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积木建构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

周丽

籍山幼儿园

引言

幼儿教育是指根据 3-6 岁幼儿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情感丰富、情绪多变、规则意识模糊等性格特点制定的幼儿阶段教育。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开发身体、大脑潜能;培养生活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建立基本的道德意识和规则意识;感知艺术、音乐、自然科学的魅力;学习启蒙知识等。

积木构建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量身定做,其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都与青少年及成人教育有显著不同。大龄教育强调纪律,注重教育的效率与深度,以逻辑思维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主要目的。而幼儿教育则多采用动态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教育方式。学习内容丰富,涵盖广泛,没有明确的限定范围,以幼儿情感认知和知识启蒙为主要目的。可以说幼儿教育的最主要特征是以感知教育为主,感优先于知。

一.幼儿教学中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正面临改革,由注重幼儿简易事物的认知教学,转变成为以游戏方式为主的引导式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发挥幼儿“贪玩的天性”。在教育改革中仍有大部分幼儿园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以下几点就是我国幼儿教育学中的现状。

1.教学单一,具有局限性

首先大部分幼儿园注重的是幼儿在校安全问题,一切以安全为准的教育方针,就限制了游戏教学模式的开发,不能将室内外游戏结合到教学中,只教育学生认知一些事物即可。其次我国大部分都是私立幼儿园,教师进修机会相对较少,教师个人能力提升较慢,没有办法适应新型教育方式的改革,无法将游戏贯穿到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学习当中。所以以上问题就导致了大部分幼儿园教学单一,教学具有局限性现状。

2.大脑开发不足

光注重幼儿事物认知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在教师布置好的教学内容中学习,学习内容不具备延展性,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专注力较弱,所以对这种死板的学习往往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班内幼儿接受能力的不同,限制了学习内容不能被所有人掌握,因此大部分幼儿园采用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幼儿大脑能力的开发。

3.不注重幼儿自主能力培养

幼儿园关注的往往是幼儿安全问题,秉承着在幼儿园不受伤为准则,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准备好一切事物,减少了幼儿对事物的探知,采用固定的上课模式,限制了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这都是现阶段幼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虽然幼儿安全得到了保证,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却一直缺失。

二、如何通过积木建构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1.寓教于乐是当前幼儿园课堂教育的重点

幼儿园授课内容十分丰富,除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之外,许多幼儿园还额外开设了书法、珠心算、围棋、滑轮、武术、舞蹈、口才、绘本等一系列特色课程,充分满足不同性格幼儿的学习需求。授课形式也多采用简单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如儿歌、顺口溜、手指操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加参与度。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和多媒体的技术的运用,使得幼儿教育的素材大大丰富,幼儿对信息接受模式更加生动、直接。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目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活动形式有游戏活动和展演活动。积木构建作为游戏的一种,深受幼儿园孩子的喜爱,德国现代学前教育鼻祖福禄培尔首次提出了游戏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积木构建可以有效调节幼儿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一观点目前已被世界幼儿教育界普遍认可。游戏设置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幼儿的身体状况和安全因素。积木构建可以帮助幼儿认识身体,有的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合作精神、规则意识。幼师也可以根据需求自己设置游戏环节。丰富多彩的游戏互动是幼儿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

3.提升教师个人教学水平

积木构建作为全新的学科应该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要掌握好如何对学生进行积木课堂的引导和培训。新型教育模式下幼儿教师更多发挥其引导作用,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增加自己身教学能力,多阅读幼儿教育书刊,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游戏教学方法。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教学是应采取肯定是教学方式,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总结会,对参与游戏的所有幼儿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幼儿对游戏玩法的创新性给予肯定。

三.积木构建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积木构建符合新课改的标准,是核心素质下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应该持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固有效果,但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为了让所有幼儿都可以接收到良好的教育,必须创新教学,根据幼儿的特定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贪玩”是每一名幼儿的天性,想让幼儿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就必须利用好天性,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知识,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增加探索精神,从而促进幼儿大脑的开发,在幼儿学习路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

关于幼儿教育的几点反思,我总结如下:

1.感知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应贯穿于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受传统道德观影响,是非对错的概念根植于中国人的意识之中,但在幼童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当适当弱化道德批评,着重引导同理共情心理。

2.幼儿教育的成果是不能量化没有指标的,应以幼师为主体,并给予幼师充足的发挥空间,减少硬性作业性指标任务。教育机构应行使监督和服务职能,弱化管理职能。

3.幼儿教育业应引入常规化心理测评机制,幼师选拔以性格为主,技能为辅,严格选拔。

4.完善幼儿教育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1]王青.培养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幼儿园环境设计策略——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9)

[2]王春燕.积木搭建游戏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教师的支持性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3]萧淑霞,黄梅芬.开展积木建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动手与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J].幼儿教育.2015(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