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要点及其通病防治策略分析
沈广金
南京古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南京 210000
摘要: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连续加快,市政道路作为城市根基设施关键构成部分,其施工品质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行、居民生活质量。本文对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深入分析同时探讨常见的施工技术通病,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希望能够为提升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带来参考,促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要点;通病;防治策略
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交通的动脉承担着城市人流、物流运输任务。高质量市政道路不仅仅能够提升城市的交通效能而且还能增加城市的形象、居民的生活品质,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要点的把控、通病防治至关关键。换言之,只有准确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有效防治通病,才能确保市政道路品质、运用寿命,所以深入研究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要点及其通病防治策略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
1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要点
1.1路基施工要点
路基作为市政道路基础,其施工品质直接影响到道路整体稳定性。在路基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实行具体勘察,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比如在路基填筑时要严格控制填料质量,选择合适地填料确保填料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分层填筑,每层填筑厚度要均匀防止发生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在路基排水方面要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防止雨水积聚在路基内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在地势较低地路段应设置排水沟或排水管道并且随时排除路基内的积水。另外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加大对施工质量检测确保路基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2路面基层施工要点
路面基层是连接路基、路面关键结构层,其不仅仅要承受路面传来的荷载而且还要将荷载均匀地传递到路基上。在路面基层施工时施工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基层类型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对于水泥平稳碎石基层,要严格控制水泥用量、配合比确保基层强度、稳定性;在基层施工前要对路基实行验收,确保路基的平整度、压实度符合要求;基层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工艺的控制,如摊铺平整度、碾压次数、方法等,同时要做好基层养护工作,维持基层湿润防止基层发生裂缝,在水泥平稳碎石基层施工后要随时实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对基层施工质量检测力度,保证基层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3路面面层施工要点
路面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构层,其施工品质将直接影响到道路运用性能、寿命。在路面面层施工前要对路面基层实行检查,确保基层平整度、强度符合要求,在路面面层材料选择上要根据道路运用要求、交通流量选择合适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在路面面层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工艺的控制,如沥青混凝土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碾压次数等。同时要做好路面面层施工安全管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防止施工人员、车辆发生意外,并且还要加大对路面面层施工质量检测,确保路面面层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1.4排水系统施工要点
排水系统是市政道路关键构成部分,其能够随时排除道路表面、路基内的积水保证道路的正常运用。在排水系统施工时要根据道路设计要求、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水方法,如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等;在排水系统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排水管道坡度、连接方法,确保排水畅通,同时要做好排水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定期清理排水管道、检查井防止排水系统堵塞,在雨季来临前,要对排水系统实行全面检查、清理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1.5附属设施施工要点
市政道路的附属设施指的是人行道、路灯、交通象征,保证附属设施施工品质不但可以全面发挥道路使用性能而且还能提升城市的形象。在附属设施施工时要根据道路设计要求、现场实际情况实行合理布局,在人行道施工时同时要注意人行道平整度、坡度,确保行人行走安全;在路灯施工时要注意路灯安装高度、间距,确保路灯照明效果;在交通象征施工时要注意交通象征的设置位置、内容,确保交通象征能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要设置明显的交通象征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2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通病
2.1路基不均匀沉降
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地通病之一。关于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最重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路基填料质量不合格如填料中含有大量杂质或不符合要求土质;二是路基压实度不够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没有根据设计要求实行分层压实导致路基压实度不够;三是路基排水不畅,雨水积聚在路基内使路基土壤含水量扩大,导致路基沉降。一旦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就会导致路面发生裂缝、坑洼等病害继而影响道路运用性能、寿命。
2.2路面基层裂缝
造成路面基层裂缝原因主要是因为基层材料配合比不合理如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导致基层强度不够或收缩裂缝;基层施工工艺不当如摊铺厚度不均匀、碾压次数不够;都会影响基层平整度、强度;基层养护不到位在基层施工后,没有随时实行养护同时导致基层失水过快,发生裂缝,影响路面平整度、运用寿命。
2.3路面面层车辙
造成路面面层车辙原因最重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路面面层材料高温稳定性不够在高温天气下,路面面层材料容易发生变形形成车辙;二是路面面层施工工艺不当如摊铺温度过高或过低、碾压次数不够,都会影响路面面层压实度、强度;三是车辆荷载过大并且长期受到重载车辆碾压,路面面层容易发生车辙,路面面层车辙会影响道路平整度、行车舒适性同时也会降低道路运用寿命。
2.4排水系统堵塞
在市政道路施工环节排水系统堵塞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排水管道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导致排水不畅;排水管道内有杂物如树叶、垃圾,会堵塞排水管道;排水系统的维护不到位并且没有定期清理排水管道、检查井,导致排水系统堵塞;排水系统堵塞会导致道路积水影响道路的正常运用,同时也会对路基、路面造成损害。
2.5附属设施安装不规范
对于市政道路施工项目来讲,附属设施安装不规范通病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够对附属设施安装要求不熟悉,以及施工管理不到位没有对附属设施安装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附属设施质量不合格如人行道砖强度不够、路灯亮度不够等,附属设施安装不规范会影响道路运用性能、城市的形象同时也会给行人带来安全隐患。
3市政道路施工技术通病防治策略
3.1针对路基不均匀沉降防治策略
若想防治路基不均匀沉降则应严格控制路基填料质量,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防止运用含有大量杂质或不符合要求的土质。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路基的压实度控制,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要根据设计要求实行分层压实,确保路基的压实度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路基的排水工作,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并且随时排除路基内的积水,另外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强化对施工质量检测以保证路基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期间倘若发现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要随时实施措施进行处理,如实行路基加固或调整路面结构等。在实际操作中可扩大对路基沉降的监测频率,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掌握路基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随时分析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措施同时确保路基的稳定性,防止因沉降问题对道路整体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2针对路面基层裂缝防治策略
为了能够防治路面基层裂缝问题,则应合理控制基层材料配合比,根据道路运用要求、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用量、配合比,以保证基层强度、稳定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基层施工工艺的控制力度,如摊铺厚度要均匀、碾压次数要足够等确保基层平整度、强度,同时要做好基层养护工作。在基层施工后要随时实行洒水养护,维持基层湿润防止基层失水过快,发生裂缝,另外在基层施工过程中应加大对施工质量检测确保基层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如果发现基层发生裂缝同时要随时实施措施进行处理,如实行裂缝修补或调整路面结构等,可以引入先进地裂缝防治技术如在基层材料中添加抗裂纤维,提升基层抗裂性能;同时在养护期间,采用覆盖保湿材料等方法进一步强化养护成效,减少因养护不当导致的裂缝引发同时保障基层质量、耐久性。
3.3针对路面面层车辙防治策略
针对防治路面面层车辙通病问题,施工中可选择高温稳定性好地路面面层材料,根据道路运用要求、交通流量选择合适地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确保路面面层高温稳定性。此外还要重视路面面层施工工艺的控制工作,如摊铺温度要合适、碾压次数要足够等确保路面面层压实度、强度,并且加大对车辆荷载管理,约束重载车辆的通行减少车辆荷载对路面面层影响。基于实际情况分析,在路面面层施工环节全面做好施工质量检测工作,能够保证路面面层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路面面层发生车辙同时要随时使用措施进行处理,如实行车辙修复或调整路面结构等,可以定期对路面面层实行维护、保养如采用路面封层等技术,提升路面耐磨性、抗车辙能力,同时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对车辆行驶路线、荷载情况实行监控随时发现并摆平也许导致车辙因素,延长路面面层运用寿命。
3.4针对排水系统堵塞防治策略
想要防治排水系统堵塞首先应当确保排水管道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排水系统施工时要根据道路设计要求、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排水管道坡度确保排水畅通。要加大对排水管道的清理、维护,定期清理排水管道、检查井防止排水管道内有杂物堵塞,同时要加大对排水系统的管理,创建健全排水系统的管理制度确保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另外在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要加大对施工质量检测同时确保排水系统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若遇到排水系统堵塞问题则应随时实施措施予以处理,以减少管道堵塞的不确定性。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创建排水系统的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排水管道运行情况而且一旦发现堵塞迹象,随时进行处理同时保障排水系统的高效能运行,防止因排水不畅对道路结构造成损害。
3.5针对附属设施安装不规范防治策略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防范施工技术通病问题,则应在防治附属设施安装工作开展之前全面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实践中可强化对施工人员培训使其熟悉附属设施安装要求、施工工艺。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施工管理,可通过健全施工管理制度以及对附属设施安装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加大对附属设施质量检测,确保附属设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附属设施安装过程中应加大对施工质量检测保证附属设施的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为了能够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则可制定附属设施安装的质量追溯体系同时明确每一个环节责任人员,一旦发现问题能够随时追溯到具体的安装人员、施工环节。同时在安装完成后,邀请专业人员实行验收同时确保附属设施安装规范,满足道路运用、城市形象要求且为市民带来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4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市政道路施工项目开展阶段施工技术要点的把控和通病的防治是保证市政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准确掌握路基、路面基层、路面面层、排水系统和附属设施等施工技术要点,同时要针对常见的施工技术通病,如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基层裂缝、路面面层车辙、排水系统堵塞和附属设施安装不规范等,选用高效可行的防治策略,以规范现场施工行为,提升市政道路的施工品质,确保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参考文献
[1]郜宇青.浅谈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6):97-99.
[2]吴育城.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5):148-150.
[3]孙永利.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2,(0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