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的路径探析

作者

吴国良

安徽科技学院 233100

引言

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是党领导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地方应用型高校以培养服务地方、面向行业、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其党建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然而,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及 后”成为大学生主体,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获取信息的渠道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主要依靠会议、文件、党课的党建工作模式已难以完全适应新要求。因此,如何创新党建工作载体,使其更富吸引力、感染力和渗透力,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现实必要性

(一)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思潮激荡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师生是新技术最早接触者和最广泛使用群体。党建工作如果不能占领网络新阵地,创新话语体系和传播方式,就会面临“失语”和“失效”的风险。创新载体,是主动适应时代变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的迫切需要。

(二)提升党建工作内在质量的客观需要。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的“虚化”、“弱化”现象,如组织生活形式化、政治学习灌输化、党员教育管理松散化等。其根源之一在于载体陈旧、方法老套,无法激发党员的内在需求和参与热情。通过创新载体,可以将“照本宣科”变为“情景体验”,将“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互动”,将“抽象理论”变为“生动实践”,从而切实提升组织生活的活力、党员教育的效力和思想引领的合力。

(三)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关键抓手。地方应用型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应用型”,党建工作必须杜绝“两张皮”现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等中心工作来展开。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核心原则

创新不是天马行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创新的正确方向和实际效果。

(一)坚持政治性根本。无论载体如何创新,其根本属性必须是政治的,目的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有载体的设计与运用,都必须有利于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偏离政治方向。

(二)遵循教育性规律。高校是教育机构,党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是做思想教育工作。载体创新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注重载体的内涵建设,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像“盐”一样融于各种载体“汤”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化效果。

(三)突出应用型特色。 创新必须立足校情,体现特色。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载体应紧密结合“地方性”和“应用型”两个特征。要围绕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工匠精神等主题来设计载体,使党建工作带有鲜明的“应用”印记,如打造“工匠党支部”、“产学研示范党小组”等。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党建工作载体的具体路径

基于以上原则,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载体创新的路径(一)打造“智慧党建”新平台,拓展网络载体。

1. 建设一体化智慧党建系统。 整合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考核评价等功能,实现党建工作全程信息化、可视化、数据化。师生党员可通过手机APP 随时随地参加学习、缴纳党费、建言献策。

2. 运营有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 打造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生产传播高质量的网络文化产品,如微党课、党史动漫、先锋人物短视频等,用网言网语讲好党的故事、校园故事。培养师生党员中的“网络大 ΔV′′ ,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二)构建“实践育人”新模式,丰富活动载体。

1. ** 深化“党建+ 社会实践”。** 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实践团队,结合专业特长,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帮扶、支教助学、社会调查等,引导师生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党性、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2. 推进“党建 + 产教融合”。 与地方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建“党建联盟”,将党支部活动延伸到生产一线。聘请企业党员技术能手担任校外辅导员,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研发,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环境中感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 打造“党建 + 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驿站、服务站,围绕大型活动、社区治理、环境保护、赛会服务等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将党员身份亮出来,将先锋形象树起来。

(三)挖掘“文化浸润”新功能,创新文化载体。

1. 创建实体党建文化空间。不仅建设好传统的党员活动室,更可因地制宜打造“党建文化长廊”、“红色书屋”、“校史中的党史展览馆”、“工匠精神展示墙”等开放式、共享式文化空间,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2. 开展特色文化主题活动。 举办“红色经典诵读会”、“党史知识竞赛”、“我身边的党员故事”征文演讲、红色电影配音大赛等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党组织的文化吸引力。

3. 创作党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具有学校特色、蕴含红色元素的文创产品(如笔记本、书签、文化衫等),作为奖励或纪念品,让党建文化可触可感、可爱可亲。

四、结语

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提升党建工作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永恒课题。这项工作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探索、不断深化。高校党委必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坚持以师生为中心,遵循规律,突出特色,注重实效。通过大力推动“智慧党建”、“实践党建”、“文化党建”、“榜样党建”和“机制党建”,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融合式的党建工作载体体系,才能真正让党建工作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 , 2017-02-28(01).

[3] 陈宝生 . 扎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J]. 求是 , 2020(21).

[4] 冯刚 , 等 .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2021.

[5] 李明. 应用型高校党建引领产教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2022(10):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