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阳春市农区鼠害种类、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作者

吴世杰 彭创钦

阳春市农业研究与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省阳春市 529600

摘 要:经2020-2024年5年对阳春市农田鼠害的鼠情发生监测,明确了阳春市鼠害发生种类及不同鼠种发生规律、繁殖情况等的变化,为我市鼠害防治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阳春 鼠害 发生规律 防治

1 前言

阳春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漠阳江中上游,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耕地类型丰富(含水田、旱地、林山地等);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89万亩,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花生、甘蔗、大豆、玉米、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种植品种丰富导致农田害鼠常年且向逐年加重变化,使鼠害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1]。2020-2024年鼠害总体发生程度偏重发生,每年发生面积超过26万亩次,每年因鼠害发生导致粮食作物减产超过0.2万吨。因此,摸清我市不同鼠害发生规律,防治农田鼠害刻不容缓。

2 调查方法

监测点设立于阳春市升平村委会朗仔村,耕地面积35.3hm2,周围有房屋、水田、旱地等,种植作物以种植水稻、花卉为主,间种玉米、蔬菜、番薯等作物。采用夹夜法监测,选用150mm×80mm大型铁板夹,以新鲜甘薯、花生为调查饵料,每月18日左右傍晚放夹一次,次日早上回收,每次放夹200个(以实际回收计算),农田采用直线或曲线排列,夹距5m×行距50m或夹距10m×行距20m,特殊地形适当调整夹距,置夹重点位置是田埂、地埂、沟渠边、路旁及鼠类出没活动的地方,鼠夹与鼠道方向垂直。收夹后,分别记录不同鼠种的捕获量、雌雄数量、年龄结构,并对雌鼠逐一解剖,记录繁殖情况。

3 调查结果

3.1鼠害种类

表1显示,鼠害捕获率在2.2%-3.1%,5年监测结果显示,阳春市符合华南地区鼠害种类分布[2],黄毛鼠为阳春市农区鼠害优势鼠种,捕获占比最大,种群占比53.3%,其次是板齿鼠种群占比14.2%,小家鼠种群占比13.3%,黄胸鼠种群占比12.5%,其他鼠种种群占比3.9%,褐家鼠捕获最少,种群占比2.8%。

3.2捕获量变化

由图1可知,鼠害各月的捕获数量差异大。5年中1月捕获量最多,2月、9月、12月捕获量与1月相当,其中2023年2月单月捕获量最大,达19只;8月捕获量最少,6、7月捕获量与8月相当,因水稻处于幼穗分化期、孕穗期,鼠害在田间咬食禾苗、穗包[3],所以捕获量少。每年的捕获量呈波浪形变化,中间出现明显高峰,以12月-竖年2月时间段为最高峰,9月-11月出现第二高峰。说明在同样生活环境且食料缺少的情况下,不同鼠害会同时外出取食,活动规律具有一致性。

3.3年龄构成

根据臼齿磨损程度及体重法将鼠害分为幼体、亚成体、成体、老体。由表2可知,成体149只,亚成体105只,种群比例分别为42.2%和29.75%,幼体76只,种群比例21.53%,老体23只,种群比例6.52%。在秋季食料丰富条件及储存食物过冬习惯,鼠害经常进行外出取食,其中成体和亚成体两个种群最活跃;幼体活动能力有限,捕获量少;老体受到死亡、身体机能变化、活动能力等因素影响,捕获量较少,板齿鼠、褐家鼠老体连续5年捕获量为0。

3.4雌雄比及繁殖情况

由表3可知,2020-2024五年累计捕获雌鼠135 头,雄鼠 218头,雌雄性比为 1:1.55,解剖全部雌鼠45只,得到246只胎仔,平均胎仔数5.47个,监测过程发现有黄毛鼠个体最高一胎9个胎仔,小家鼠个体最高一胎10个胎仔;据5年监测调查结果表明,鼠害在阳春市全年均可怀孕繁殖,雌鼠怀孕率一般25%-40%,年均怀孕率为35.4%,其中3月、9月的怀孕率最高。

4 防治方法

4.1防治时间

结合多年农田鼠害监测结果及鼠害种群活动规律,防治时间为冬春季防治适期为11月至次年2月,秋季防治适期为8月至9月。

4.2防治对策

围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开展鼠害综合防治,将生态治鼠[4]、化学灭鼠方式相结合,降低鼠口密度,提升防治效果,减少鼠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4.2.1 农业防治 清洁农舍、清除田间杂物和杂草、清理排水渠、精耕细作、大面积种植同种植物或硬底化排灌设施等,减少鼠害的食物来源,破坏或改变鼠害的生存环境。

4.2.2 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如蛇类、鸟类、兽类等,推广以猫治鼠、围栏治鼠技术等。

4.2.3 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竹弓、鼠夹、鼠笼等捕鼠工具,结合挖鼠洞、烟熏、灌水等方法捕鼠[5]。

4.2.4 化学防治 化学灭鼠是害鼠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面对田间鼠害密度大时具有经济、见效快等特点,农民普遍使用谷物、毒饵混合后在田基投放。在选用灭鼠剂时首选抗凝血灭鼠剂,喜欢取食、灭效高、安全。应该轮换使用敌鼠钠盐、杀鼠醚等第一代抗凝血剂和溴敌隆、氟鼠灵、溴鼠灵等第二代抗凝血剂,或将雷公藤、野棉花酚[4]、不育剂莪术醇成品毒饵与化学杀鼠剂成品毒饵配合使用,降低鼠害出生率,禁止使用毒鼠强等高毒急性杀鼠药,同时做好灭鼠安全防护工作,戴手套或用工具投放,不直接接触毒饵,避免猫、狗、鸡、鸭等家禽家畜误食,保管好毒饵,按照使用说明书保管,避免人为误食中毒。

参考文献

[1]杨凤,李志慧,梁葵珍.农田黄毛鼠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植物保护,2001,Vol.27.No.3.

[2]王勇,刘晓辉,王登.刘少英我国鼠害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J].植物保护,2023,49(5):325-334

[3]王宏,任惠,陈冠南.茂名市农区鼠害种类与综合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7(14):113.

[4]隋晶晶,冯志勇,黄立胜,等.农区鼠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6(5):46-58.

[5]王祖望,张知彬,鼠害治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