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低压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刘明波 彭传军 赵士献 赵志磊
国网南阳供电公司 4731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供电所低压故障抢修工作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正常用电和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然而,当前供电所低压故障抢修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抢修效率不高,影响了用户的用电体验。因此,研究供电所低压故障抢修效率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供电所低压故障抢修现状及问题
1.1 故障定位不准确
目前,部分供电所在低压故障定位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一方面,低压电网结构复杂,分支众多,设备分布广泛,给故障查找带来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故障定位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手段,难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故障位置。例如,一些老旧小区的低压线路老化严重,故障发生时难以通过传统的检测方法及时找到故障点,导致抢修时间延长。
1.2 抢修人员技能不足
抢修人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故障抢修的效率。部分抢修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新型电气设备和故障处理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在面对复杂故障时,往往不能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和有效处理。此外,一些抢修人员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在突发情况下容易出现慌乱,影响抢修进度。
1.3 物资管理不完善
物资管理是故障抢修的重要保障。然而,一些供电所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如物资储备不足、物资调配不及时等。当故障发生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抢修物资,导致抢修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同时,物资的存放和管理也不够规范,增加了物资查找和取用的时间,进一步影响了抢修效率[1]。
2 供电所低压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
2.1 优化故障定位技术
2.1.1 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
供电所应加大对故障监测设备的投入,引入先进的故障指示器、智能电表等设备。故障指示器可以实时监测线路的运行状态,当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发出指示信号,帮助抢修人员快速定位故障位置。智能电表可以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通过对用电数据的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的大致范围。
2.1.2 建立故障定位系统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电力自动化系统,建立完善的故障定位系统。该系统可以将低压电网的线路、设备等信息进行整合,结合故障指示器和智能电表反馈的信息,准确地显示故障位置。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最佳的抢修路线和方案,提高抢修效率。
2.2 加强人员培训
2.2.1 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定期组织抢修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型电气设备的原理、操作和维护,故障处理技术等。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和现场指导,让抢修人员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理念。通过培训,提高抢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应对各种故障。
2.2.2 强化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模拟各种突发故障场景,让抢修人员在实践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明确抢修人员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职责和操作流程,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2.3 完善物资管理
2.3.1 合理储备物资
根据供电所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故障统计数据,合理确定物资的储备种类和数量。对于常用的抢修物资,如电缆、开关等,要保证有足够的库存。同时,要定期对物资进行盘点和更新,确保物资的质量和可用性。
2.3.2 优化物资调配流程
建立高效的物资调配机制,实现物资的快速调配。当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确定所需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并及时从仓库调配到抢修现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物资的库存、调配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
2.3.3 规范物资存放管理
对物资进行分类存放,设置明显的标识,方便物资的查找和取用。建立物资管理台账,记录物资的出入库情况,确保物资的流向清晰可查。同时,要加强对物资仓库的安全管理,防止物资被盗、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2.4 加强沟通协调
2.4.1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调度部门可以将故障信息及时发布到平台上,抢修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准确的故障信息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故障抢修的进展情况,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投诉。
2.4.2 加强部门间协作
明确各部门在故障抢修中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故障抢修过程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提高抢修效率。
2.4.3 提高与用户的沟通能力
加强抢修人员与用户的沟通,及时向用户通报故障抢修的情况,解答用户的疑问。在与用户沟通时,要注意语言文明、态度诚恳,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同时,要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抢修工作。
3 案例分析
以某供电所为例,该供电所在实施上述提升策略之前,低压故障抢修平均时间长达 75 分钟,远超行业平均标准,每月因抢修不及时引发的用户投诉达32 起,不仅影响用户用电体验,还损害了供电服务口碑。为切实提高抢修效率,该供电所针对性采取了系列措施:
3.1 优化故障定位
此前该供电所依赖人工逐段排查故障,平均故障查找时间需 38 分钟,占整体抢修时长的 50% 以上,常因定位不准导致重复往返。为此,供电所引入具备实时数据传输功能的故障指示器,为辖区居民更换智能电表,搭建起 “设备监测 + 系统分析” 的故障定位体系。故障发生时,设备可实时捕捉异常信号并反馈用电状态,数据经系统整合后,能在 5 分钟内精准定位故障位置,故障查找时间较之前大幅缩短,彻底解决了 “找故障难” 的问题 [2]。
3.2 加强人员培训
实施前,该供电所抢修人员中具备复杂故障处理能力的人员占比低,技能考核通过率仅 68% ,面对突发情况时平均应急响应时间达 22 分钟。针对这一问题,供电所制定 “月度培训 + 季度演练” 计划:每月邀请技术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涵盖新型设备维修、安全操作规范等;每季度组织模拟极端天气下的应急抢修演练。
3.3 完善物资管理
此前该供电所物资管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常用备件储备不足,储备率仅75% ,故障发生时需从城区仓库调配,平均调配时间达 90 分钟;二是物资存放混乱,找取物资平均耗时 15 分钟。为改善这一状况,供电所重新规划物资仓库,按类别划分区域并张贴标识。
3.4 加强沟通协调
实施前,供电所内部部门信息传递依赖电话沟通,平均信息传递时间达 20分钟且易遗漏;与用户沟通仅在抢修完成后告知结果,用户等待期间无进度反馈,大量投诉与 “沟通不畅” 相关。为此,供电所搭建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故障信息、物资调配、用户反馈的实时同步,客服组每 30 分钟向用户推送抢修进度。
4 结束语
供电所低压故障抢修效率的提升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可靠用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故障定位技术、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物资管理和加强沟通协调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供电所低压故障抢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抢修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供电所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改进故障抢修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晋 , 李梓玮 , 冉春江 . 推进“全能型”供电所建设的四川经验 [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8,(35):9-11.
[2]官亚兵 . 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推进县级供电企业全面发展 [J]. 大众用电 ,2018,32(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