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师素养能力提升行动的实践与探究
穆俊香
河南省长葛市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 461500
引言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初中英语作为核心基础学科,肩负着培育学生语言素养、跨文化视野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多重使命。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和课程标准的迭代升级,初中英语教师正面临教学理念更新、技能结构优化等多重挑战,其综合素养提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教育命题,开展针对性的能力提升行动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语言能力提升:为学生树立典范
(一)实践行动
初中英语教师将语言能力修炼视为终身课题,以“沉浸式成长”激活专业底气:课余时光扎进英语角,在与外教的对话中打磨语音语调的细腻度,让“howare you”的日常问候化作文化交流的微型桥梁;捧读《哈利·波特》原版小说时,不仅标注生词,更批注“环境描写如何推动情节”的文学解读,让语言学习与文本鉴赏同频共振;用英文撰写教学反思,将“今天课堂上学生的一次精彩提问”转化为“questioning skills cultivation”的深度思考,在笔尖流淌中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双向提升。课堂上,全英文指令如春日溪流般自然流淌,从“please open your books”的日常过渡,到“let's imagine you are inLondon”的情境创设,为学生搭建沉浸式语言习得场域。
(二)实例剖析
写作课上,教师的英文范文成为点燃灵感的火种:那篇关于“黄山云海”的游记,以“mist wrapped around peaks like silk”的比喻开篇,用“stepby step, the sunrise unfolded like a slow dance”的动态描写贯穿,在标准英音的朗读中,黄山的壮美与语言的优美形成通感。教师拆解结构时,既讲“time sequence vs spatial order”的写作策略,又谈“emotional toneselection”的表达艺术,让学生在“模仿 — 创新”的路径中,不仅掌握“firstly, secondly” 的逻辑衔接,更学会用 “breathtaking”“serene” 等词汇传递情感。当学生在仿写中写下 “my hometown's autumn leaves dancein the wind like golden butterflies” 时,教师的语言示范已内化为他们的表达能力,这种从“语言感知”到“文化共鸣”的跨越,恰是教师语言素养最生动的教学转化。
二、教学理念更新:以学生为中心
(一)实践行动
初中英语教师以理念革新为教学转型的引擎,让课堂从“知识容器”变为“成长磁场”。在“Shopping”单元教学中,教师将教室重构为“虚拟商场”:货架上陈列着学生手绘的商品价签,“售货员”用“Can I help you?”“Howmuch is it?”等句式迎接“顾客”,真实的购物需求驱动语言运用。这种任务型教学的设计,让“购物用语”不再是课本上的机械背诵,而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在讨价还价的模拟中,自然习得“discount”“bargain”等高阶词汇,更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语言的实用价值。
(二)实例剖析
英语口语课的“手机使用辩论赛”,堪称理念落地的精彩范本。教师抛出辩题后,并未预设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用 “claim-evidence-reasoning”的论证框架收集资料:正方从“手机辅助学习”角度,引用“在线词典即时查询”的案例;反方以“课堂分心”为切入点,列举“某研究显示手机干扰导致注意力下降 40%”的数据。辩论中,教师如隐形的舵手,在学生词穷时提示 “what's your counterargument?”,在观点偏移时追问 “is thereanother perspective?”, 让 思 维 的 火 花 在 “challenging ideas” 中 迸 发。
当 学 生 用 “addiction”“time management” 等 词 汇 深 入 探 讨, 用 “in myopinion”“from my perspective” 等句式构建论述,他们不仅提升了语言流利度,更在批判性思考中理解“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生态,让语言学习与思维成长相互赋能,真正实现“用英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的教育理想。
三、课堂管理能力提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一)实践行动
课堂管理是教学艺术的隐形骨架,初中英语教师以“规则为基、关怀为翼”构建有序课堂生态。开学初与学生共商《课堂公约》,将“手机入袋”“发言先举手”等细则转化为集体约定,让规则成为共同守护的成长契约;授课中用“指尖轻叩讲台”的节奏变化提示专注,以“目光停留 3 秒”的无声交流唤醒思绪,非语言管理如春雨润物,在保持课堂节奏的同时呵护学生自尊。对学困生的个性化关怀,更见教育温度:为记词困难的学生制作“音标记忆手卡”,给内向的孩子设计“课前 30 秒口语热身”小任务,让每个生命都能在课堂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
(二)实例剖析
当教师发现后排男生频繁折纸飞机时,没有急于贴上“扰乱课堂”的标签,而是课后递上一张英文歌词单:“我注意到你对旋律很敏感,愿意做下周的‘歌曲领学官’吗?”这个充满信任的邀约,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课堂上,男生忐忑却专注地教唱《Take Me to Your Heart》,教师适时拆解“closeto you”的语法结构,将歌词中的“Romeo”与莎士比亚戏剧关联,让语言学习与文化感知自然融合。此后,男生的课本里多了歌词摘抄本,课堂笔记从“零星涂鸦”变为“工整词句”,成绩的提升背后,是被看见、被尊重的教育力量。这种“问题转化为契机”的管理智慧,让课堂纪律不再是冷冰冰的约束,而是照亮个体差异的暖阳 —— 教师用耐心织就的关怀网络,不仅捕获了一个孩子的注意力,更点燃了他对英语的热爱。
结语
初中英语教师的素养提升是一场贯穿职业生涯的成长马拉松,需以恒久之功在语言淬炼、理念迭代、课堂经营、技术融合、科研深耕中雕刻专业厚度。当教师用英文原版著作滋养语言根系,以项目式学习重构课堂生态,借数据分析优化教学策略,教育便拥有了穿透时光的力量 —— 既能让学生在“虚拟联合国”辩论中绽放思维锋芒,也能为乡村学校的孩子打开“云端英语角”的世界之窗。这场教育修行的动人之处,在于教师以自身的成长轨迹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范本:用坚持晨读的身影诠释“语言精进没有捷径”,以教研论文修改十数次的执着传递“匠心精神”,在信息技术应用遇挫时的反复尝试中示范“面对挑战的姿态”。当这些生命影响生命的瞬间,汇聚成课堂上的从容引领、课后的温暖陪伴,便织就了学生成长的精神经纬。
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 [J]. 胡钦太 ; 刘丽清 ;张彦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11)
[2] 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信息素养内涵解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J]. 于晓雅 . 中国教育学刊 ,2019(08)
[3] 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 [J]. 王春雨 ; 湛邰 . 中国成人教育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