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培养探讨
吴小蕾
西昌宁远学校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高段阅读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主动性思维作为一种积极、自主的思维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索、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培养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等。因此,深入探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主动性思维培养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主动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分析和推理,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当学生具备主动性思维时,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与文本进行互动,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质疑、探究和整合,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种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主旨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深度。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主动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提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够发现文本中的隐含信息和潜在价值,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提出独特的见解,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动性思维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要素。当学生具备主动性思维时,他们能够主动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探索,能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培养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逐字逐句讲解、提问回答等。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够丰富、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等原因,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在课堂上,他们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现象,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三)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习惯于等待教师的讲解和指导,难以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
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以提出“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在大雾天气去借箭?”“他是如何利用曹操的多疑性格来实现借箭目的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阅读文本,寻找答案。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平台,促进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阅读文本展开讨论和交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拓宽思维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 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
内容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是否过于冒险?”“廉颇负荆请罪的行为是否出于真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分析文本的结构、语言、主题等。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通过花生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1.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上述策略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实证研究。研究选取了某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为实验组,采用上述培养策略进行教学;另一个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阅读能力测试和思维能力测试,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学生的各项指标变化不明显。这说明上述培养策略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培养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结论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主动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如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证的结合,通过实证研究不断验证和完善培养策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静 .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培养探讨 [J]. 学苑教育 ,2023,(02):34-36.
[2] 刘莉玲 .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培养 [J]. 教师博览 ,2022,(33):43-44.
[3] 王锋锋 .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培养对策探析[J]. 文科爱好者 ( 教育教学 ),2022,(0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