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加油站施工管理中新能源装备的安全风险评估

作者

王爱平 邵雪东

中石油浙江杭州销售分公司 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加油站施工引入新能源装备成为必然趋势。然而,这些装备的应用伴随着复杂的安全风险,对其进行科学评估至关重要。本文聚焦新能源装备在加油站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详细剖析因装备自身特性、施工环境以及人员操作管理不当引发的各类风险,介绍适用的评估方法与要点,并提出涵盖技术、管理及人员培训等多维度的应对策略,为保障加油站施工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加油站施工管理;新能源装备;安全风险评估;风险防控

引言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新能源装备在加油站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加油站本身是易燃易爆的特殊场所,新能源装备的电气特性、储能特性等与这样的环境相互交织,极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开展安全风险评估,能提前识别潜在风险,为施工提供科学指导,规范操作流程,从源头上预防事故发生,对于推动新能源装备在加油站的安全、稳定应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加油站施工中新能源装备的安全风险识别

1.1 新能源装备自身特性引发的安全风险

新能源装备如充电桩、储能电池等具有独特的电气和化学特性。以锂电池为例,其能量密度高,但热稳定性较差,在过充、过热等情况下,可能发生热失控,引发燃烧甚至爆炸。充电桩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内部电子元件可能因老化、过载等原因出现故障,导致漏电、短路等问题,威胁人员和设备安全。而且,部分新能源装备工作时会产生高频电磁干扰,可能影响加油站内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如影响加油机的计量准确性,引发油品计量纠纷。

1.2 施工环境与新能源装备交互产生的风险

加油站施工环境复杂,存在大量易燃易爆物质。新能源装备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若与周边环境隔离措施不到位,一旦发生电气故障产生电火花,就可能点燃周围的油气。例如,在加油站进行充电桩安装时,如果施工区域未进行有效隔离,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可能引燃附近挥发的汽油蒸汽。同时,加油站的高温、高湿等特殊气候条件,也会加速新能源装备的老化,降低其性能和安全性。此外,加油站内的强电磁环境,可能干扰新能源装备的控制系统,导致设备误动作。

1.3 施工人员操作及管理不当导致的风险

施工人员如果缺乏对新能源装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过程中,容易出现违规操作。比如在安装充电桩时,未按规范进行接线,可能导致接触不良,引发发热、起火。管理方面,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未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或者在施工过程中未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都可能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此外,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如果存在疏忽大意、疲劳作业等情况,也会加大安全风险。

二、加油站施工管理中新能源装备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要点

2.1 适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故障树分析法(FTA)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它从顶事件(如火灾、爆炸)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找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各种基本事件,分析其发生概率和相互关系,从而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层次分析法(AHP)则可将复杂的安全风险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而综合评估风险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处理风险因素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新能源装备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价。

2.2 评估过程中的关键指标与数据收集要点

关键指标包括新能源装备的电气参数,如电压、电流、功率等,这些参数能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潜在的电气安全风险。设备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参数也至关重要,可用于监测设备是否存在过热、过压等异常情况。数据收集方面,要收集新能源装备的技术资料,包括设备说明书、出厂检测报告等;同时,记录施工环境数据,如加油站内的油气浓度、温湿度、电磁强度等;还要收集施工人员的操作记录和安全管理资料,以便全面评估安全风险。

2.3 不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的重点差异

在施工准备阶段,重点评估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施工人员的资质和培训情况,以及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安装阶段,关注设备的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规范,电气连接是否可靠,设备与周边环境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调试和试运行阶段,着重评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标,以及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运营阶段,重点监测设备的长期运行状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评估设备老化和环境因素对安全的影响。

三、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的加油站施工应对策略

3.1 技术层面的风险防控措施

在防护技术应用上,漏电保护装置应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能在微秒级时间内切断电路,防止人员触电和电气火灾发生。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可采用专用芯片,精确监测电池电压和电流,一旦达到设定阈值,立即停止充电或放电,有效延长电池寿命并保障安全。对于防火、防爆材料,可选用新型纳米复合材料,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机械强度,能有效隔离新能源装备与外部易燃易爆环境。在电磁屏蔽方面,采用多层屏蔽结构,内层屏蔽高频干扰,外层屏蔽低频干扰,确保加油站内各类设备正常运行。智能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温度、振动、电流等多维度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析,提前一周预测潜在故障,发出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维护措施。

3.2 管理层面的制度完善与优化

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施工人员,都有详细的责任清单。安全操作规程应涵盖新能源装备从进场、安装、调试到运营的全流程,例如规定充电桩安装时的接地电阻标准、线缆铺设规范等。应急预案要根据不同风险场景制定,如针对火灾事故,明确初期灭火、人员疏散、报警联络等步骤。施工现场划分成材料堆放区、设备安装区、调试区等,各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采用围栏或警戒线隔离。安全检查分为日常巡检、周检和月检,每次检查后详细记录设备状况,建立电子档案,方便查询历史数据。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可集成视频监控、人员定位、设备状态监测等功能,管理人员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实时掌握施工现场动态。

3.3 人员培训与应急管理策略

安全培训课程应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讲解新能源装备原理、安全法规、风险识别等知识;实践操作则在模拟施工现场进行,让施工人员亲身体验设备安装、故障排除等操作流程。培训周期设定为每月一次,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考核合格才能上岗。应急预案应明确应急指挥中心、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等各小组职责。应急演练每季度组织一次,模拟火灾、触电、设备故障等场景,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应急预案,确保施工人员在面对真实事故时能够迅速响应,最大程度降低事故损失。

四、结论

新能源装备在加油站施工中的应用是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通过全面的安全风险识别,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要点,从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显著降低安全风险,保障加油站施工的安全与稳定。未来,随着新能源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还需持续关注和研究新的安全风险,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和应对措施,为新能源装备在加油站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宋涛.加油站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12):63-65.

[2]李桥.加油站油库建设项目施工与质量管理探究[J].石化技术,2023,30(09):256-258.

[3]滑立超.加油站施工的安全管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3,(01):255-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