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作者

黄火华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  527199

引言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不断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教育作为基础性、关键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转型挑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支撑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核心专业之一,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就业竞争力。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涵盖了电路理论、电子器件、控制技术等基础内容,是后续各类专业课程和实际操作课程的知识支撑。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限制,该课程在教学理念、手段、内容和效果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改革创新。本文拟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基础理论与当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立足“学生为本、能力导向”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符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与专业发展需求的课程改革路径,力求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方式、学生发展之间的有机统一,推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电工电子技术理论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基础课程,涵盖电路基础理论、电工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传感器技术等多个模块,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电路原理、电器元件使用、电子装配与调试、简单控制电路设计与分析等核心技能。电工部分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机与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电子部分则涵盖二极管、三极管、运算放大器、逻辑门电路等基础器件及其典型应用。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需具备动手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作为后续 PLC 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等核心课程的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至关重要。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既要夯实理论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技能训练的模块化和系统化设计,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目前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院校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内容老旧,缺乏前沿技术元素。教材内容多年来未做系统更新,难以覆盖新技术背景下电子控制、智能制造、嵌入式系统等新兴内容,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企业应用中价值有限。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师讲解多、学生操作少,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参与度低,严重影响教学成效。第三,实训设备陈旧,实践机会受限。部分中职学校由于经费短缺或教学重视不够,电工电子实训室设施设备落后,无法满足模块化教学和综合技能训练需求。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缺乏工程实践背景。一些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行业发展和新技术认知有限,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进步,不利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技能型人才。

三、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策略

1. 突出学生主体,优化教学方法

中职学生多存在学习基础薄弱、理论兴趣不浓等特点,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参与度。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做中学”的理念,采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例如,可通过“制作电源适配器”“设计家庭照明系统”“构建简单放大电路”等任务项目,将课程内容拆解为若干实际应用项目,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减少理论灌输,增加演示实验、情境创设和学生实际操作时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 整合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为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建设“线上 + 线下”混合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微课、虚拟仿真系统等现代教学工具,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课程预习、知识

回顾、技能训练与在线测试。其次,在实训教学中应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软件仿真电路设计、参数调整与结果观察,帮助学生在“零风险”环境下反复训练,提高故障分析与操作能力。

3. 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保障。学校应加强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视,合理规划资金投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更新实验设备,配置现代化教学仪器,如数字示波器、多功能电路测试平台、可编程控制器模拟系统等,以满足多元化教学需求。可通过校企合作、政府项目申请、产教融合等多种方式筹集教学经费,推动校内实训条件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靠拢。

4. 创新教学内容,提升专业技能

创新教学内容对提升中职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技能至关重要。教师应紧跟行业前沿动态,及时将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如太阳能、风能利用)、物联网电子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课程。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更新项目案例,让学生接触真实生产场景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此外,还应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引入计算机编程、自动化控制等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结语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课程,肩负着夯实学生专业技能、支撑后续学习与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学生发展与行业变化的双重需求,亟需从理念到方法、从内容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本文从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教学现状,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整合教学手段、加大投入与更新内容的改革策略,旨在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改革路径。未来,应在政府政策支持、学校制度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机电专业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梁建平 . 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葛洲坝职教中心近几年改革探索与实践回顾 [J]. 中国电力教育 ,2002,(03):49-53.

[2] 鲍风雨 , 郑丹 . 决策理论在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应用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21):21-22.

[3] 丁亚军 .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探索 [J]. 职教论坛 ,200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