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下户外运动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何欢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一、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户外运动教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美国高校将户外运动设为必修课,加拿大开发了包含课程大纲与教材的综合教育系统。新西兰依靠多学科的融合将户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澳大利亚长时间开展户外体育教育并有着很多的实践案例。亚洲地区以日本为例,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把户外运动纳入国家体育教学计划,并出台相关专项法规来推行。这些国家在课程目标设置、内容安排、评价机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国内相关研究尚处在探索中,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课程价值定位与体系框架设计。部分学者指出现行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缺少体系化、职业取向不明等,应创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模式。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开始重视成果导向的理念应用,少量文献提到用模块化设计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但是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多维度评价体系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就国内研究而言,在系统性和创新性上都还有提升空间,亟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本研究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1)作用
第一,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目标,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第二,建立灵活组合的知识技能模块,提高课程对各种教学环境的适应性。第三,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与传统实践教学的优点相结合。第四,形成多元主体联合育人的模式,推动校企资源深度融合。第五,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实现学习成果的精准诊断和反馈。
(2)意义
理论层面,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实践类课程中落地给予方法参照;实践层面,是户外运动教育由经验向标准推进的推动者;社会角度,向户外行业输送具备专业资质的技术人才;教育生态层面,打造可复制的课程改革样本,支撑体育学科教学创新;行业发展层面,达成户外教育标准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有效对接。
三、项目实施方案
(1)研究对象与内容架构
本研究以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户外方向)在读学生为主体研究对象,涵盖本科二到四年级学生,同时包括户外行业实习生、一线教育工作者,形成“学习者 - 实践者 - 行业者”三维研究样本,围绕户外运动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最终形成“目标- 内容- 实施- 评价”四位一体架构。
课程模块设计打破学科边界,以 OBE 理念和行业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构建三大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将运动生理学、户外生态学等跨学科内容予以整合,组成“理论 + 案例”微单元,每个单元对应相应的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技能模块采取“场景化任务”,将攀登、急救等技能拆成实际工作场景,融入素养培养;综合实践模块联合户外企业、救援机构等,用真实项目为载体,学生需提交包含方案、报告和反思在内的实践成果集。
为了保障模块衔接,研究采用德尔菲法,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教练和高校教师作为评审组,经过多轮征询,确定各个模块的能力指标权重以及衔接点,形成“理论 - 技能 - 实践”的递进路径,并建立模块动态调整清单,每学期根据行业的新技术和新政策更新部分子内容,保持课程与行业同步。
(2)实施路径与方法
研究采取“四阶闭环”的实施途径,实现由需求到优化的完整链条。需求分析阶段,构建“岗位能力模型 + 学生画像”的双维框架,通过走访企业、鉴定机构梳理岗位能力,根据学生问卷与访谈绘制学习画像,确定课程内容优先级。
模块设计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将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内容,同时创新“模块化组合”模式,学生可依职业规划自主选择子模块,实现个性化培养。
教学实施构建“线上 + 线下”“校内 + 校外”的混合模式。校内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与实地训练还原复杂户外场景;校外推行“双导师制”配以校内理论教师和企业实践教练,同时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把考核转化为项目成果,综合过程表现与报告打分。
反馈优化阶段建立“三维立体”评价体系,联合行业专家、教师、学生多方评价,涉及理论、技能、实践成果等维度,同时采用“月度反馈 - 学期调整”,及时根据各方反馈优化教学。
(3)质量保障机制
研究构建“动态调整 - 能力提升 - 资源支撑 - 数据监测”四位一体保障机制。课程动态调整方面,与户外企业、行业协会签订共建协议,依据企业季度动态报告每年更新 20% 课程内容;设立学生反馈委员会,及时解决课程问题。
教师能力提升建立“三位一体”平台:设立 OBE 教学培训中心,开展专题培训;推行教师企业实践计划,积累实操经验;建立教学创新工作室,支持教学模式探索。同时将课程实施效果等纳入教师考核,激励教学提升。
资源支撑上,升级校内教学设施,新增智能装备实验室、改造多功能训练场地;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制定标准化教学方案;整合校企资源共建线上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数据监测开发课程质量平台,设置“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企业反馈”模块,通过数据分析生成质量报告,识别教学薄弱环节,每学期形成白皮书,为课程优化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 OBE 理念的户外运动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是对传统户外教育模式的创新突破。通过精准锚定行业需求、动态优化课程模块、多元革新教学实践,既能解决当前户外课程体系化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也为学生搭建了“能力进阶 - 职业适配”的成长路径。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深度融合,推动户外教育标准化建设,为户外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户外教育领域的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 娄 国 . 基 于 OBE 理 念 的 高 职 体 育 课 程 设 计 研 究 [J]. 体 育 风尚 ,2024(2):152-154.
[2] 陶黎明 , 李根 . 基于 OBE 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 以”户外运动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 [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8(20):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