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智时代高校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提升途径研究

作者

全静 王丹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巴南 400054

1 引言

为推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进程,“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1]。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举措。教师数字素养指的是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去开展教学工作而所具备的一系列知识、意识、能力和伦理态度 [2]。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教师数字素养是决定数字技术效能的关键因素 [3]。虽然教师数字素养逐渐受到重视,但现有对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对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4-5],少有学者聚焦经管类教师,探讨他们在面对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教学场景,如何衡量自身的数字素养,如何增强自身数字化教学意识、如何掌握数字化教学技能等。因此,本项目拟构建高校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提升途径,从而提升高校经管类教师自身素质,推动经管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 高校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在数智时代背景下,经管类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关系到个人职业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目前经管类高校教师数字素养仍然有待提升。首先,经管类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数字技术对于教学要求的改变,但由于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未能领悟到数字技术对于专业建设的意义,因此对于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意愿较低[6]。其次,经管类教师存在资源整合困难的情况。具体而言,目前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注重于传统管理理论 [7],而缺少与技术类知识结合,从而导致“知识孤岛”。此外,在经管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欠缺掌握多学科知识老师的现状 [8],反映其资源整合能力的不足。最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这一现象体现在目前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目前教师仍然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未能利用真实数据和案例,通过大数据技术去搭建综合实训平台来让学生体会真实商业环境。此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也体现在目前部分经管类教师的教学模式仍侧重于“老师讲 + 学生听”的形式 [8],而未能充分利用在线讨论等数字技术来提高课堂师生互动和学生沉浸式体验。

3 指标构建

为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以我国教育部所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为基础 [9],结合当下国内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将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了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化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五个维度。整体问卷设计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教学年限、职称、所在地区,二是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量表。为了验证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357 份。本文将收集到的数据导入SPSS 25,结果显示问卷总体信度系数达到 0.843,说明本研究所设计问卷结构具有良好的信度。进一步实施探索性因子分析。KMO 检验系数为 0.807, p<0.001 ,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 5 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为 77.283% ,说明主成分提出较为合理。利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设定系数按大小排列,并将公因子列里小于0.4 的系数删除,得出的旋转成分矩阵如表1 所示。从表1 可以看出,A1-A4、B1-B3、C1-C10、D1-D4、E1-E5 均在同一公因子内。基于此,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合理性。因此,本研究将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维度,即数字化意识(4 题)、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3 题)、数字化应用(10 题)、数字社会责任(4 题)、专业发展(5 题)。

表1 旋转成分矩阵

4 提升途径

为有效促进高校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本研究提出一系列提升路径。

政府层面: ① 制定并实施经管类教师数字技能专项培训与考核制度,要求经管类教师定期参加数字技能培训课程及竞赛,同时将数字技能掌握情况与职称评定与项目申报等挂钩,通过制度性激励措施引导经管类教师主动强化数字技能应用能力,系统性推进该群体数字素养的提升 [10]。②将数字素养纳入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对经管类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创新成果给予奖励。同时,在学科评估中增设“数字素养”专项,引导高校重视经管类教师数字能力建设。

学校层面: ① 定期举办“数字教育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分享数字化趋势,组织教师参观数字企业,增强经管类教师的数字化意识。②设立经管类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支持经管类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同时用于采购数据分析软件以及获取在线课程资源,以推动经管类专业教学的数字化升级。③针对经管类教师数字素养开展月度、学期、学年等周期的动态追踪评价工作,分析教师在数字素养各维度上的表现变化情况及改进措施,为打造高数字化水平的经管类教师队伍提供科学依据 [11]。

教师层面:①经管类教师要突破“数字化被动适应”心态,主动学习数字技术和方法,关注数字技术前沿动态,定期参与数字化教学研讨会,保持对数字化教学的敏感度,将数字化发展视为职业发展的必选项而非附加题,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12]。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③定期收集学生反馈,评估数字化教学效果(如学生参与度、成绩提升),对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此发现不足并调整教学策略[12]。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EB/OL].(2021-12-12)[2024-07-11].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l.

[2] 刘宝存, 易学瑾 . 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全球图景与本土建议[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24, (01): 79-88.

[3] 龙宝新 , 邱灿 . 数字化时代的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3, (08): 79-85.

[4] 方秀才 , 陈坚林 . 中国高校外语教育信息化现状与规划建议 [J]. 外语教学 , 2018, 39(02):57-62.

[5] 王亚南, 王京华, 韩红梅,等.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 外语界 , 2023, (02): 54-61.

[6] 马超平 .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07): 234-236.

[7] 王山林 , 陈小俊 , 田巧莉 .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本科生数字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J]. 才智 , 2024, (10): 169-172.

[8] 雷清 .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创新路径 [J]. 商讯 , 2024, (06): 175-17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EB/OL].(2022-11-30)[2024-07-11]. http://www. 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10] 李素军 , 李伟 , 杨挺 . 跨越数字鸿沟 : 中小学体育教师数字素养的构成与提升 [J]. 教育学术月刊 , 2024, (12): 85-93.

[11] 吴砥 , 桂徐君 , 周驰等 . 教师数字素养 : 内涵、标准与评价 [J]. 电化教育研究 , 2023,44(08): 108-114+128.

[12] 乔世伟, 董艳, 赵磊磊.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数字素养: 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 , 2025, (04): 13-19.

作者简介:全静(1993.05-),女,汉族,重庆云阳讲师,博士,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王丹(2001.08-),女,汉族,重庆涪陵硕士研究生,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4YB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