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管理
李福畴
广东中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 524400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工程建设涉及管网铺设、泵站建设、水处理设施及管道维护等多个环节,管理复杂性显著增加。施工管理若不到位,容易出现管道破损、施工延误、材料浪费及工程质量问题,影响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管理,成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施工组织、技术应用及维护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对策。
一、施工组织管理
(一)施工计划与资源调配
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是保证城市给水排水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需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周期及现场条件,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和各工序节点,合理配置人力、设备与材料资源。在大型市政管网铺设项目中,施工团队通常将工程分段进行,每段设定关键节点和工序验收点,确保前后工序紧密衔接,避免施工冲突和资源浪费。应建立物资调度和设备使用计划,避免施工材料滞留或设备闲置现象,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优化施工计划和资源配置,既能提高施工效率,也降低现场风险,保证工程按期完成,同时为后续管网调试和系统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二)现场管理与安全控制
施工现场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核心内容。施工单位需建立完整的现场管理制度,涵盖工序检查、施工设备维护、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在某城市污水管网建设项目中,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巡查管道安装、支架固定及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施工人员按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工序,确保接口密封、坡度控制及支撑稳固,降低漏水、堵塞及施工事故发生率。严格的现场管理不仅保障施工秩序和工程质量,也提高施工团队的安全意识和执行力,为管网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支撑。
(三)施工协调与质量控制
施工协调是多工序、多专业交叉作业的关键环节,对工程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工程管理者需统筹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供应等各方,及时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冲突与问题。在城市泵站及排水管网施工中,当地下障碍物或既有管线与设计方案冲突时,管理团队可迅速调整施工方案,避免施工延误和质量隐患。同时,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体系,对隐蔽工程和关键节点实施分层验收,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标准。完善的协调机制和质量控制流程不仅保障施工顺利推进,也为给排水系统的长期运行和维护提供坚实保障。
二、技术应用与信息化管理
(一)智能监测与管网管理
现代城市给排水工程管理越来越依赖信息化技术,实现施工全过程智能化监控。施工单位在管网铺设、泵站安装及水质控制环节,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各项指标。在某城市供水管网建设中,施工团队利用传感器监测管道坡度、接口密封情况和水压变化,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便于远程查看和问题追踪。这种信息化手段不仅提升施工管理效率,减少人为疏漏,还能记录施工过程,为工程验收提供可追溯数据 [1]。智能监测系统为后期管网运行和维护提供数据支持,可提前预测管道堵塞或泄漏风险,提高城市给排水系统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施工技术创新
新型施工技术在城市给排水工程中广泛应用,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施工团队采用预制管件、模块化施工和机械化辅助设备,减少现场切割和拼接,提高施工精度。BIM 三维建模技术被广泛用于管网设计和施工模拟,能够提前发现管线冲突和施工干扰。在一座大型商业区的排水管网施工中,BIM 模型帮助施工单位优化管线布置,减少管道碰撞和返工,节约施工周期。机械化辅助安装如管道提升机、自动焊接设备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接口质量。技术创新的应用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劳动力强度,也提升了工程可靠性,为城市给水排水系统高质量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促进绿色施工和资源节约。
(三)材料选用与质量监控
材料质量是确保给排水工程耐用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施工单位应优先选用耐腐蚀、高强度且环保型管材、阀门及配件,并建立严格的材料验收和检测流程。在泵站及雨水管道施工中,施工团队会对管材强度、耐压性能和接口密封性进行抽检,并记录检验结果作为施工依据。施工过程中,对管材运输、存储和安装环节严格控制,防止损伤和变形。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后期运维和维护提供可靠依据,延长工程寿命,提升整体效益。
三、运营维护与可持续管理
(一)日常巡检与维护
城市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依赖于科学的日常巡检和维护。施工单位与运营管理部门需建立详细的巡检计划,明确巡检频率、检查内容及问题反馈流程。在污水处理管网项目中,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泵站运行状态、阀门功能、管道通畅性及接口密封情况 [2]。发现堵塞或漏水问题后,及时组织抢修,确保管网和设施稳定运行。应记录巡检数据和维护情况,形成可追溯档案,为长期运营提供参考。日常巡检不仅能够降低突发故障的风险,还能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系统可靠性,保障城市排水和供水功能的持续高效。
(二)应急管理与风险防控
城市给排水工程面临管道破裂、暴雨洪涝、设备故障等突发风险,需要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施工和管理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现场处置能力。在某城市排水管网工程中,建设备用泵站和应急管道网络,当出现洪涝或管道堵塞时,可快速启动备用设施调度水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通过应急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措施,可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居民生活安全,同时减少工程损失和运营成本,确保城市给排水系统在极端事件下的持续运行。
(三)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管理
城市给排水工程应兼顾环境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推动绿色发展。推广雨水收集、污水再生利用和节能设备是实现可持续管理的关键措施[3]。在大型住宅区排水工程中,建设雨水储存池,将雨水引入景观喷灌系统和绿化灌溉,实现水资源循环使用。污水处理厂可利用处理后的再生水满足工业或景观用水需求,降低对自来水的依赖。绿色管理模式不仅节约水资源和降低运营成本,还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改善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符合现代城市绿色建设理念。
四、结论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标准化流程、智能监控和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不仅优化了施工与运营管理,也提高了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陈燕玲. 城市工业园区给水排水工程管理要点及策略[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4,23(10):184-186.
[2]谭立夫 , 刘燕云 . 浅谈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管理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4,(19):44-46.
[3]胡泽尧 .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 [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1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