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2.0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谢英丽

临海市邵家渡街道中心幼儿园 浙江省台州市 317006

摘要:信息技术时代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教育方式。随着学前教育向着高质量发展时期,对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美术教育作为美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幼儿个体差异。因此,要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有必要将信息技术与幼儿美术教育的深度结合,也有利于培养幼儿从小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由此,幼儿教师要通过提升自我信息素养、创设美育情境、增加活动趣味等策略去实施美术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育;策略

一、引言

我国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便强调要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并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指出教育现代化发展改革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而信息技术2.0的迅猛发展为幼儿美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信息化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既有优势发展趋势,也存在部分不足。而美育教育作为幼儿园五大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美育深度结合,促进幼儿美感认知、与体验是幼儿教师的一门功课。

二、相关概述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

在信息技术1.0时代,教师仅仅是将信息技术设备作为呈现方式,利用设备尽心传统教学,忽视幼儿兴趣以及内容的趣味性。在信息教育2.0背景下,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断提升,可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具体的内容创设多样、有趣的情境环境,使物质环境更加丰富,为幼儿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促使幼儿在情境中观察、感知、互动,幼儿专注力、参与活动的持久性都会有所提升,也能让幼儿在多元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1。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基础性作用。信息技术教育还能引导教师不断挖掘内容的价值性、材料的多样性,并且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也能实现多 种教学软件的应用,提升教师自我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美感教育,让幼儿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幼儿利用多感官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并将感受到的美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利用多种表征进行创造美。因此,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合理运用,结合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需求,依照幼儿的趣味点,运用信息技术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 方式、游戏内容,由听觉与视觉等方面不断刺激幼儿,让幼儿的焦点集中起来。如此一来,能够让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发挥出来,注重对幼儿的引导,带领幼儿在丰富多样的场域畅游,丰富认知经验。

三、美术教学活动现状

当前,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导致教学效果单一。此外,教学资源的不均衡也影响了教学质量,一些幼儿园缺乏必要的教学材料和设备,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水平,教师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艺术感知能力。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一)教学方法单一,缺少趣味性

在当前的幼儿美术教育中,许多教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法和范例法。虽然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但是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在画小狗的美术活动中,教师通常会先展示小狗的图片或实物,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并总结出小狗的特征,最后示范如何画小狗。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意。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还普遍缺乏趣味性。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绘画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美术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这使得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时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强调结果导向、忽视个体差异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运用过程中呈现分化,导致部分教师仅仅掌握基本技能,并未将信息技术教育迁移在活动内容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仅关注技术上的优美,如制作精美的课件,以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效果,而忽视信息技术与幼儿生长经验的联系。幼儿已有经验是为生长未知经验的基点。同时,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信息技术内容要关注个体差异。

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素养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育2.0》中强调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的信息素养能力,为优化教育途径提供智慧。而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效。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可以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会跳舞的叶子》美术活动时候,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叶子舞通过视频展示,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叶子的不同舞姿,之后进行大胆创作。

2.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鼓励教师之间开展信息化教学研讨活动,分享各自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教师一起研讨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中,提升教学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美育情境

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空,让幼儿了解各地的新鲜事物,也能扩大其认知经验。而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因此情景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巧妙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美育情境,让幼儿犹如身临情境之中。例如小班幼儿在开展《动物园》美术教学活动能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深林、天空、小动物以及小孩在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更加吸引小班幼儿的兴趣。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幼儿能欣赏更多元化的作品。例如让幼儿通过VR动态了解雕刻、剪纸等美术形式,以及古代美术作品中线条与颜色,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从而自主探究,提高欣赏美的素养。

(三)适用信息技术增加活动趣味性

在美术课堂信息化教学中,有趣性是教学的重要因素,同时,美术学习是幼儿认识外部是、感知事物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加活动的有趣性,放手让幼儿动手操作。老师可还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音乐和视频等,为幼儿打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进行动物认知活动时,通过播放各种动物的动画视频,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五、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无限的可能。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巧用信息技术创设美育情境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活动趣味性等策略的实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美术教育服务,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我们不断利于幼儿的发展,同时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美术教育是五大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幼儿的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民意.“互联网+”时代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提升策略[J].大众标准化,20

[2]信息技术在幼儿绘本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周奕欣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 2023 , 第4期

[3]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园美术教育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张春香.[J].求学.2021(15):49-50.