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张雪峰
舒兰市朝鲜族实验小学校 132600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设计分层作业的意义
(一)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个性化发展
分层作业设计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借助对学生英语基础状况、学习能力高低、兴趣偏好倾向等方面的精确评定,将作业划分成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综合拓展三个层级,为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与之匹配的学习任务。这种差异化的设计方式改变了传统作业“一刀切”的模式,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在基础任务里扎实语言根基,中等水平的学生在能力提升任务中扩展知识运用范围,成绩优秀的学生在综合拓展任务中培育创新思考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提升作业效能,推动“减负增效”
分层作业设计运用“基础题目必须完成 + 拓展题目选择完成”模式,严格把控作业总量以及难度,确保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可依据自身能力挑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防止无效作业。同时,分层作业融入了具备实践性、开放性的任务,将语言学习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提升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质”与“量”双重优化,既契合“双减”政策对于作业时长的限制规定,又通过提高作业针对性与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成“减轻负担”与“提升质量”共同前进的效果。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对策
(一)立足减负增效,明确分层作业目标导向
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而言,每位学生在语言智能发展方面存有差别,有些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较为突出,有些则在口语表达上展现优势。分层作业的目标导向就是依据该理论,打破以往千篇一律的作业方式,防止学生由于目标与自身能力不相适应而承受过重负担。在“双减”政策下,清晰的分层目标能够让作业更具指向性,降低无实际效果的训练,达“减负”与“增效”的有机融合,助力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 Unit 3“My Friends”为例,针对“描述朋友外貌与性格”这一核心目的,可以设定分层目标。基础层次目标着重于“能够认读并且书写教材里描述外貌的关键词汇(像 tall、short、strong、thin 等)”,作业内容为抄写单词并参照教材例句进行仿写;进阶层次目标确定为“能够运用关键词汇和句型(如 This is my friend. He’s talland strong.)对身边同学进行口头描述”,作业形式是录制 1 分钟的口语音频;提高层次目标则是“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扩充词汇(比如 kind、funny),创作 3 - 5 句介绍朋友的短文”,引导学生在教材基础之上拓展表达。如此一来,既能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达成目标,又可避免重复、机械的作业负担。
(二)依据学情差异,构建科学分层内容体系
根据相关教育理论,教学要关注学生“已具备的发展程度”和“可能达到的发展程度”之间的区间。在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内容体系正是依据该理念,按照学生当下的英语能力状况(例如词汇量的多少、语法的掌握水准、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等)来划分层次。如此,作业内容既不会因超出学生能力限度而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也不会因低于其现有水平而沦为无效练习。
以人教版(三年级起始)五年级下册 Unit 5 “Whose Dog Is It?”为例,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可以将作业内容划分成三个层次。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作业重点放在教材的关键语法“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yours,his, hers)”上,选取教材中“—Whose book is this? —It’s mine.”这样的对话示例,让学生通过填空练习的方式,强化对语法结构的理解;对于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作业内容围绕教材 Let’s talk 部分创设的情景,设计“校园物品认领”的对话编写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教材里的关键句型和词汇,以此锻炼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业内容拓展为“家庭物品归属”的短文写作,鼓励学生结合教材以外的词汇(比如 toys, clothes 等)进行表达,在已有的基础上拓展语言的应用场景。各个层次的内容都紧扣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充分考量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丰富作业类型,满足多元学习发展需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着重表明,学习乃是学生积极主动搭建知识架构的过程,各异的学习途径会对知识构建的成效产生作用。小学英语作业种类的多样化,正是依据这一理论,突破以传统“抄写、背诵”占据主导的单一模式,融合听、说、读、写、看等多种语言技能,规划出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使学生于不同样式的实践操作中,自主构建英语知识体系。“双减”政策实行之后,丰富的作业种类能够降低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数量,借由富有趣味性、实践性较强的任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契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喜好,推动其英语综合素养全方位发展 。
以人教版(三年级起始)六年级上册 Unit 2“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能够规划多元作业类型。听力类作业参照教材 Let’s listen 部分,挑选“不同出行方式(by bus, by bike, on foot)”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完成“听音频搭配图片”的任务,强化听力理解能力;口语类作业设定“我的上学路线”分享任务,学生可以参考教材里“—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to school by bike.”的句型,录制短视频来介绍自己的上学方式,锻炼口语表达水平;实践类作业围绕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制作“绿色出行”手抄报,将教材中的出行方式词汇与图片相结合,再配上简单英文说明(如“By bike isgood for the earth.”),把语言学习同生活实践关联起来;阅读类作业选取教材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短文,设计“找出文中三种出行方式”的阅读任务,巩固阅读时提取信息的能力。丰富多样的作业类型涵盖了语言技能的各个维度,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同时避免因单一作业而带来的枯燥之感。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在“双减”背景下,彰显出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与价值。它并非仅仅是作业外在形式上的调整,更是教育观念层面的深入与升华,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敬重以及积极回应。凭借科学合理的分层设置,作业从千篇一律走向因人而异,既防止了因机械重复带来的负担,又为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了适宜他们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罗 磬 . 小 学 英 语 作 业 的 分 层 设 计 与 实 施 [J]. 小 学 教 学 研究 ,2025,(12):56-58.
[2] 韩金滨 .“ 双减” 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J]. 家长 ,2024,(36):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