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

作者

张晓燕

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

当前,普及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文化政策的重点内容。青少年正处于认识世界、树立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提升其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亦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普遍存在“重自然科学知识传授,轻人文价值传递”的问题:尽管教材包含“中国的自然环境”“人口及民族”等与人文相关的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未进一步挖掘这些内容与人文素养的内在关联,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并接纳文化背景下的地理知识。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以解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目标来看,这一做法正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 [1]。教师通过地理课堂传递“天人合一”的环境认知和民族包容精神等文化的理念,能让学生在地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该种教学模式也是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它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与自尊心[2]。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一)深挖教材内容,找准传统文化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

初中地理教材主要围绕“地球和地图”“人口和民族”等主题展开。其中,传统民族习俗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课本,精确筛选此类资源,探寻地理知识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点,将自然的地理特征和人文文化巧妙融合,使传统文化顺畅渗透到地理教育中。

以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居民与文化”为例,该部分呈现了世界各地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去体悟中国优秀传统文明的特点,以中国春节为例,其民俗文化(如张贴对联、燃放鞭炮、享用团圆饭等)均衍生自特定地理环境;北方气候十分寒冷,居民过春节多采用吃饺子的方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从地理学视角看,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充足的小麦资源为饺子制作提供了原料基础;南方人过年则讲究吃年糕,一方面因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糯米来源充足,另一方面“年糕”谐音“年高”,寓意人生步步高升,寄托了对未来职业发展与生活顺遂的美好期许。

这样的综合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地理环境对民俗习惯的影响,还能让学生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产生更深刻的感知,进而强化民族自尊与自豪感,实现传统文化在地理课堂中的充分传承。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传统文化渗透的形式

教师可借助教材中“中国气候”“民族分布”等内容,通过诗歌导入、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不同途径,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导入。例如,以诗歌形式讲解气候规律,结合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开展文化与地理融合教学。这种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缓解文化教化过程中的枯燥感,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天气与气候”为例,教师可从课本中“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知识点切入,引用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引导学生先从诗句中推测“春风为何不度玉门关”,再用地理学知识解释:玉门关地处河西走廊西部,属于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抵达玉门关以西地区,因此该区域气候干旱。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既能理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定义,又能体会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地理科学知识。在学习“降水的分布”时,教师可引用唐代杜牧的经典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结合课本中“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推测清明时节南方春雨的形成原因,进而体会古诗词对天气现象的精准表述,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

(三)开展实践活动,强化传统文化的体验

教师可将课程中“地图应用”“地球运动”等相关内容,拓展至校外实践活动中,例如指导学生制作本地地域文化与历史地图、观察季节变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通过这类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亲身体悟本地文化传承与地理环境的关联,进而强化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解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目标。

以鲁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为例,教师可开展“画出家乡文化地图”实践活动,布置相应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家乡为基本框架,设计一张涵盖当地文化名胜、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要素的“文化地图”。学生创作地图时需综合运用地理与文化知识,例如标注趵突泉位置时,要结合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清晰说明其“因济南地势较低,地下水喷涌形成”的地理特征。地图完成后,教师可组织小组互评活动,让学生互相检查地图三要素是否完整、对地理因素的解释是否准确。通过这一过程,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地图应用技能,又能通过讨论加深对“地方文化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的认知,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进而强化对本土文化的情感认同。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拓展知识联系点、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实地操作等形式,将地理学科教学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这不仅能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初中生在学习自然地理规律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未来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挖掘更有效的融合手段,使地理课堂真正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洪娟 . 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5).

[2] 朱春侠 . 谈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J].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