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以政工“软实力”赋能乡村振兴“新动能”

作者

李承琳

淄博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55000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既需要产业、资金、技术等“硬支撑”,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人才等“软实力”的驱动。国有企业凭借资源优势与责任担当,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重要桥梁,而政工工作作为国企“思想引擎”,不仅能统一企业内部参与乡村振兴的思想步调,更能深入乡村一线激活内生动力,实现“企业发力”与“乡村接力”的同频共振。当前,部分国企在参与乡村振兴中存在“重项目投入、轻思想联动”“重短期帮扶、轻长效培育”的问题,政工工作的赋能价值尚未充分释放,亟需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二、政工工作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价值

(一)破除认知壁垒,凝聚“国企助农”共识

乡村振兴并非国企的“额外任务”,而是践行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部分国企员工存在“乡村振兴与本职无关”“帮扶是财务、业务部门的事”等认知偏差,政工工作通过政策宣讲、主题教育等形式,将“乡村振兴战略意义”与“企业发展定位”深度绑定——例如通过“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会”,让员工直观看到企业在乡村建设中的贡献,理解“助农”与“强企”的共生关系,从而将“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为国企投入乡村振兴凝聚全员思想共识。

(二)激活内生动力,避免“输血式”帮扶

相较于单纯的资金、物资帮扶,政工工作更注重激发乡村的“造血能力”。部分乡村存在“等靠要”心态,缺乏主动发展的意识,政工工作通过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座谈、组织乡村能人分享、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评选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靠自己双手致富”的理念;同时,通过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红色资源,唤醒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乡村从“被动接受帮扶”转变为“主动谋划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三、政工工作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一)思想引领:搭建“政策—企业—乡村”的沟通桥梁

政工工作承担着“政策翻译”与“需求对接”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将国家乡村振兴政策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传递给乡村群众——例如制作《乡村振兴政策明白纸》,用老百姓通俗易通的形式解读“产业扶持补贴”“土地流转政策”,让村民看得懂、用得上;另一方面,收集乡村的真实需求,避免“盲目帮扶”——例如充分利用“第一书记联络员”机制,定期走访村民,在了解到沂源县唐家六村急需产业帮扶后,捐赠 20 台缝纫机支持共富车间建设,既解决了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难题,又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实现“精准帮扶”与“群众期盼”同频。

(二)组织动员:组建“专兼结合”的助农队伍

政工工作通过“党建引领 + 志愿联动”,构建国企助农的组织体系。一是成立“党员助农先锋队”,由党员干部带头投身乡村项目——例如在淄博数字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中,党员先锋队带头攻克“冷热管线连供、高压线迁改”等难题,以实干实绩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二是组建“员工助农志愿队”,结合员工特长开展专项帮扶——例如组织财务、法律岗位员工为村民提供政策咨询、普法宣传,组织技术岗位员工为农户培训种植技术,让国企员工的专业能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形成“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助农格局。

(三)文化共建:培育“乡村特色文化”激活软实力

乡村的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政工工作通过“文化共建”唤醒乡村的文化活力。一是挖掘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例如淄博市农发集团深挖淄川蓼坞小米、池上桔梗的乡村传统文化,助力梳理品牌故事,融入“淄博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借文化底蕴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品牌做大做强。二是开展“文化互动活动”,拉近国企与乡村的距离——例如组织员工参与“农民丰收节”“黄河大集”、“好品山东”推介等系列活动,采用“线下沉浸 + 云端引流 + 线上展销”模式,让文化魅力与农品优势相得益彰,既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也让优质淄博农品走进千家万户,实现“文化兴村”与“产业富民”双向赋能。

(四)人才培育:构建“乡村人才”长效培育机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政工工作聚焦“培育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支撑。一方面,推动“导师带徒”机制落地,安排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才与乡村能人结对,通过“一对一教学”“现场实操指导”传帮带——例如淄博市农业发展集团在沂源县南鲁山镇打造鲁韵锶乡黄烟基地时,选派产业带头人对产业落地进行全程指导,村集体、村民、镇政府财政收入年增收 200万元;另一方面,搭建“优秀人才成长平台”,推荐优秀人才参加技能培训、外出考察,让乡村人才有成长、有奔头,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人才支撑。

四、结语

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持续的思想引领、组织支撑与文化滋养。国企政工工作以其思想凝聚力、组织动员力、文化感染力,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引擎”。未来,国企政工工作需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例如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助农培训”,结合乡村实际探索“定制化帮扶方案”,在“思想联动”中夯实帮扶基础,在“文化共建”中培育长效动能,真正让政工工作成为连接国企与乡村的“连心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国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张 莉《国企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29(11):15-21

[2] 王 敏、陈 阳《以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经济 2023,28(12):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