不断深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行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助力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稳健前行。
参考文献:
[1]张凤元,董园园,李卓兰.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商业会计,2024,(19):142-145.
[2]程平,喻畅,王健俊.ChatGPT 时代下基于深度自编码网络的企业内部审计智能预警——以往来款项审计为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44(01):316-337.
[3]金琳.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颗跨界的心——访上海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赵斌[J].上海国资,2020,(08):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