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种植技术的具体措施

作者

朱琴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墨翰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云南 昭通市 657306

摘 要: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全球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油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不仅影响产量和品质,还增加生产成本。因此,研究和应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先进的种植技术,对于保障油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油菜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同时结合合理的种植技术措施,旨在为油菜生产提供科学的防治策略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油菜;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综合管理;农业技术

油菜作为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的油料作物,广泛种植于全球多个地区。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油菜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病虫害问题的频发,严重制约了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油菜病虫害不仅影响植株生长,减少产量,还可能导致油质下降,影响食用和工业用途。因此,研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先进的种植技术,成为保障油菜生产稳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1 油菜种植技术

1.1 种植土壤处理

土壤管理对于油菜的种植至关重要,它不仅提供养分和水分,还直接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首先,在种植前应进行实验室检测,评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酸碱度、肥沃度以及透气性和保水性等特性,从而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时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其次,通过机械或人工翻耕土壤,改善其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强疏松性和保水性,同时清除石块、杂草及垃圾,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风险。再次,施用适量的有机肥以提升土壤肥力和改良结构,增强其保水保肥能力,并通过添加有益微生物来提高土壤健康度。配合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确保油菜获得充足的养分。最后,通过施用石灰、草木灰或硫酸铵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使其达到适宜油菜生长的pH值范围(6.0~7.0)。这些步骤共同作用,为油菜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

1.2 选种与处理

在选择油菜品种时,应优先考虑高质量的种子,确保种子饱满、无病虫害且具有高发芽率。购买时可咨询农业部门或农资店,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类型挑选适合的品种。例如,在寒冷地区应选择耐寒品种,而在温暖地区则应选择适应高温的品种。同时,还需注意品种的成熟周期、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潜力。在选购种子时,要挑选外观完好、无病斑或损伤的种子,确保种子颜色均匀、无霉斑或异常症状。优质的油菜种子每千粒重量应在3-5g之间,发芽率应高于90%,可通过查看种子包装标签或咨询供应商获取相关信息。为了减少病原体侵害,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将种子浸泡在含3%-5%漂白粉的水中30分钟,之后用清水洗净。此外,种子包衣处理能够有效防治种子携带的病菌、土壤病菌及地下、地上害虫,促进苗期生长,提高叶色和根系发育,使植株更加健壮并增加产量。可使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塑料袋套在一起,放入适量种子和种衣剂,扎紧袋口后用手快速揉搓至均匀,最后备用。

1.3 苗床准备

选择适宜的地块作为苗床,确保其满足油菜生长的需求。应优先选择平坦、肥沃、松软、阳光充足、背风、温暖潮湿且排水灌溉良好的地块,并确保该地块在过去两年内未种植过油菜或其他十字花科作物,以防止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从而保障产量。通常,苗床面积应为大田面积的五分之一[1]。选定苗床后,进行翻耕,清除杂物和杂草,确保土壤松软,并开好厢沟、腰沟和围沟,做到深沟高厢且“三沟”相连。每667m2施用10-15kg磷肥和2.5kg钾肥,均匀拌入土壤中。为了防治病害,每667m2还应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500g。

1.4 合理密植

油菜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因此在种植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密度。若密度过小,尽管单株生长良好,但整体产量不高;密度过大,植株因资源不足生长受限,产量同样受影响。建议行距和株距分别为20cm和10~15cm,每公顷种植0.9万~1.1万塘,确保每塘留苗1~2株,使每公顷达到21万~31.5万株。

1.5 做好施肥管理

油菜在生长期间需要进行两次施肥。第一次是在播种前,如果肥料不足,可以加入适量尿素并浇水。在油菜花期,可以施用尿素或磷肥,并添加适量多菌灵,确保合理浇灌以帮助油菜顺利过冬。生长期内,应保证土壤湿度在70%~80%,并在施肥后及开花期间进行灌溉,确保油菜充分吸收养分。

1.6 适期收获

合理掌握油菜的收获时间非常重要。过早收获会影响油菜籽的成熟,降低单位产量和出油量;过晚收获则会导致大量油菜籽脱落,影响总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应根据油菜的成熟情况,合理调整收获时间。油菜籽逐渐变黄时,是最佳的收获时期,此时产量最高。

2 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油菜常见病害

油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其中霜霉病和软腐病是最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两种病害。

霜霉病主要由霜霉菌引起,常在湿度较高、温度适中的环境条件下发生。该病害最初表现为油菜叶片背面出现灰色霜状物,随后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霜霉病不仅影响油菜的光合作用,降低产量,还可能引发其他次生病害。防治霜霉病的有效方法包括使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配合甲霜锰锌500倍液或百菌清700倍液进行喷洒。这些杀菌剂能够有效抑制霜霉菌的生长和传播。在喷洒时,应注意按照推荐剂量和最佳喷洒时期进行,以确保药效最大化[2]。

软腐病是由各种腐霉类真菌引起的病害,通常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感染软腐病的油菜植株会出现茎秆软化、叶片腐烂,严重时植株倒伏,影响油菜的正常生长和收获。防治软腐病的关键在于及时拔除病株并将其移出田间,防止病菌扩散至健康植株。随后,应通过喷灌杀菌剂和石灰水对土壤进行消毒,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此外,采用晒土和适当的施肥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合理轮作、调整种植密度等农业措施也是预防软腐病的重要手段。

2.2 油菜常见虫害

在甲虫中,对油菜危害最大的为跳甲虫。农业技术人员在防治跳甲虫时,应综合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在油菜抽薹开花前后,及时处理老叶以防止跳甲虫幼虫生长。同时,结合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跳甲虫对农药有较强的抗性,初期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等农药效果良好,但重复使用会失效。因此,在防治跳甲虫时,应轮换使用多种农药并进行复配用药。

蚜虫是油菜生长过程中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虫害。防治蚜虫主要依靠毒性较低且效果好的杀虫剂,如吡蚜酮、啶虫脒等。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生物防治通过保护或饲养蚜虫的天敌如蚜虫蜂、瓢虫等来减少蚜虫数量[3]。化学防治则是在油菜出苗前后定期清理田园,并在翅蚜迁飞时使用乐果乳油、氧乐果乳油等药剂进行喷洒。蚜虫在干旱高温时繁殖迅速,容易引发病毒和细菌感染,不仅影响油菜品质和产量,还降低油菜籽的含油量和抗病性。因此,农业人员需做好蚜虫防治工作,确保油菜的品质和产量。

结束语:

油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生产的稳定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病虫害威胁,单一的防治手段已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必须采用综合防治策略,同时合理的种植技术措施,提高油菜的抗病虫能力和产量质量。未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种植技术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为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油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与种植技术的具体措施[J].河北农机,2024,(03):145-147.

[2] 李传宏,姚国庆,李兵.油菜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3,(02):46-48.

[3] 冶桂梅.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